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美国反恐战略由进攻转为威慑性防御(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5日 13:49  中国青年报
反恐战争已经让美国付出了很大代价。资料图:驻阿富汗美军士兵为受伤的战友处理伤口 反恐战争已经让美国付出了很大代价。资料图:驻阿富汗美军士兵为受伤的战友处理伤口

  林东 李瞰

  美国白宫6月29日发布了奥巴马签署的新版《国家反恐战略》,强调把反恐重点转移至针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重点打击“基地”恐怖组织。从内容看,这份报告综合了近年来反恐取得成效的一些政策和做法,但并没有提出什么新概念。如把它放到本·拉登被成功铲除及美国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便不难读出奥巴马新反恐战略的话外之音。

  奥巴马反恐战略对反恐阵营的话外音——放弃反恐国际责任

  “9·11”事件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也在美国主导下改变着世界,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在“挟反恐以令天下”。从美国大兵的战靴历史性地踏上中亚的那一刻起,美国就开始收获战略利益。如今,十年即将过去,反恐作为一个题材也被炒作得差不多了,似乎到了该降低其负面影响的时候了。

  反恐战争已经结束,美国战略重心转移。与小布什行事风格不同,奥巴马更喜欢做了再说。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显示了奥巴马的战略调整,其实很多事已经是奥巴马上台以来就着手实施的,如反恐重心东移、出台阿巴新战略、放弃反恐战争、强调多边合作等,其中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将反恐战略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降格。

  谁都看到了,反恐战争是一场打不完的战争。正因为如此,在奥巴马看来,必须放弃反恐战争口号,但反恐行动还要进行下去。美国历来习惯对其利益或者威胁进行排序,今年2月公布的《国家军事战略》,就将北美定位为最重要的利益,大中东地区排在加勒比海、南美和中美洲地区之后,位列第三。而此次这份《国家反恐战略》在关注地区的排序中把中亚放在了最后,南亚上升至第二位。有评论称,中印等亚洲国家抓住了美国十年反恐的战略机遇,正在强势崛起。

  美国担当反恐国际义务代价太大,出力不讨好。“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就在新版《国家反恐战略》颁布当天,美国布朗大学公布了名为《战争代价》的研究报告,认为“9·11”事件后,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战争上的开支在3.7万亿美元到4.4万亿美元之间,考虑到易被忽视的受伤退役军人补贴,这些数字还要大幅上涨。就生命代价而言,这两场战争导致22.4万和25.8万人直接死亡,现在看来,“9·11”事件中每一个人死亡随后又带来了73人死亡。

  在成本上,反恐和恐怖分子是极不对称的。恐怖袭击的特性决定了以极小代价就能造成极大损失,而且还会越打越强。相比之下,反恐战争中的美国再也难以像以往那样大发战争横财,因而其对国际反恐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

  美国只管本土安全,不再管全球公共安全。欧洲盟国自己要加强反恐,美国提供有限援助。尽管这杆反恐大旗还要继续扛下去,但收缩反恐战线、转变反恐方式对美国来说已势在必行。本土安全是美国人生死攸关的利益,反恐拳头打得越远,反而会有不安全之感。从利比亚打的这场乱仗中,美国人也看到,自己同一些欧洲盟国的关系绝非铁板一块,法国率先发动对利空袭也不能不说挑战了美国的权威。在此金融危机阴魂不散的困难时期,美国正好有理由顺水推舟,让盟国加强反恐,自己则提供情报等方面的有限援助。这样一来不会让别人白白坐享反恐红利,二来仍不放弃随时介入的权利,确保对全球反恐的主导权。

  奥巴马反恐战略对全球反恐行动的话外音——由进攻转入威慑性防御

  深谙战略的美国人不可能不熟悉罗马帝国因过度扩张而导致崩溃的教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持续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中先后几次出现过“苏攻美守”、“美攻苏守”的局面,美国也是在不断的扩张-收缩过程中学会了把握战略平衡。奥巴马此次调整反恐战略,能否打好威慑这张牌是成败的关键。

  美国反恐重心由海外回缩本土,实施反恐防御。美国全球威慑体系的基石是由具有毁灭性的核武库以及强大的常规战争力量构成的,毫无疑问,它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产生作用,然而用它对恐怖分子实施威慑,却有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9·11”事件后,美国成立了国土安全部,随后又从全球战区中专门划分出北方司令部,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加强国土防御。

