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军旅书法的重镇 ——从李铎、申万胜签名书法集谈起 熊光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 03:50  解放军报

  自古以来,书法就与军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书圣王羲之并非只是一介书生,他在军中担任右将军,因此史称“王右军”。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在安史之乱中,他整军平叛,统兵数十万,被推为联军盟主,横扫燕赵。

  我军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军旅书法也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著名的将军书法家舒同,戎马生涯,历经百战,他的书法也蜚声军队内外,首创“七分半”的“舒体”,被毛泽东称赞为“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在当代,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被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称为“著名书法大家”的李铎,现任书协副主席的申万胜,都以其充满军旅阳刚之气的书法备受赞誉。

  我爱好收藏签名书。在我的藏书中,就包括李铎和申万胜的签名书法集。打开他们的书法集,笔墨纵横间,仿佛有千军万马列阵迎敌,军人气魄与书法艺术融会贯通,不愧为当代军旅书法的两座重镇。他们的书法艺术,既体现了军旅书法家的实力和水平,又继承并开创了军旅书法新的辉煌。

  李铎:书法大家,书坛盛景

  我的家里挂着一副李铎书写的对联,内容是鲁迅的诗句: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那是1988年,我的一位喜欢书法的朋友,为了鼓励我努力工作,专门请李铎为我写的。这副对联交给我以后,被卷起来放了20多年。我退休以后把这副对联找出来。原先白皙的宣纸已经泛黄,但我觉得更加厚重了。我想,我长期从事军事外交工作,即使退出了领导岗位,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兵,我仍然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天下大事,还要“心事浩茫连广宇”;同时,因为已经不在现职了,所以我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不在其位而心系天下,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热切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新的辉煌成就。由于这副对联特别适合我现在的生活状况,我就把它们挂到书房,作为座右铭,用以自勉。

  虽然我和李铎同在军旅,这些年也不时见面,但我从来没有直接请他为我个人写过字,倒是有一次别人托我向他讨字,我把话传过去,李铎很爽快地答应并且很快就写好了。

  李铎不愧为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以行草最富特色,他常以魏碑、隶书笔意入行入草,古拙沉雄,遒劲奔放,气势恢弘。作为一名毕生从戎的军人,李铎非常钟爱《孙子兵法》。我收藏的李铎签名书法集,就是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的《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全集》。

  这部《孙子兵法》的书法,写于1994年,当时写在158张宽70厘米、长140厘米的宣纸上,总长220米。熟悉书法艺术的人都知道,长卷的书写需要高超技巧,既不能松散泄气,也不能拥塞沉闷,最怕前后不协调不连贯。李铎用行草写就的《孙子兵法》,6000多字,1000多行,自始至终既风格一致,浑然天成,又仪态万方,变化无端;连绵中寓畅达,凝重中见飞动;茂密葳蕤处如森林树海,疏朗开阔处如草原绿洲。它的书写成功,既是当年的书坛盛景,也成为李铎书法艺术的巅峰。启功赋诗赞曰:鸿都门下中郎笔,视此豪情逊不如。

  《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的人类古代军事思想的高峰,它所揭示的战争规律历久弥新,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我在工作中,曾多次在外交场合,向外国朋友介绍《孙子兵法》中阐述的将军基本素质的五个字标准:智、信、仁、勇、严。为将者,必须有智慧,否则不足以取胜;必须讲信用,否则不足以取信于兵士;必须仁义,否则兵士不会知恩图报,慷慨赴死;必须勇敢,怯懦畏战,必然失败;必须严格,没有纪律,就没有胜利。这五个字,言简意赅,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忆。一些外国朋友听到后就能迅速背下来,有的甚至还让我把这五个汉字写下来,以便他们记忆。这也是《孙子兵法》永恒魅力的一个小小例子。

  相信每一位军人,都熟悉《孙子兵法》的开篇名言: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的“察”,主要是指为将者要谙熟行军打仗的兵法,因为它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但对于我而言,这个“察”字又有特殊意义。我所从事的军事外交工作,需要的是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事实上,我把“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作为座右铭,也是为了一个“察”字。

  申万胜:学书三用,得书三味

  我与申万胜熟悉,始于他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期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多年前,我与申万胜、李双江、刘敏等在军事博物馆附近一家小餐厅愉快聚餐的情形。申万胜从总政直工部部长的职位上退休后,被我推荐聘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举办了一次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书法展。

  申万胜书法展的开幕式定于2007年11月16日。恰好那一天,我受到上海交通大学邀请,出席其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聘请我担任名誉院长的仪式,并主持我的朋友、俄罗斯外交与国际政策理事会主席卡拉加诺夫的演讲会。我在上海,只有不到一天时间。我早上坐火车抵达,晚饭后即乘火车返回,但也因此错过了申万胜书法展的开幕式。

  2007年11月17日晨,我返回北京,当天下午就赶到中国美术馆,现场欣赏申万胜的书法艺术作品。那一天的中国美术馆展厅,简直像是笔墨的海洋,一幅幅精彩的书法作品有大有小,有草有隶,令人目不暇接。展览现场有一张照片给我印象很深。照片中,申万胜手握毛笔,在地上铺着的大幅宣纸上挥毫而书。这使我想到,书法除了具有视觉上的艺术魅力外,还能够将精神享受与身体健康辩证地融为一体。那一天,申万胜将一本《申万胜书法集》(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签名赠送给我和夫人寿瑞莉。

  申万胜很重视书法艺术的辩证性。他说,中国书法是“以抽象的笔墨线条和丰富的汉字形态反映世间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之意象美的艺术”。他认为,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完全符合哲学上对立统一的法则。这个对立统一法则,时时处处体现在物象的矛盾和变化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书法艺术的矛盾和变化之中,包括四点重要的对立统一,即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书品与人品、继承与创新。申万胜说,陆游的一首诗“六十年来妄学诗,功夫到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说的是学习写诗的经验,其实也是学习书法、把握书法的辩证规律,直到脱胎换骨、实现超越的经验。

  申万胜本人的学书经历,也堪称千锤百炼、脱胎换骨的过程。作为军队一级领导干部,申万胜的日常事务非常繁忙。第二炮兵的书法家刘洪彪曾经采访申万胜,一个小时的采访,被许许多多的来人、来电、办件打扰得七零八落,谈话总是有头无尾、断断续续。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潜下心来?申万胜告诉我,他是把练习书法作为休息,既放松身心,舒缓工作压力,又寄情艺术,陶冶性情。这样,别人视为畏途的“勤学苦练”,到申万胜那里竟然成了怡然自得的放松与享受。也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态,申万胜在济南工作期间,利用两年多的空隙时间,一面研习《红楼梦》,一面挥毫命笔,写下了《红楼梦》中的所有诗词曲赋,后来出版一部受到书法界称赞的《红楼梦诗词书法集》。 我特别欣赏申万胜关于“学书三用”的理论,即练习书法要“用心、用情、用功”。概而言之,用心,即欲得于笔,当妙于心;用情,即充满感情,饱含激情;用功,即在苦练笔墨技巧的同时深入体味,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认为,“学书三用”实际上道出了书中三味,是申万胜练习书法的心得。申万胜本人的书法成就也是“用心、用情、用功”的结果。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百度推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