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乌克兰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中乌两国元首举行了会谈,讨论了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事项,并宣布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这次访问受到境外媒体的普遍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乌,也在于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科研重镇,在过去20年间,多次在军工领域同中国展开交流。
然而据俄罗斯《独立报》消息,就在本月早些时候,乌克兰哈尔科夫经济法院受理了乌最大军工企业之一——马尔舍夫坦克制造厂破产案。这不能不令人对乌克兰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前景感到担忧。马尔舍夫厂是苏联时期建立的老牌军工企业,今年初还有消息称,该厂最新推出的“堡垒-M”主战坦克击败韩国的K1、俄罗斯的T-90和德国的“豹”2等竞品,赢得泰国军方的青睐。泰方将购买200辆“堡垒-M”,合同总价值约2.3亿美元。
案件的原告是国有利沃夫装甲修理厂。两家企业均未就案情发表评论。据了解,马尔舍夫厂是2009年签订的、向伊拉克供应400辆坦克合同的主要执行者,同时仍在完成一系列乌克兰国家订货。除生产坦克和装甲车外,它还提供多种能源设备。有专家认为,该厂实力雄厚,订单尚且充足,提起破产诉讼的真正目的在于弄清企业债务情况和重整债务,应当不会影响正常生产。万一破产程序启动,乌相关国家机构如议会必定会介入。
消息人士称,工厂前任领导的经济问题,是马尔舍夫厂陷入麻烦的主因。2010年夏,乌克兰安全局曾就此展开调查并对相关人员提起指控。调查发现,该厂为了获得贷款,竟用中心实验室进行抵押,导致科研秩序混乱。工厂领导此后数次更换,可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为了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2010年12月,乌当局成立了国防工业公司,规定所有武器交易均通过该渠道进行,资金也应统一调拨。但由于分配不合理,一些企业的经营困境未获缓解。有评论称,最新发生的破产案再次表明,乌军工系统管理不善,改革前路漫漫。
此外,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对手,俄总理普京多次表示应整合两国军工业。不过,这种想法在乌国内面临政治和法律阻力,特别是难以改变国有资本在军工企业中所占比例。一位乌克兰议员表示,乌现正起草军工企业公司化、股份化和私有化法,最早将在今秋就此举行总统、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会议,之后再将法案提交议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