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专家研讨南海问题 称靠退让缓解矛盾不可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 14:21  国际先驱导报
周方银(社科院亚太所《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 周方银(社科院亚太所《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
尹卓(军事专家、海军少将) 尹卓(军事专家、海军少将)
李国强(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李国强(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叶海林(社科院亚太所《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本报特约评论员) 叶海林(社科院亚太所《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本报特约评论员)

  【编者按】

  几个月以来,随着南海争端的不断升级,近几十年鲜有平静过的海面,又掀起巨浪。越南和菲律宾试图借助外长访华平息表面波涛,而另一方面,菲律宾议员则试图登上南沙岛屿,并且扬言要将南海争端提交给国际海洋法法庭。当然,这种“打了个巴掌,再给个枣吃”的方式,似乎效用不大。

  7月19日,东盟外长会议在印尼举行,印尼总统敦促与会代表尽快通过东盟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最终指导方针。可以预见,当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赶赴印尼参加21日至23日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时,东盟方面仍会抛出这一议题。面对南海局势的新一轮变化,比起“南海何时平静”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南海如何平静?

  带着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7月13日,云南电视台和中国社科院亚太所联合召开“南海局势及媒体责任”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献计献策。会前,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及社科院亚太所《南亚研究》编辑室主任叶海林致辞。本文为该研讨会独家授权刊登。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 黄莹莹 发自北京

  以退让缓解矛盾的方法不可取

  周方银(社科院亚太所《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

  我们过去对于很多矛盾的处理,从总体上采取了两个思路:一是搁置争议,把矛盾冻结起来的思路;另一个思路是,在利益冲突的场合,试图通过做出一定程度的退让来缓解矛盾,避免正面对抗,以维持一个总体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做法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争取时间,发展我们的实力。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其弊端。如果逐渐将其发展成一种行为模式,将使别的国家抓住中国这个特点,不断地进行挑衅,一点一点地获得好处。

  我们需要做的是,千万不能给越南和菲律宾留下一种印象,就是他们一闹,就可以得到好处。该坚持的原则,一定不能含糊。最糟糕的情况是,别人打你一拳,你为了安抚对方,为了避免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威胁,而告诉他,“没关系,我不疼,你别害怕”。这样的做法如果多了就很麻烦了。

  如果我们的立场坚定一点,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不少骂声,也会有一些损失,但是从长期来看,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我们在今天贪图省事,不想惹麻烦,想用代价最小的方式来应对眼前的问题,这样的做法的长期后果也许是很严重的。

  海上维权行动要长期坚持下去

  李金明(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

  面对南海问题升温,首先我们要加强在南海问题的舆论宣传。要尽可能多地在国外的英文刊物上发表文章,把我们的观点阐述出来,不然的话,就总是会被他们这种反客为主、颠倒黑白的言论搞得我们很被动。另外,我们应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关于南海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舆论方面争取主动。越南已经开过两次国际会议。

  在南海石油勘探问题上,要积极阻止外国公司的介入。要避免外国公司介入南海的石油开发,首要的是充分利用我们目前已具备的深海石油勘探技术,自己在南海海域进行勘探,这才是最根本的。

  在南海维权方面,我们要长期坚持下去。现在海监船和渔政船经常到南海海域进行巡逻,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这种表现应该要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够产生实际的法律效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用的。

  我们要坚持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的原则。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铁板一块,应该尽量地做它们的工作,以防止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抱成一团对付中国。

  做好必要的军事准备

  李国强(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解决南海问题无非有三种途径,分别是外交、军事和法律。我们当前当然要立足于外交,而尽量避免通过军事手段和第三方仲裁来解决。立足于外交,是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必然要求,尽管目前非常困难,但只要各方恪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的原则,这一目标并非不能实现。南海争议是双边问题,将这一争议诉诸国际法庭,实际上会助长国际化。

  但是仅靠外交是不够的。南海发生严重军事冲突的预期可能性在降低,但不排除局部冲突的可能性。所以在寻求政治解决争议的同时,也应该做好适时收复被占岛礁的准备。我认为,外交要谈,因为这是为了赢得更有利的发展时机,为了保证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军事准备也一定要有。

  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美斗争的一个新的焦点,美国从隐性介入到公开介入,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坚决斗争,另一方面我觉得短期内,美国不会有大的举措,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另外,我们要善于利用多种途径制约美国的介入。比如说美国石油公司如果参与其他国家南海石油开发的话,有可能造成其在中国的利益和发展的重大损失,甚至可能被制裁。总之,中国需要一个统筹协调的大战略来引导具体的行动。

