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本地震、海啸和核事故已经发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自卫队的装备有一些损毁,同时这一灾难对日本国内的军事情况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影响。那么,这个影响有多大,从什么方面、什么角度去看待和分析这些影响呢?本期《陈虎点兵》为您一一解读。
看待地震对日本军事的影响主要有四个层面:
第一,装备损毁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损失不小,影响不大。
为什么说损失不小呢?从现在报道的情况来看,日本在这次地震海啸当中损失了大约18架F-2攻击机。另外有报道说,驻在仙台的第二师团有一部分装甲车辆被海水泡了。还有报道说,日本弹道导弹系统的监视雷达也受到了影响。单说这18架F-2,一架的单机造价按照日本的说法是8000万美元,18架飞机就是将近15亿人民币了。加上其他损毁的话,估计总额应该在100亿人民币以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损失是不小的。
但是,这个损失对日本军力的影响有多大?我的看法是影响不大。因为从损失的武器装备占全部装备数量的比例来看并不是很大。比如说,损毁最多的18架F-2,按照日本现在装备的主力战机的情况来看,全部战机大概有400多架,损失的不到全部战机的4%;三代机日本装备就有300余架,按这个计算,损失不到6%。
另外,从武器装备数量来看,日本处于装备数量远大于需求的状态,也就是说,日本的防卫安全需求远远用不到这么大的军力,在这种情况下,损失这么一点对日本的安全形势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同时,不管是F-2攻击机还是坦克、装甲车辆,这些都是进攻型的力量,F-2主要是用来对地攻击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就更不用说了。另外,关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尽管日本炒得很凶,但实际上,日本受到弹道导弹实际威胁有多大?谁会用弹道导弹去攻击日本本土?这有一个很大的问号。所以说,损失的这一部分对日本的安全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些装备的损毁反过来还有可能促进日本自卫队的装备更新。不久前日本方面就曾有报道,日本防卫省空中系统研发部主任吉冈秀正透露,日本启动了新一代隐身战机的研发项目,也就是所谓的“心神”,并将在2014年首飞。实际上,像F-2这样的战机的损毁,一般来说,日本不会以重启生产线重新生产这样的方式来加以弥补,而更多的是要用升级换代的方式来弥补这部分损失。所以说,现在的这些损失反过来有可能促进日本加快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
第二,对日本军费投入的影响。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从现在报道的情况和一些有关专家的分析来看,日本地震、海啸、核事故造成损失的总额可能是在千亿美元。千亿美元这个数量占日本GDP多大比例?占预算开支又是多大比例呢?2010年日本的GDP是5万4000多亿美元,灾害造成的损失大体是占GDP的2%左右;日本2011年3月1日通过的年度预算总额是1.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灾害造成的千亿美元量级的损失大约是预算的10%左右,而且将来这种预算可能还要追加,这样看来,灾害短期可能会对日本军费的投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占GDP的比例和日本的经济恢复能力来看,长期的影响不会太大。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之前出现的类似情况。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当时死亡人数是6400人,而且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火灾对当地的影响也是相当大。1995年之后,日本军力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这次灾害对于日本军力,我们基本上可以下结论:短期会有一定影响,但是长期影响不会太大。
第三,对日美同盟的影响。
讲到日本的军事就不能不讲到日美军事同盟。因为在日本看来,日美军事同盟是日本军事问题的基石。那么,这次灾害会对这一基石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冲击呢?我个人的看法是:会有所影响,但不会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实际上,日美军事同盟不光是取决于日本方面,更大的主导方是美国。不管日本因为灾害对日美军事同盟产生哪些动摇,但是来自美方的力量会使这个同盟按照目前的状态维持下去。我们从日本对救灾的报道当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日本似乎一直在夸驻日美军和美国方面的支援、帮助。其实在这次救灾当中不光是美国,整个国际社会包括日本周边的这些亚洲国家,对日本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那么日本方面对这些帮助也表示了感谢,但是程度是不一样的。
