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稿 郭懿芝
近日,西方媒体对中国卫星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大肆报道。美国《外交家》杂志称,中国正在发展先进的侦察卫星,而这些卫星可用于支持战术军事活动。路透社的报道认为,在已知静止目标成像方面,中国可能已经赶上美国。
与此同时,在与来访的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上将举行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公开表示:“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正在研究、试验之中,还没有形成作战能力。”这也是中国军事领导人第一次正面回应反舰弹道导弹的问题。
《外交家》杂志的文章称,如果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正处于最后研制阶段,那么中国卫星侦察能力的飞跃同样令人不安,因为这一技术可以支持反舰弹道导弹的定位和跟踪能力,从而使“航母杀手”变得更加凶猛,中国也将具备打击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能力。
■尖端侦察卫星让西方炸了锅
“中国人造卫星技术日益先进,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影响力相对降低。因此,该地区的军事力量版图可能会重新调整。”英国《金融时报》7月12日的报道称:“就在18个月前,中国侦察卫星每天还只能监视3个小时,而现在中国侦察卫星的空中监视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美国。”美国智库世界安全研究所的报告称,中国侦察卫星目前每天可以监视固定目标6个小时,可以说是有了飞跃的发展。
撰写这份报告的世界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孔哲文和马修·德尼表示,就在十年前,中国的太空监视侦察技术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但是现在,中国的人造卫星实时侦察能力几乎可以同美国相提并论。中国已经确立了今年之内发射20颗以上人造卫星的计划,并正在逐步实施。以去年年底为准,正在运行的中国人造卫星总数为67颗。从数量上看,还落后于美国(441颗)、俄罗斯(99颗),但在一些特别领域,中国人造卫星正快速追赶此前一直独占鳌头的美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尖端侦察卫星的发展使中国可以实时追踪敌对势力的动向。如果今后两年中国继续按计划发射人造卫星,侦察能力可能会超过美国。”该文还称,这种卫星侦察系统有望让中国最近开发的反舰弹道导弹、隐形飞机和航空母舰如虎添翼。
英国路透社称,中国目前正在研发尖端卫星,以利于其在海外部署军力,并且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冲突中防范美国航母战斗群。
英国防务与安全期刊《战略研究》即将于10月刊出世界安全研究所的这份报告,根据路透社提前获得的报告副本显示,中国先进的侦察卫星正获得快速发展,这已成为中国军力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报告称,这些侦察卫星能够使中国实时跟踪敌对势力,并且为弹道导弹提供导引。虽然美国一直在该领域无可匹敌,但现在中国正在追赶。“中国的卫星群所具备的能力正在转变。过去它仅仅是收集基本战略信息,现在它正在迈入一个新时代,一旦有事情发生,将能为战术行动提供支持。”中国快速扩张的卫星计划可能改变亚洲的实力格局,并限制美军在该地区的行动范围。1996年,当中国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导弹试射演习时,美国出动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进入邻近水域。当时,无力侦察到美国军舰的位置成为解放军的一大憾事,进而推动了中国卫星计划的发展。正在快速扩大的侦察卫星网络,将为中国提供“千里眼”,使其能够充分运用那些远距离精确打击武器。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琼·约翰逊意味深长地表示,“美国一直觉得,如果台海出现危机,我们有能力在中国能够采取行动之前、在他们知道我们在那里之前,把我们的海军部署到台海地区。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剥夺了这种选择。”
■“东风-21D”:全球独一无二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表示,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将军敢于公开承认反舰弹道导弹项目的存在,已经表明中国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已不再是遥不可及。北京可能已经成功发展、测试并部署了世界上第一款能够利用陆基移动发射装置远程瞄准行进中航母战斗群的武器系统。解放军二炮部队已具备在冲突事件中使用东风-21D导弹应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能力,因此,可以预计中国的威慑力已有所提高。自上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海军一直基于“舰载航空部队是航母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理念打造航母战斗群。反舰弹道导弹有可能会绕过航空部队,给航母以致命一击。
