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称中国积极实施大周边战略对邻国造成冲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3日 10:40  环球网
资料图:泛亚铁路预想图 资料图:泛亚铁路预想图

  据美国“欧亚评论”杂志网站6月8日刊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大周边战略的缘起,并对大周边战略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做了深入探讨,最后论述了中国大周边战略对可能对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文章认为,大周边战略是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中国正在积极进行该战略的实施,将给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带来巨大冲击。

  文章首先讲到了大周边战略的缘起,大周边国家军事战略是中国智囊中新流行的旧闻。它最初出现在香港《大公报》2009年9月24日的一篇报道里,该文章怀疑解放军保护边境的能力。随后,香港的另一份报纸《镜报》在2010年1月29日时对此作出了回应。由于可能与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周边国家发生冲突,它要求确定的学术解释。三个月后,中国一位副研究员发表的一篇论文明显受到了该概念的激发;他提出了该理论的动力,并认为面对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快速变化的地缘政治,该战略对中国来说非常必要。此后,这个概念在解放军军官中得到了关注。

  美媒文章称,包括克斯利蒂娜-林(Christina Lin)在内的一些中国观察家,关注中国建设高速铁路网和在1000多个铁路站安装军事运输设施的动向;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大周边战略上采取的行动。尽管如此,解放军在2010年决定利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列车将部队运送回军营,这被认为是中国对必要时在数小时内完成快速部署军事目标的尝试。依据这个事实,与大周边战略相符的是,中国将在几个战区内采取积极军事行动,其中还包括与海上接壤国家的边境。然而,快速安全的铁路交通已经修到西藏,并准备连接尼泊尔。就此而言,未来的计划是将铁路网络扩展到其他周边国家。因为多种原因,这将使其拥有有限的末端作战能力。

  同时,它还需要在方法上进行理论改革;这在未来的多极世界里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目前,中国在国际理论平衡上占到了正确的一边;但还不能完全排除它选择单边军事行动的可能。

  文章探讨了中国提出大周边战略的推动力,并深入研究了该战略可能的轮廓。作为对具有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的继承,它全面建立在“势”的概念上。据推测,这是一个将国家战略布局转向另一边的方法。《中国2010年国防白皮书》也并没有与以往有所什么不同。中国每次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获得某种方法时,就会修改自己的理论。而同样的,媒体渲染这个概念可能是中国成为经济和军事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上升的结果。

  从结构上看,本文关注:理论根源和方法支柱;发展战略部署的断层线;中国冒险活动下的脆弱性和适者生存。研究的假设包括:中国战略部署从防御到进攻的变化现象,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长的结果;中国的决策者意识到断层线,媒体目前的报道很大程度上缺乏最终结果,周边国家可能不会乐观。

  美媒文章称,中国历任领导特别支持中国古老的“用战争赢得和平”的战略文化。“权变”的概念构成了关键的决策依据,权变的基础谨慎的建立在“势”的概念上。这给了中国根据时间、地点和力量对比确定战略部署的方法,以及用某些手段显示有限的资源来震慑敌人,使之不敢冒险进行军事攻击。这源自孙子的“兵者,国之大事也”。

  迈克尔-D-斯温(Michael D. Swaine)和阿什利-J-特利斯(Ashley J. Tellis)的研究证实,中国一直使用高压或和平非高压措施来确保核心地带不受外部入侵;在现代,则完全是通过其的优势来计算。对漫长的边境、周边地区控制和影响的扩展和收缩,常常是中国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标志。历史上,它曾使用武力以强硬立场建立附属关系,吞并邻近地区,对边远地区进行震慑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美媒文章称,尽管和中国的战略思维一致,中国大周边战略的理论外表因逐渐缓慢的步伐而显得模糊。中国智囊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这包括在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事战役和军事战术这四个水平上面。直到1985年,军委用局部战争理论代替了全部战争的思维。中国智囊的推测并未超出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的范围,或许是因为还没有可以替代的思想。中国困难的经济也不足以恰当装备280万强大的人民解放军。

