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军工兵继承两不怕精神曾排除日伪时期未爆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1日 03:09  解放军报
南京军区某装甲师“王杰班”(张军摄) 南京军区某装甲师“王杰班”(张军摄)

  本报特约记者 胡 伟 周 林 戴 强 本报记者 朱 达

  英雄的性格里,都有在危急时刻超越本能的果敢与决绝。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正是这样——

  1965年7月14日,他指导民兵训练埋雷和排爆。面对意外燃烧的导火索,这位年仅23岁的工兵班长没有本能地闪避,为保护现场的12名民兵,他义无反顾扑向炸药包,壮烈牺牲。

  王杰离开我们快半个世纪了,但英雄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已穿越时空,成为我军战斗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激励无数官兵奋勇向前。

  如果说“两不怕”精神是一面不倒的战旗,那么“王杰班”的兵就是十根紧攥旗杆的手指。他们以老班长为偶像,锻造出“思想领先、人人过硬、事事过硬、长期过硬”的战斗集体,成为“两不怕”精神的新传人。

  靠传统挺直腰杆子——

  “两不怕”精神这样坚守

  “王杰!”

  “到!”

  英雄牺牲多年了,可如今连队每天点名时,连长呼点的第一个人还是王杰,而高声答到的是全连官兵。

  在“王杰班”,至今仍摆放着一张床,卧具干净整洁,这就是温暖过王杰生命的床。每天晚上熄灯前,“王杰班”班长都会将被子轻轻打开,让它陪伴着战友一同入眠;清晨军号声响起,被子又会被整齐叠好,就像他的主人健在时一样;门前的王杰雕像,每天都要用毛巾擦拭3遍……一连串简单甚至有点机械的动作,26任“王杰班”班长坚持了45年!

  会有士兵对此提出质疑吗?还真有。

  阮瑞豪,“王杰班”迎来的第一个90后士兵,典型的摇滚青年,入伍前和同学组建了支乐队叫“追风”。在麦克风前甩动自己的披肩长发曾是他的最爱。

  姜楠,典型的“宅男”。上大学住宿舍,能连续几天泡在网上。

  徐羔渭,刚入伍时,胸前藏着个十字架,每次吃饭前都要喃喃念叨一番……

  这3名士兵入伍时间不同,但都曾提出过同一个问题:“每天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个早已牺牲的人,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班长杨瑞旺的回答斩钉截铁。“士兵的偶像是英雄!”杨瑞旺说,“咱班的4个集体一等功和挂了一屋子的奖状、锦旗是咋来的?还不是老班长‘两不怕’精神激励出来的!没错,我们崇拜英雄!”

  不过,杨瑞旺也知道,不少新兵是带着不太成熟的价值观来到军营的。用老办法让他们背《王杰日记》,唱《王杰的枪我们扛》,恐怕很难达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思想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连队前任指导员梁启元说,“为了让‘两不怕’精神代代传承,‘王杰班’创造了‘精神引领、气息熏陶、理论培育、荣誉激励’的‘四位一体’传承模式。”

  “精神引领”就是用我军历史上“两不怕”的故事激发斗志;“气息熏陶”是指通过学习老班长的事迹、感受老班长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打牢思想基础;“理论培育”的秘密全在班里每人都有的那个“理论小书包”里,科学及时的学习教育,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荣誉激励”可概括为“你有才我搭台”,鼓励官兵追求荣誉,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加深对“两不怕”精神的理解。

  “四位一体”的传承模式效果咋样?看看那3名士兵的转变就清楚了——

  阮瑞豪的保留曲目成了摇滚味儿的《王杰的枪我们扛》,他4次登上全师训练龙虎榜,还当上了副班长;姜楠被评为优秀士兵,成为连队器材修理小行家;徐羔渭荣登全师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光荣榜,脖子上的十字架也不见了……

  “抬头见土低头是干”——

  “两不怕”精神这样传承

  在“王杰班”所在的工兵部队,有句话耳熟能详:工兵的“工”就是“抬头见土低头是干”。整天和泥土、炸药、地雷打交道,艰辛与危险可想而知。

  作为全师的标杆班,“王杰班”永远冲在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面。挖设雷坑时,他们专挑坚硬的坦克道;武装越野时,他们专选崎岖的山间路;构筑掩体时,他们专拣荆棘密布的丘陵地。

  长期刻苦的磨砺,“王杰班”每名战士身上都留下了一份特殊的印记:双手、双肘、双膝布满厚厚的老茧。友邻部队的战友们说,“王杰班”的兵很好认,“茧最厚、疤最多、脸最黑”的就是。

  继承老班长“两不怕”精神,“王杰班”训练和工作标准几十年来从未降低过。在一次全军装甲兵演练观摩活动中,“王杰班”把炸点设置最密集的4号高地“抢”到了手。在300多平方米的任务区内,他们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布设炸点2400多个,埋放炸药2000多公斤。演习过程中起爆点显示精确,没出丝毫纰漏。军区领导连连夸赞:“不愧是‘王杰班’,工程作业像大姑娘绣花一样细致严谨!”

