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军史数字:红军党员仅1/4能活过3年(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1日 04:36  解放军报
资料图:参加红军 资料图:参加红军

  本版导言

  栉风沐雨,人民军队履行使命的每一个足迹都深印下一串数字,珍贵如尘封的化石;绵延如生长开去的年轮。

  一组组数字,将历史的真实不加雕琢地直接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的灵魂一次次被震撼——

  “长征总行程6.5万余里,比北京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距离还要长”“抗美援朝时,张桃芳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创下朝鲜战场冷枪狙击射杀最高纪录”……这些定量的描述比之模糊的华丽辞藻,更能让人领略我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一组组数字,仿佛带着当时主人公心中的热望,跨越时空的阻隔,让我们也随之激情燃烧、热血沸腾——

  “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3年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的农民累计达15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700万民工随军征战……”

  年轮有不同的深浅纹路,数字帮助我们在军史的横断面上,揭开这支红色武装一路成长壮大的奥秘。或是藏着血与火的生死诀别,抑或存储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能量,赋予它们意义的或许是名青涩的八路军小战士,或许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数字不仅限于记录历史,它们的相互联系,为许多历史结论作了最好的证明。它们是浩瀚军史海洋里长出的珍珠,璀璨而又弥足稀缺;它们是探索军史富矿时头顶的矿灯,光明而又绝无仅有。

  数字在逝去的记忆里明眸闪动,感动今夕。数字在历史的长河里波澜壮阔,震撼世人。

  镰刀和锤头在中华大地交融之际,一支支部队便像一支支箭镞,攥紧了力量向着党旗指引的方向,闻令而动、呼啸前行。而那条用数字记录的使命轨迹,分外生动、难以磨灭。

  (丁雅涵、刘海亮)

  使命·选择

  240银元与5分钱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褚 银

  【数字信息】 240银元月薪与5分钱伙食费。

  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刻,已身居湘军团长高位、月薪240银元的彭德怀同志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甘冒万死奋起组织著名的平江起义,投身于险象环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

  银元,亦称大洋或银洋,币值很大。当时的湘赣边界普通家庭人均生活费为1元多,240银元的月薪在长沙市可以养活80人。而红军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作了这样的描述:“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4角即一律4角。”

  【读数话使命】以彭德怀同志的待遇为例算笔账:任湘军团长,240元÷30天=8元/天,参加红军后伙食费为5分钱,两者相差160倍,足见彭德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但这又岂止彭德怀一人,还有身为国民党军长的贺龙、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等等,以及数以万计的国民党军下级军官和士兵。是什么促使他们放弃厚禄呢?那就是为国为民、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

  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信仰,是他们的共同选择。历史一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们党的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党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使命·源泉

  127万打败430万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郭 芳

  【数字信息】 全面内战爆发时,我军和国民党军总人数分别约为127万和430万,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我军最终战胜敌人,赢得民族解放。

  【读数话使命】陈列在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中的一根小竹竿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88个地名。这是淮海战役期间,山东特等支前模范唐和恩在支前途中每走一地就在竹竿上刻一个名字而形成的,见证了人民群众支前的壮举。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军的历史使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一致,因而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援。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大军所至,维持作战的物资消耗极其巨大。一场大战下来,担架的需求量往往在几万副,粮食、马料动辄需要以几百万公斤计算,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支援。淮海战役中,各解放区人民为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在冰天雪地里,几百万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民工大军奔流在千里运输线上,构成一幅恢宏、动人的人民战争画卷。

  无怪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我军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不竭的力量源泉。无论战争形态怎样变化,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使命·信仰

  3年3/4党员牺牲

  ■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王建强

  【数字信息】 1932年的统计显示:红军的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只有1/4能活过3年。

  【读数话使命】在我军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时期,1/4是个有着多重而深刻意义的比例数。

  红军历史后期,经受了超战争酷烈和超生命极限的万里长征,付出了惨重损失,全军人员大体只保存了1/4。就是这个1/4,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红军因何能够英勇奋战而不溃散?毛泽东说“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据1932年7月30日总政治部统计,中央红军和直属队的党员比例大体是1/4。这大体占全军总人数1/4的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红军英勇奋战而不溃散的根本保证。

  1932年7月20日总政治部关于中央红军和直属队党员统计表有党龄结构一栏,从中可以看到,党龄超过3年的党员仅占全体党员的约22%,大体也是1/4。这反映出一个悲壮的现象:红军的党员从入党那天起,能活过3年者大体仅占1/4。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1/4这个数字给出了答案,成为革命前辈献身使命的最好见证。

  使命·正义

  138门>416门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丁 伟

  【数字信息】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1个师的火炮合计138门,美军1个陆军师火炮合计416门,志愿军以劣胜优赢得战争最后胜利。

  【读数话使命】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首批入朝的志愿军第38军1个师的武器装备与美军1个师进行比较,志愿军1个步兵师装备轻迫击炮110门、重迫击炮4门、步榴炮12门、山炮12门,火炮合计180门,没有反坦克炮、高射炮、坦克和装甲车。美军1个陆军师装备榴弹炮72门、各种迫击炮160门、直射炮120门、高炮64门,火炮合计416门。另有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联络飞机22架。

  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强敌,是因为志愿军指战员始终发扬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使命·担当

  1005人∶ 251人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彭玉龙

  【数字信息】 八年全面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牺牲团以上干部1005名,而国民党军牺牲少将以上将领251人。

  【读数话使命】有人说国民党在八年全国抗战中牺牲了240多位将领,而共产党只有左权、彭雪枫等少数几位将领牺牲。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有据可查者),在八年全国抗战中,国民党军共牺牲少将以上将领251人,其中包括不少追授为少将的上校团长。按同级比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牺牲团以上干部688人,新四军牺牲团以上干部317人,两者相加共计牺牲团以上干部1005人。这还不包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所牺牲的如杨靖宇、赵尚志等高级将领。

  必须说明的是,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由于蒋介石只给了八路军1个集团军3个师、新四军1个军的编制,我军干部几乎全部“降职使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团长,很多都是红军的师长甚至军长,无疑也是高级将领,如果授衔都是少将以上。

  我军牺牲了如此多高级干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另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共伤亡61万余人,歼灭日军52.7万余人,为夺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使命·精兵

  减员100万趟开精兵路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丁 伟

  【数字信息】 在1985年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宣布中国军队减少员额100万,经过一系列结构调整战斗力比原来更强。

  【读数话使命】在世界军事大国扩军备战之际,中国如此大规模的裁军,会不会削弱战斗力?邓小平慨然作答:“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国际形势恶化,这个裁减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

  通过百万大裁军,总参谋部机关人员减少60%,总政治部机关减少30.4%,总后勤部机关减少52%。撤并了部分大军区,由原来的11个军区调整为7个,减少了军级单位31个,师、团单位4054个。但大裁军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军队结构的大调整。加强了陆军合成化建设,组建了合成集团军,将装甲兵、炮兵和野战工兵部队的大部,编入陆军合成集团军序列,同时组建陆军航空兵等新兵种。

  百万大裁军从表面上看是数量的增减,而实质上却是人民解放军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进行重大调整改革,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把重点放在发展武器装备和提高人的素质上,实行科学编组,使人和武器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历史新篇章。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包国俊整理

  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图片合成 方 汉

(编辑:SN049)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军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