  美媒文章称,人民战争战略需要广泛的人民支持,持久战的三阶段战略以游击战为主。毛泽东将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对比着定义。在作战背景下,它表示首先发起攻击,本质上是进攻。因而,中国战争的方法以形式描述防御。引用孙子战略的强弱国家来计算,该战略能够使中国把自己的需求当做不得已要做的事。在过去所有的战役之中(包括中印1962年战争),理论上都是基于这套周边战略。

  美媒文章称,变化的现象在理论和行动上相对更加透明,这是面临许多发展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结果;尽管,它们仍处于既定的国家军事目标范围之内。1987年,军事科学院引入的战略学针对具有进攻性意图和目的的局部战争战略提出了有限方法;该方法基于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战略,使用了联合武装作战的阵地战和机动战来应对前苏联可能的入侵。相比之下,军事科学院1999年为基于准备进行一系列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略规划了更加广泛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强度和致命性而发生变化。当年的另外两部著作,分别为《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和《战略理论学习指南》,书中为理论增加了技术标准;对1991年海湾战争和1999年科索沃战争的评论是鲜活的证明。2002年,中国国防大学编著的《战略理论学习指南》包含:中国智囊对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概念性质及特征的明确立场。

  美媒文章称,中国战争理论方法的典型转变随中国战争机器的制度能力和作战能力而变化,所有这些因为中国对威胁的感知而发生。前苏联的解体消除了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但还有很多容易引起冲突的地方;它迫使中国领导人和军队规划人员仍需考虑不可避免的局部战争。然而,海湾战争的速度和致命性让中国战略家考虑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跟踪中国战略部署的变化,在涉及到和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时,进攻与防御军事选择的决策矩阵对中国决策者来说并不直接和简单。政治军事进攻与防御理论的支持者斯蒂芬-范-埃弗拉(Stephen Van Evera)、乔治-H-奎斯特(Geroge H. Quester)、柯庆生(Thomas J. Christensen)、凯尔-A-莱伯(Keir A. Lieber)和杰克-斯奈德(Jack Snyder),他们提供了无价的深入体察。尽管,具有众多技术和战略各自独立的推动力和变量,他们将进攻与防御平衡作为决策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现代军事作家中,徐金和唐诗平在进攻性或防御性战场决策中倾向于支持进攻与防御平衡。理论的预测力量不是绝对的,中国的进攻与防御平衡同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相比,可以作为很好的对中国防御或进攻战略的指针。

  美媒文章称,就“防御现实主义”来说,很难想象中国军事规划人员会有进攻性战略部署;而进攻与防御平衡反过来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先发制人”作为进攻战略部署的一部分,可能使中国耗尽自己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资源,但却得不到任何可以看到的利益。

  据悉,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分别由进攻与防御平衡中的独立和应变量组成。在决策矩阵中,对单个或国家集团的战术和战略优势将需要控制局面,以免适得其反。再次,此类优势不能在所有时候和针对所有目标国家保持绝对。军事技术同时具有防御和进攻性质,任何差异都由冒险活动的断层线所引发。

  一直以来,二次核打击能力常常被理解为是进攻与防御平衡中最好的防御方法;尤其是在维护拥有这项能力的国家安全方面。中国一直努力打造可计算的成功措施;然而,它还没有跨过一些进攻战略部署的里程碑。孙子的传统思想支持“不战而胜”,中国领导人和军事规划人员可能停止所有进攻部署,貌似可能只追求对敌战略优势和战略定位。

  美媒文章称,中国已经建造了通到西藏地区的铁路,这条铁路不久之后还将连接尼泊尔。中国正在计划在老挝、新加坡、柬埔寨、越南、泰国和缅甸修建铁路;伊朗、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也已经同意与中国合作修建通往伊朗,连接新疆地区,穿过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最终到达伊朗的铁路线。作为联合国赞助的泛亚铁路的一部分,它将向西延伸到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并连到欧洲。受到许多独立或干预变量的影响,中国的进攻战略部署从理论上讲,可能影响到所有这些国家。在中国的进攻性战略部署中生存是多维的,但基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规则。在进攻防御理论的指引下,周边国家将不得不进行集体“讨价还价”;同时加强进攻防御平衡中的进攻与防御两方,在中国进攻战略部署下保持安全。双赢的情况是,要求中国在边境争端等关键问题上提出可以接受的协议。(斯年)

(编辑:SN049)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周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