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刊出评论说,国防白皮书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和开放态度对中国军事意图和能力进行透明化阐释,其目的是用西方及周边国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与它们进行沟通,以期减少或化解战略猜疑。白皮书在意图透明、能力透明方面做出显著努力之后,力主建设军事互信机制,提示了中国军事透明化建设合作的未来方向。
文章摘编如下:
3月31日,中国发布《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第七次发表白皮书,第一次引入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新安全理念,深化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军事透明化建设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尤其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名目繁多的“中国威胁论”此伏彼起。去年,通过炒作黄海军演、南海问题风波,西方以“海上威胁”为中心的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正在不断地发酵升温。按照“中国威胁论”鼓吹者的逻辑,一国对他国构不构成威胁,有能力和意图两个指标可以衡量,中国因为在上述两个方面“缺乏透明度”,造成了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及意图的“不确定性”,因而让其他国家感到担忧。可以说本次白皮书的发表,正是按西方的“游戏规则”在能力透明和意图透明问题上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就意图透明而言,西方在质疑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意图时最经典的问题就是:“是谁对中国构成了威胁?”言下之意,如果没有人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那么中国发展军力的目的不是扩张又是什么?
坦率地表达中国的安全关切
对此,白皮书以西方一向主张的坦率方式表达了中国的安全关切。
首先,“一些大国制定外层空间、网络和极地战略,发展全球快速打击手段,加速反导系统建设,增强网络作战能力,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也就是说,当今国际军事竞争依然激烈,但中国绝非掀起这场竞争的始作俑者,更非这场军事竞争的前沿主导者。
其次,“亚太地区战略格局酝酿深刻调整,相关大国增加战略投入。美国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体系,加大介入地区安全事务力度。”这里中国提出的问题就是,在冷战结束2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强化军事集团的目的何在?难道正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文章所称,华盛顿拒绝容忍中国作为亚洲强国,正在准备与中国进行长期冷战?
第三,反对和遏制“台独”,打击“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此,白皮书首次提出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协商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尤其提醒美国,对台军售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行为。概括起来说,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的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透明化与军事互信机制
就能力透明而言,常见的质疑是:“既然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为什么追求尖端进攻型武器?”这实际上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现实中进攻型和防守型武器本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所以白皮书仍以罕见的尺度展示了中国军事能力建设的目标。
以往白皮书在阐述陆、海、空及二炮四大军种建设时主要介绍发展历程、体制编制、职能任务,新版白皮书重点保留并细化各军种能力建设方面的内容。其中,陆军重点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远程机动与综合突击能力建设;海军首提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空军加强以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为重点的作战力量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领导指挥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基地化支援保障体系;二炮致力于提高以快速反应、有效突防、精确打击、综合毁伤和生存防护能力为重点的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军事能力建设总的要求与目标是,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强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实现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和信息力整体提高。
军事互信机制作为透明化建设的制度保障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白皮书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和开放态度对中国军事意图和能力进行透明化阐释,其目的是用西方及周边国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与它们进行沟通,以期减少或化解战略猜疑。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起码的互信建立之前,无论意图的透明还是能力的透明,其实际意义都非常有限。比如,中国连年公布军事预算开支,但总是有人指责中国军费开支“不透明”;中国一再宣示永不称霸,偏偏有人笃信“国强必霸”,中国不可能例外。因此白皮书同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篇幅阐述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建立了军事互信机制,才能搭建培育互信的应有平台。透明化只有在起码互信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其积极意义,因此真正不确定的是,中国会不会因为这种坦率而被贴上“assertive”的标签。
简言之,白皮书在意图透明、能力透明方面做出显著努力之后,力主建设军事互信机制,提示了中国军事透明化建设合作的未来方向。(刘飞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