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赵汉臣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本报记者 刘扬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发言人科瓦尔27日表示,目前第四代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列装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新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保证战斗指挥命令独立传达到发射装置,无需中间环节,即便在受到核压制和无线电干扰的情况下任务也不受影响。一名中国军事专家2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这是俄罗斯恢复战略导弹大国雄风的一个有力步骤,也是俄军推进战略力量实战化的一个针对性努力。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俄战略导弹部队这次的“强筋健骨”做法只是在“补洞”,因为俄军的战略导弹外表光鲜,但指挥系统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旦发生战事,不稳定的核武指挥系统极有可能会贻误战机。
俄战略导弹部队换装新型控制系统
据俄新社27日报道,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发言人瓦季姆·科瓦尔表示,目前第四代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列装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新系统整合了传统的接受指令、收集情报和监测发射准备等功能,并能够保证自动切换重新定位目标。报道称,这套系统可以保证战斗指挥命令独立传达到发射装置,无需中间环节,即使在受到核压制和无线电干扰的情况任务也不会受到影响。
同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相比,俄军目前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各种设备的数字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一名曾到过俄格战争前线的中国专家2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俄军的通讯、指挥系统确实比较落后,并在实战中吃过大亏。在俄格战争中,俄军甚至不是通过加密的通讯系统在指挥作战,而是通过手机来彼此联系。这也让俄军痛定思痛大力弥补这一“软肋”。
核大国都很重视核武控制系统
“开弓没有回头箭”,核导弹的发射一旦出现差错,轻则发生核事故,重则引发世界大战,因此,各国都在核弹的发射、投放程序上做足了文章,确保核导弹发射的严谨、无误。目前,俄罗斯核导弹的发射权掌握在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手中,他们每人拥有一个 “核按钮”手提箱。发动核攻击时,至少需要总统与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两人操作,他们各自输入自己掌握的核密码,将核攻击命令传输至总参谋部,总参谋部特种通讯中心立即将它们混编成一组新密码,再通过多种通信通道,传递给分属战略火箭兵、空军以及海军的指挥所,由这些指挥所传达给承担战略值班任务的部队。各级指挥官在收到核导弹发射密码指令后,再经过一套极其严密的程序,才能把核导弹发射出去。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战争中,畅通高效的情报传递和指挥系统非常重要。核大国都会通过多种通信手段与方式确保指挥所与本国的洲际导弹部队的点对点联系。例如,美国的核指挥所要与发射单元保证超高频通信卫星和特高频通信卫星通信联系,此外还要部署微波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等不同类型的通信手段,即便是在敌方的强电磁干扰和核电磁脉冲攻击下,也能确保通信指挥的万无一失。美国的“空军一号”就拥有各种频段的通信系统,确保总统能够直接指挥本国核力量。
复兴核力量? 弥补漏洞?
俄罗斯/苏联也历来重视本国的核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向欧洲部署装有核弹头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可以直接命中并摧毁莫斯科的地下核指挥所,消灭高层领导集团。为此苏联特别研制了一种“世界末日”核报复指挥系统,一旦领导人战时死亡,则由这套系统自动发起核报复。冷战过后,俄罗斯核力量大不如前,除了核导弹和核弹头数量大幅削减外,核指挥系统也已经落伍,在其指挥所内,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设备,很多通信系统和指挥设施年久失修。这对于大量依赖机动发射的“白杨”导弹的俄罗斯来说非常致命,因为战时“白杨”导弹将处于随时机动之中,要比井式发射的洲际导弹更难联系指挥,如果指挥通信系统不可靠,那么它们即便保留下来也无法发射。美国《外交》季刊甚至认为,俄罗斯的指挥机构已经无法在战时有效指挥其核力量。
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说,近几年来,俄罗斯军费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后,主要把分配给战略火箭部队的经费投入到核导弹的研发与装备等打击手段的建设方面。这次的举措就是要推进其战略力量的实战化,在胜利日红场阅兵前推出的这出“核武好戏”就是针对西方战略东扩的一次“战略回应”。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这次是俄军在主动弥补“短板”。因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一旦爆发核大战,核导弹可能就会错失发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