  美国新版反恐战略认为,本土反恐防御不同于其他任何地区的重要特点是,其涵盖面更广泛,特别是在航空安全、海岸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许多方面,需要更加综合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法律的保障下,在军队、地方政府部门的多方努力下得以形成。由于反恐战争主要在海外展开,本土反恐基础建设十分欠缺,奥巴马实施反恐防御重点在投资建设本土反恐基础设施,这从根本上削减了美军在海外大搞反恐干预的本钱。

  美国实行定点清除行动取代反恐战争,情报、特种部队和无人机三结合。美国在反恐方式上最大的转变就是由明转暗,情报工作、特种部队和无人机都恰恰符合这种需要。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说,美国将更多借助特种部队突袭等“外科手术式”行动,打击“基地”组织,尽量避免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

  在击毙拉登的行动中,情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统计,美国部署在海外的特种部队有1.3万人,在小布什执政时期部署在60多个国家,而今奥巴马将其扩展部署到近80个国家。美国使用“捕食者”无人机来打击”基地”组织头目方面也有过辉煌战果,其中包括2008年成功击毙”基地”组织头目利比和贾扎里。已经尝到定点清除甜头的美军,今后将更加倚重这种方式。

  美国将更注重威慑效力,斩首拉登就是杀一儆百。美国政府历来有着“胡萝卜加大棒”的传统,美国大片中也不乏杀一儆百的例子,向人们展现了一种重视威慑的文化。

  使对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决心和力量是威慑的三要素之一。此次通过斩首拉登和颁布新版反恐战略,美国就成功地向恐怖分子传递了威慑。美国社会有着较强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美国国内法对死刑有着严格的限制,但规定对危害美国的恐怖分子只有死刑。尽管拉登死后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但从规模和影响看很多还是象征性的。

  奥巴马对恐怖主义的话外音——搞别人去,别搞我

  近年来,美国喜欢将一些战略报告公之于众,这种提高透明度的考虑不仅仅是给自己人看,在很多情况下也是让对手明白,从而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对全球恐怖组织说“我”只打“基地”组织,别的井水不犯河水。从战略的制定角度看,新版《国家反恐战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从作战角度看这也符合美军的“集中”原则。奥巴马在为《国家反恐战略》所作的一页纸的序言中竟11次提到”基地”组织,目录中还有一多半的标题是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的“基地”组织的。因此,这份报告的潜台词就十分容易读懂了。这也是奥巴马吸取小布什教训,避免因树敌过多、力量分散而导致兵疲国衰的基本考虑。简单地说,美国的反恐不再是国际意义上的反恐,而是高度聚焦的国家反恐。

  对“基地”组织说再不转变反美方针,就整死你们。如果威慑不成,美国人常常会采取悍然打击的行动。新版《国家反恐战略》对“基地”组织同样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布伦南还表示,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基地”组织已经遭受重创,特别是一大批“基地”的核心头目被美国相继消灭使“基地”面临土崩瓦解的境地。《国家反恐战略》还将打击“基地”的方式,细化到切断“基地”组织资金链条、清除“基地”成员庇护所、进一步猎杀“基地”核心头目等具体层面上,直到基地组织被铲除或被迫放弃针对美国的袭击。

  防止美国把全球恐怖主义祸水他移,加强全球反恐合作。借力打力、乱中渔利是国际政治斗争中的常用手段。几十年来,美国在打“代理人战争”、扶持敌对国家反政府武装等方面的做法是有目共睹的。近来,美国积极与伊斯兰世界和解,深度干预中东-北非动乱,有意鼓动恐怖袭击演变成地区性、各国内部的事务,就是意在使矛头不再对准美国。

  与小布什对待恐怖主义态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奥巴马采取了一种看起来更加巧妙的方法,这样保证了美国在反恐上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姿态。因此也不难理解奥巴马去年曾表示“恐怖主义只是策略,不是敌人”的态度。

  为此,加强全球合作,明确各国在反恐中的国际责任,稳定国际反恐阵线,才是正途。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编辑:SN049)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美国 反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