一名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指出,中国仍然需将反舰弹道导弹C4ISR系统成功结合在一起,以便操作其反舰弹道导弹:“我们看到中国面对的主要障碍是如何将该导弹系统与C4ISR相结合。对于中国来说,成功整合两者从而获得有效作战系统的道路依然很漫长。”因为反舰弹道导弹要具备作战能力,一个关键问题是弹头的速度。导弹弹头高速(每秒2.2到5公里)再入大气层将会产生等离子屏蔽,这使得雷达和红外线自动导引变得非常困难。如何解决“打得准”的问题,是最为关键的而且难度最大的。虽然是一个无疑会不断遇到挑战及改进的领域,但东风-21D的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及侦察(C4ISR)基础设施,必须足以支持对航母战斗群(CSG)的追踪定位能力。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接二连三发射先进卫星的举动表明,北京正全力构建天基架构,以便具备这种初期能力。在大多数中国观察者都没有注意到(更别提普通大众了)的一系列行动中,中国已将“遥感”系列卫星送入轨道,它们是一系列配备先进光电及合成孔径雷达的遥感卫星。
近来,中国频繁发射卫星的举动(自2009年9月以来已发射了七颗),体现了这项工作的高度优先性。其中,2010年3月5日发射的遥感-9A、遥感-9B、遥感-9C,尤其能令人联想到它们可能会为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服务。这些卫星在相似的轨道上,按照一定的队形飞行,看起来就像是一种海军的海洋监视系统(NOSS)。美国国防部2010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海军正致力于利用天波和地波超视距雷达,来改善其超视距瞄准能力。超视距雷达可与成像卫星结合在一起,帮助定位远离中国海岸的目标,并支持远程精确打击,包括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从长远来看,中国C41SR系统(包括天基和超视距探测器)的改进,将使中国能够识别、追踪,并瞄准深入西太平洋的军事行动。”
与C41SR系统发展有关的另一个可能性暗示是2010年5月20日的一条新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部副总指挥王根彬指出,东风-21D能够击中“缓慢移动的目标”,其圆概率误差为几十米。
■意义堪比“两弹一星”
不可忽视的是,在总参谋长陈炳德的讲话中,他还提到,“我衷心希望中国的专家们能够在这方面(反舰弹道导弹)有所贡献,但是这种高新技术的武器困难重重,要经费投入,要先进的技术,还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这都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因素。”由此看来,要想成功研制、制造反舰弹道导弹,并使其具备作战能力,确实困难重重。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秘密发展反舰弹道导弹(ASBM),该导弹也被称为是潜在的“破局者”,意思是说单凭这一种武器就能扭转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一位退役的美国海军少将早在2005年就曾十分肯定地表示,“中国获得反舰弹道导弹能力的战略价值足以与1964年中国拥有核武器相提并论。”无论这种表述准确与否,有效的反舰弹道导弹能力无疑将是一种强大的、令人畏惧的反介入武器,对付活跃于西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特别是在有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不过,按照中国一些军事论文的描述,反舰弹道导弹所蕴含的意义还不仅仅是这些。在得到必要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支持下,完全达到实际作战水平的反舰弹道导弹能力将会是中国获得更大军事现代化成就的象征,是一种实现地区战略雄心的有效手段。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报告指出,相关的文献著作强调,如果中国要取得有效的并且可靠的反舰弹道导弹能力,就必须解决三大技术挑战:首先,保证反舰弹道导弹能够突破美国人的导弹防御体系;第二,装备一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能够在其弹道末段追踪并击中移动目标;最后,在发射之前为导弹提供准确的、实时位置追踪和瞄准数据——尤其是利用天基设施。
解放军内部的技术专家告诉《世界报》说,一个完整的反舰弹道导弹系统将需要探测、识别、追踪、瞄准能力,并且向威胁者发动攻击,随后执行对敌方破坏情况评估——这是一条完整的“致命的杀伤链”,这些传感系统到发射平台的每一步,都必须在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的情况下完成,因为敌对目标是可机动的——一艘美国航空母舰(或航空母舰战斗群,由航空母舰、护卫舰艇、其他携带导弹的舰艇和支援船只及其他受该航母战斗群指挥的船只组成)。一个完整的“致命杀伤链”需要许多方面的技术,从突破舰载导弹防御系统、天基及其他传感器、数据处理和交换网络到其他基础设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少文章和著作都将美国的导弹防御,看作是反舰弹道导弹在其末段以及中段时最主要的担心。一些文章认为,反舰弹道导弹将不得不大幅度降低速度以确定航空母舰的位置,并作出机动动作,以便于完成最后一击,对于导弹防御系统来说,这使得反舰弹道导弹更加易于拦截。其他一些文章还提出,在对抗电子干扰和对付主动雷达末段寻的器的方法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关于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内容的文章和书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不断涌现,在这些有效的文献中,可以看到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技术演进的大致轮廓。如今讨论的问题少了一些理论和概念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系统化和细节化。最终,在最近的文献出版物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相关研究人员正在对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组成技术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