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芝:人均“万元村”的核心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8日 05:08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杨祖荣

  

林芝:人均“万元村”的核心竞争力

  有“西藏小江南”之美称的林芝地区,名声在外。近年来,林芝发展速度之快,让人瞩目,她崛起的“秘诀”又是什么?

  今天,记者一行来到了林芝县的两个村,采访之后,有一个粗略的感受:只有根据自然禀赋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成功实现崛起。

  先说鲁朗镇扎西岗民俗村。鲁朗镇寓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号称“东方小瑞士”,附近有鲁朗林海、贡措湖等景点,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鲁朗镇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旅游,引导村民开办“藏家乐”,让外地游客在此歇脚,体验藏家文化,民俗旅游红火得很。

  今年已经69岁的平措大叔是村子里比较早开办“藏家乐”的牧民。谈起办家庭旅馆的动因,平措讲了一件事。那是2002年,他带着几个来自广东的游客上山游玩,等下山时天色已晚,客人提出可否在他家落脚休息,热情的平措当即答应了,并盛情款待。第二天客人走时,给平措留下了住宿费,这件事让平措萌生了开办家庭旅馆的念头。后来,在鲁朗镇统一组织下,他成为村子里首批“吃螃蟹”的人,开办了小旅馆,一开始只有7个床位,如今已发展到30个,生意火爆。去年,平措一家光靠旅游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

  在民俗村,像平措这样的“藏家乐”还有20户,每户年均收入5万元左右。“村子里其他群众也都积极参与旅游项目,比如说带游客到草原上骑马、射箭等,收入也都不错,整个村子人均年收入接近万元。”鲁朗镇镇长杨绍新说,民俗村主打的就是“旅游牌”,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所以我们特别注重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做到了无工业设施,无工业污染。

  而林芝地区中心城镇八一镇的巴吉村,走的则是另一条发展之路。

  地处318国道沿线、离八一镇城郊不到3公里的巴吉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0360元,跻身西藏近20个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的富裕村行列。

  巴吉村过去也很穷,村民们吃不饱饭,住的房子也破烂低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穷则思变的巴吉村发挥村庄交通便利的优势,成立了首个运输队,村庄由此一改以农牧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走上多元化经营道路。

  如今,巴吉村拥有各种挖掘机械及车辆111台,是远近闻名的“汽车村”,村子里参与运输的农户达到了50户。“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西藏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也全面实施,建筑工程持续兴起,我们运输队的生意也好得不行。”巴吉村党支部书记桑杰说,去年巴吉村实现机械运输收入达239.8万元,运输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巴吉村致富能手格桑旺久是一名党员,他从1992年就开始搞运输,积累了“第一桶金”后,又陆续购买了翻斗车、装载机等,并雇用了4名司机,生意越做越好,成为村子里的“百万富翁”,光去年他就挣了40多万元。据桑杰介绍,村子里现在资产千万元以上的有5户,500万至1000万之间的有10家,百万元以上的就更多了,巴吉村的发展目标是成为“西藏的华西村”。

  “你看,家家户户都住宽敞的楼房,都有小汽车,生活一点不比城里人差。”桑杰感慨地说,巴吉村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便利,毗邻八一镇城区,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搞运输,建混凝土公司、预制板厂和砂石加工厂,为城里的建筑工程提供配套服务,这条路走对了。

  林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魏红告诉记者,林芝县的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各个乡镇、村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一条既符合自身特色,又与发展规律相吻合的道路,效果不错。在八一镇,记者了解到唐地村的藏鸡养殖、多布村的绵羊养殖以及拉丁嘎村的油菜和青稞种植等,均各有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农牧民增收不少。

  “内地的工业化、现代化之路,我们不能照搬,必须坚守自己的地域、民族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魏红说,林芝县将继续把特色产业这个文章做大、做强。

  (本报西藏林芝6月27日电)

  左上图:扎西岗民俗村的平措大叔向记者展示曾在他这儿住宿过的海内外客人留下的名片。目前,他已收集到数千张名片。本报记者 杨祖荣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