  应避免交给国际海洋法庭处理

  尹卓(军事专家、海军少将)

  我们同意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我们不同意的是把南海争端问题交给联合国海洋法庭去解决。海洋法庭主要是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但是《公约》并不解决领土归属问题,而是解决领土划分后的海域划界问题。现在南海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领土划分问题,也就是岛礁的归属问题。《公约》的核心是“以陆领海”,也就是说拥有了岛礁的主权后,才能有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如果没有领土,也就没有专属经济区。依据《公约》的精神,首先要解决的是岛礁归属问题,海洋法庭对此是没有判决权限的。从法理上来看,这条路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目前菲律宾提出把南海争端问题提交海洋法庭,但是菲律宾至今没有认可联合国海洋管辖权,也就是说它根本不具备诉诸海洋法庭的先决条件;另外,它申诉的内容超过了《公约》的范围。所以菲律宾这种举动只是想制造舆论。

  舆论战场也要更主动出击

  叶海林(社科院亚太所《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过去这段时间,针对南海问题中国的媒体做了三件事。首先,普及了一些关于南海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公众的认知水平。第二,将境外一些跟南海问题有关的信息传递给公众,强化了公众对南海问题的重视程度。第三,维护了我们的官方立场,在国内宣扬了我们的政策。但最后这一点是比较奇怪的,媒体在为我们的立场辩护的时候,受众是我们国内的公众,我们和自己人反复说我们的主权主张是多么地具有合法性,这有什么意义呢?媒体的受众还应该更广、更多尝试影响周边国家乃至国际舆论。

  我们的媒体仍然没有超越“刺激—反应”模式,并没有做多少主动工作。国外媒体非常善于在关键时刻发起话题,营造压力。而我们却总是在跟踪别人的报道和表态。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别人立场和主张的传声筒,这是不适宜的。媒体应该主动制造话题,强化公众在南海问题上的意见表达。

  除了加强对外辩论能力以外,媒体下一步更多的是应该讨论面对当前南海危局中国应该怎么做。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只靠政策界和学术界,还需要媒体的广泛参与和对公众的动员。

  媒体不但要参与到对解决方案的讨论中,还应该致力于让民众对南海问题的解决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归根结底,没有一套解决方案是没有代价的,媒体和政府不能制造出一种幻想——解决南海问题会有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方法。和平解决肯定是要做出利益让步的,没有百分之百获利的谈判结果;武力解决也会支付外交、经济和军事成本,不可能摧枯拉朽,兵不血刃,不进行充分的讨论,将来不论采取哪种方案,其负面效果都会因为公众没有心理准备而被很大程度上放大,甚至形成长期隐患。

  小心被美国和周边牵着鼻子走

  高祖贵(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如果只盯住南海问题来找解决方案,可能会有一些难度,越钻越深之后,反而会不出来。换一个角度,从地区战略或者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的话,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

  南海问题成为热点,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强大了。所以这时美国会寻找一些可以制约中国的因素。其实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做的事情,仅仅是外交表述和军方部署。但是仅此就使南海掀起波澜,于是大家开始忙乎,忙乎的结果是美国成为南海未来走向的仲裁者,每个国家都要向美国来征询未来走向的意见。我认为,这个时候如果中国着急去解决问题的话,则是正中美国下怀,因为这样会影响中国发展的整体战略,影响国内的舆论和政治发展。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越来越强,周边一些国家的焦虑感和不安感也越来越强。它们意识到,只要中国能沉住气,时间根本不在他们那一边。目前中国还没完全强大起来,它们只有利用现在这个时期,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需求和利益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不仅会使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而且过去用十几年的时间构建的与东盟国家基本稳健的框架也会将面临着崩塌。

  以打击海盗作为新的切入点

  许可(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

  目前,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比较被动。我们在重申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的同时,应该积极另辟蹊径,寻找一个新的入手点,以摆脱越南、菲律宾和美国布下的困局。

  我想,中国是否能将将打击南中国海的海盗作为切入点,领导亚洲地区打击海盗的活动。2010年,南中国海的海盗案件大幅上升,大概有30多起。其中中国一共有5艘船遭袭,包括2艘台湾船只和2艘香港船只。

  中国可以利用其作为一个契机,以打击海盗作为切入点,进而领导整个亚洲甚至更广泛的海事安全合作,同时加强我们在南中国海的存在。这样即符合我们短期和长期的策略,也将推动我们对南中国海的执法和控制。

(编辑:SN049)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南海问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