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评论:要注意保护中国稀土资源不应贱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8日 11:45  新华网
让稀土回归“稀”土 让稀土回归“稀”土

  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杨骏)

  中国商务部近日公布2011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共计15738吨,该数字较去年第二批配额7976吨增加约97.3%。

  近乎一倍的配额提升,是中国基于保护环境和可用尽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并切实考虑全球稀土供应与需求的情况下,做出的积极努力。但是,美国和欧盟一些官员却似乎摘不下暗色眼镜,认为中国对稀土的供应仍“不充分”,“扭曲了市场”。

  平心而论,这些观点的逻辑有失片面,既站不住脚,也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原则。

  稀土,顾名思义即“稀少的土”,这是历史遗留的名称。人类从18世纪末陆续发现这些通常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元素,因其稀少而称之为稀土。稀土是制造高科技和军工产品的关键原料,有工业维生素之称,被视为战略性资源。

  目前中国稀土出口居全球之首,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获益多少。据统计,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业内人士痛心地说,稀土卖的是“稀泥”价。

  稀土的贱卖大大损害了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的稀土供应量约占全世界供应量的30%,其出口量却占全球总量的80%到90%。照此下去,中国的稀土储量仅能维持15年至20年,以后就要依赖进口。

  稀土的无序开采还造成令人怵目惊心的环境损害。稀土开采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所排出的大量废水因此处理起来代价昂贵。在中国,每提取一吨稀土资源就会留下2000吨以上的尾砂污染。

  环境成本过高,加之中国稀土长期廉价,竟然形成西方国家纷纷关闭自己的稀土矿,转而廉价购买和囤积中国稀土的怪象。这边厢,对本国稀土矿藏“捂”而不用,更谈不上出口以满足国际市场之需;那边厢,一再批评施压,要求中国以牺牲环境和长远利益的代价继续“贱卖”资源,这样的逻辑能站住脚吗?

  事实上,这几年中国稀土出口基本满足了国际市场的合理需求。这表明,中国寻求的不是限制稀土的出口,而是奉行既满足国际市场对稀土的合理需求,又能保护本国的环境与资源的双赢战略。

  物以稀为贵,既然是稀缺资源,稀土的开采和供应就应该遵循合理有序并且符合价值规律的原则。当下出现的稀土问题,就中国的开采和出口而言,是一个科学治理、长远发展的过程;就全球市场供需而言,是一个回归合理、谋求共赢的过程。

  让稀土回归“稀”土,稀土才能长久地造福全人类。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稀土 出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