日本对各国救援所做出的对应行动也是有所不同。对美国它是积极欢迎、大力宣传;而相反,周边一些国家的救援行动,日本有时候有一些奇怪的举动,比如说,救援物资运到了日本的港口、机场,日本反而提出来“你们自己把这些物资送到灾区去”,这让人感觉很不可理解,这与来自美方的援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日本对来自美方援助的报道,我们可以品出一点其他的味道。实际上,日本政府有拿这个问题给自己“解套”的嫌疑。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去驻日美军一直是日本政府很挠头的一个问题,因为日本老百姓很反感驻日美军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提出来要让驻日美军撤出。而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又不得不维持美国的驻军,反过头来做老百姓的工作。甚至还出现因为驻日美军的问题日本内阁倒台这种现象。现在,日本大力地宣传、褒扬来自美方的支援、帮助,实际上有点向日本国民“做工作”的感觉。从这个情况来看,日本政府方面对日美同盟应该是会进一步加强。
当然,日本的民众会对美国产生什么样的想法,这又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在救灾过程中,美军的表现也不尽人意。比如说,当出现核泄漏事故之后,美国的航母一监测到很少的一点辐射,马上就退避三舍,远远躲开了;日本向美国提出请美方专门消除核污染的部队给予支援,美国口头上答应得很痛快,但是做起来并不积极。这些事情不可避免地使日本国民对日美同盟的关系产生疑问和看法。但是,有前面所说的日美同盟最大的推手是美国,所以,尽管这种大灾难对日美同盟会有所影响,但不会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第四,对日本国民观念的影响。
相比前面三点,这一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而且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首先,日本民众对自卫队的认识和态度。在此之前,日本国民对自卫队的认识并不是很好。因为旧日本军队在国外干了很多坏事,在国内也没干多少好事,可以说是坏事多好事少,所以日本的民众对军队有一种抵触情绪。
这从日常的事中就能看出来,比如说,日本的防卫大学待遇很好、教学水平也很高,但是招生时却招不到第一等的学生;日本自卫队招兵,也是有难度的事情。我们看到,日本自卫队在国内很多事情上行事非常低调,有点闷着头不敢张扬的状态。比如,地震救灾的时候,自卫队穿着迷彩服,但是军衔、标志等统统都看不到,给人感觉好像是一支民工队一样,这实际上也是日本民众长期以来对自卫队“不感冒”的状态所造成的。而这种状态反应到自卫队内部,就是缺乏“英雄气概”。比如说,福岛核电站,大家知道有“50死士”,而这50个人都是电站的工人,这个时候,军队在干什么,这种最危险的地方应该是承担国家责任的武装力量进入来解决的,但是在日本却不是这样。比如说,给核电站洒水降温的时候,日本自卫队的直升机执行了这个任务,但从画面上来看,这个任务执行得似乎很不“给力”:飞机飞得高高的,水洒下来像下雨一样,没有把水准确灌到核电站里。有报道说,日本自卫队在听说辐射量提高等状况时,就退避三舍了,甚至有报道说,日本自卫队在向福岛地区运送救灾物资的时候,只运送到30公里远的位置就为止了,剩下的就由地方政府自己组织人去运了,自卫队概不负责。
日本自卫队这些迹象给人的感觉,通俗点说“不像个爷们”。通过这次大灾难,日本民众对自卫队的认识、观念会不会发生调整?我想无论是表扬的多还是批评的多,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促进日本自卫队的反思,促进其更“像个爷们”,这产生的影响恐怕比几架先进战机、几艘先进战舰产生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对日本自卫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
其次,日本民众对安全威胁的认识问题。日本过去长期以来讲安全威胁的时候都是强调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我们从日本自卫队成长的历史看到,日本自卫队似乎是被“吓大的”。这里面既有别人的吓唬,也有自己吓唬自己。
自卫队成立,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人吓唬它说:朝鲜战争爆发,你很快也要受到战争威胁了,你要赶快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之后,冷战时期,也是受到来自前苏联的所谓军事威胁,这个过程当中自卫队快速成长。冷战结束之后,日本就开始自己吓唬自己了,说着来自朝鲜弹道导弹的威胁、开发核武器的威胁、来自中国的威胁等等,发展着自己的自卫队,整个过程是被“吓大的”。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自卫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基本上是针对所谓的外部军事威胁的。反过来,对内部的自然灾害的威胁,自卫队并不是主要的力量。
通过这场大灾难,会不会让日本国民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武装力量不仅仅是抗击外来的所谓军事威胁,更重要的还要抵御内部的包括自然灾害等的威胁。如果产生这种结果,从而使日本自卫队由过分外向型的武装力量向内向型做一个转变的话,不仅对日本,对周边国家来说,都是好事。但是,实现这一转变,还需要其他各方面的条件。
再次,帝国意识的转变。在日本的国民意识当中,帝国意识相当浓厚。我们看到日本队自卫队平时似乎都挺忙,那么都忙了些什么呢?别国的飞机或舰艇离着日本很远,它就出来拦截、监视;别国通过日本临近的水道进入大洋,它就认为这是对自身的威胁,一边吵吵闹闹,一边还要采取所谓的实际行动,其实这些就是典型的“帝国意识”。因为这些空域、海域都是国际空域、国际海域,在这里通过等行动完全是属于正常状态的,而日本则认为通过这里、靠近日本、频率增加这些都是对日本的威胁。
同时,还能从中看出帝国意识的另一种表现:欺软怕硬。美国的军队,不要说通过了,本身就驻在日本的“院子”里头,而且日本人还要给美国出钱,保持它的驻军。反过头来,对其他一些国家日本就采用一些完全不同的态度。
其实,这种“帝国意识”应该说是在近代日本成长的过程当中形成的。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大转折,就是日本面临的这一场灾难,这次灾难对日本帝国意识的影响会是消除、减弱还是增强?这恐怕是分析大地震对日本军事影响更加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