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0日电 题:南海问题遭热炒难改中国东盟合作主流
中新社记者 肖欣
第44届东盟外长会议正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印尼外长马蒂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会议在东盟一体化、东亚峰会的普遍原则和包括南海问题、泰柬边境问题在内的国际问题上取得进展。
美国之音20日的报道称,“因为越南、菲律宾和中国在南海的一系列冲突,南海问题被推上本次会议的最高日程”。记者们将焦点集中在可能出台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在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中,东盟10国外长希望可以在20日就制定《准则》的指导方针与中国方面达成一致。
有报道称,越南与菲律宾提出现有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不具约束力,希望借东盟的“集体力量”向中国“施压”。 也有分析指出,巴厘岛上空弥漫的“南海问题热”有明显针对中国的色彩。而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中心主任苏浩并不认同东盟国家“抛出”《准则》,试图“约束”甚至“强加”给中国的说法。
苏浩指出,首先,《准则》并非东盟国家单方面提出。制定《准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以现有的政治文件《宣言》为基础,本着共同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通过谈判形成共同的法律文件的过程。工作组层面的讨论早在近两年来一直进行,在重要的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
其次,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主张,都应在《准则》中有所反应。东盟国家可能在《准则》中提出“禁止各方以武力解决南海争端”,这与中国一贯主张的“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并不矛盾。
苏浩强调,东盟一体化建设是东盟国家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中国大力支持的。不应为南海问题干扰主要方向,中国东盟未来关系中,合作仍是主流。
目前的情形是,东盟某些国家通过美国的介入,违背了《南海行为宣言》中所规定的“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改变了地区现状。而中国比较好地遵守了《宣言》,并在与东盟整体对话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建成、中国东盟“大通道”建设、各行业间互联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有着深厚基础: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贸易额达2927.76亿美元,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增长率;每年往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民众数百万人;以中国广西为枢纽,连接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大通道正在兴建。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黄星原向记者指出,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经济互补性强、面临着相似的发展问题。不断稳定发展的中国东盟关系具有示范作用。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对话方式建立互信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应对全球性危机,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关系的亮点。
黄星原认为,中国跟东盟的关系长期稳固。双方应把握发展的主旋律而不应陷入与某一国家或某一问题的纠结。
苏浩则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人员生活都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相比中国而言,高声支持东盟一体化、再三强调要加强在亚太地区领导力的美国在该地区却并无实际的建设性作为。至于其试图以南海问题为切入点,解构该地区业已形成的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与历史趋势和区域利益相违背,恐难如愿。
相关专题:越南菲律宾在南海与我再起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