  埋设炸点对“王杰班”来说只是“小意思”,他们面临的生死考验是排爆。去年8月,在部队驻地附近一处工地,工人施工时挖出一枚长1米、直径40多厘米的日伪时期遗留的炸弹。弹体锈蚀严重,因不能辨认弹种,几家排爆单位不敢接手。一时间,周围群众人心惶惶。

  接到公安局的求助,“王杰班”班长杨瑞旺和战士王意景火速赶到。他们先用电雷管、炸药制作了起爆器,再小心翼翼地靠近炸弹,用胶带将起爆器缠绕在弹体上,稳稳接好线,徐徐撤离……杨瑞旺一按电钮,“嘭”的一声巨响,炸弹炸出了一个3米深、直径约4米的大坑!

  险情解除了。公安局一位领导问:“你们看上去挺镇定,心里真的不怕吗?”杨瑞旺说:“平时训练不怕苦,关键时刻有啥怕的!”

  还有一次,在完成一次特殊排爆任务时,为防止某型炮弹在车辆运送过程中因颠簸而爆炸,“王杰班”上一任班长申庆稳主动请缨,手扶炮弹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了数十分钟。安全到达销毁地时,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近几年,“王杰班”15次参加团以上演练,3次参加抗洪抢险,39次排爆除险。战士们表现都很出色,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多次受到军区和集团军表彰。

  过硬的牌子不怕砸——

  “两不怕”精神这样拓展

  26年前,数学泰斗华罗庚曾来到“王杰班”,题词勉励战士们立志做“现代化王杰”。全班战士牢记华老嘱托,刻苦学习信息化知识。如今,全班战士每人都考取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

  2008年海训,上级赋予连队水下实爆课目演示任务。这是一个教科书上没有的课目。“王杰班”把担子挑了起来。有人劝他们不要自讨苦吃,弄不好砸了牌子不值得。时任班长申庆稳说:“牌子怕砸,说明还不够硬,过硬的牌子不怕砸!有‘两不怕’精神托底,我就不信完不成任务!”

  他们多次向工程兵指挥学院专家请教定向和微差爆破最新技术,先后拟定了12种方案, 提出6种破障的新战法,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填补了集团军工兵专业训练的一项空白。

  在对某型构件的爆破训练中,见专业教材上的测算公式较为复杂,上大学时学通讯工程的姜楠反复琢磨,推演出一个简便公式,大幅缩短了测算过程。

  当时,有人不敢相信:“那可是教科书上的公式!姜楠他一个战士,别是异想天开吧?”不过,最有说服力的是实践。用姜楠的公式测算出的装药量,和教材上的几乎没有差别,爆破效果完全相同。这下战友们服了。

  姜楠的推算法,被大伙儿命名为“姜氏算式”。战友们高兴地说:“这是‘两不怕’精神的新拓展!只要刻苦钻研,知识优势就会转化为战斗力!”营长白玉峰介绍,“王杰班”参与研制的“快速穿孔爆破器”,“扫雷车线路检测仪”等20多项训练器材,有7项被总部和军区推广,4项获得军区以上革新成果奖。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一茬茬“王杰班”战士用青春和汗水擦拭着“两不怕”这面金牌,续写着王杰精神的时代新篇。从“王杰班”共走出234名战士,人人立功受奖,个个是技术能手,其中92人入党,37人提干或考入军校,32人退伍后考取国家公务员,18人退伍后成功创业。

  短评

  让优良传统绽放时代光芒

  传统之于军队,就如钙质之于身体。“王杰班”高擎“两不怕”精神的火炬,锻造出“思想领先、人人过硬、事事过硬、长期过硬”的战斗集体,使优良传统绽放出时代光芒。

  “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王杰班”的战士,在与“两不怕”精神日复一日的目光凝视和心灵沟通中,深切感悟其崇高,深刻理解其内涵。在“王杰班”里,始终有一面旗帜引领着战士,有一种氛围激励着战士,有一股力量推动着战士。这面旗帜、这种氛围、这股力量,就是“两不怕”精神。进了“王杰班”,每个战士都能茁壮成长;融入“王杰班”,每个战士都能百炼成钢。

  优良传统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一位哲人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两不怕”精神之所以能穿越历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王杰班”不断给它注入时代元素。一个个“现代化王杰”,给“两不怕”精神增加知识的底蕴,插上科技的翅膀,拓展信息的含量,植入创新的基因,使它的时代内涵更加丰富,当代价值更加凸显,实践特性更加鲜明。

  现在,官兵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文化更加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越是这样,越需要优良传统的熏陶,越需要“两不怕”精神的洗礼。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各部队应该像“王杰班”那样,引导青年官兵立足本职岗位践行优良传统,打牢思想基础,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争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工兵 两不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