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学院出版的《Proceedings》杂志2011年4月号发表文章分析了中国海军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称,解放军海军发展有两大不同但又相关的方向:一个是战时履行保护国防的使命,另外一个是在和平时期,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广泛利益。文章称,中国海军目前发展的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无法有效承担起这两大任务,因此其未来还将打造包括保障补给在内的其他能力,长远来看中国海军舰队未来模式将酷似美国海军。
在战时保卫中国正当权益和领土完整。在这一任务中,解放军海军是一支主要(但不是唯一)的力量,会进行联合战斗(中国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也会发挥重要作用)来击败来侵犯中国或干预中国台湾事务的海军。从理论上来说,解放军将这一情况定义为“近海主动防御”。也就是西方及美国所说的“反介入和区域封锁”。第二个发展方向涉及和平时期海军应执行的多种任务。最近了解放军国防白皮书将这一任务称为“非战争军事行动”。这是将解放军海军的新事物。这是中国扩大全球经济利益及产生相应全球政治和安全利益的直接产物。
战略考量
至少自1842年起(当时中国签署《南京条约》,结束第一次鸦片战争),容易从海上受到攻击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与英帝国三年的冲突暴露了中国的军事弱点,西方国家和日本一系列的军事和外交打击造成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这些屈辱的源头主要都是来自海上。
美媒称,今天,由于20年的灵活外交,中国的陆上前线都很稳定,解决了除印度外与所有邻国的领土争端。但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沿海的情况要复杂的多。中国海上有很多未解决的主权问题,而且也有很多弱点。但现在北京已经有所需的力量,可以来应对大多数主要的海上主要问题。一些未解决的战略问题主要有:
●台湾岛。美国的军事干预威胁,使得台湾海峡成为了一个濠沟,而不是解放军进军的高速路。
●同样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缘政治现实是,中国的经济重心都在东部沿海,很容易从海上受到攻击——而美国很擅长执行这种军事任务。
●与日本在东中国海的岛屿争端和海底资源争端仍未解决。日本和中国都强调他们主权,定期部署地区海上和沿海警卫船只。2010年9月中国渔船和日本海岸警卫队船只的冲突事件,就是这些争端持续发生的一个范例。
●未解决的领土争端,以及与此相伴的资源问题,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问题,仍是一系列冲突事件的起源。
●中国整个改革开放战略大部分依赖于海上贸易和商业。而且中国越来越依赖于外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其中大多通过海上运输。
反介入与区域封锁
美媒称,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变以单纯沿海防御为导向的海军的战略情况开始引起注意。中国必须做出决定,建造何种“近海主动防御”海军。选择相对比较简单。其中一种是模仿日本帝国海军。日本帝国海军拥有现今“蓝水海军”所需要的一切能力。中国放弃了这个选择。除与以陆军为主的解放军传统相悖外,一支日本帝国式海军在打造可靠能力、训练和技术方面,会有很大的成本和困难。要建立这样一支海军,就会对美国及盟国在西太平洋建立的稳定驻军构成明显威胁。显然,在战时,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与美国及其盟国作战,争夺西太平洋的控制权——重演1944年菲律宾海战。这会使中国的邻国不安,对美国构成直接挑战,还可能使中国陷入海军军备竞赛中——所有这些结果都不是中国乐于看到的。
美媒称,与日本海军相比,苏联海军是一个更加明显的模板:采取苏联时斯的海上拒止模式。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免去与建设平衡蓝水海军相关的经济、技术和政策成本,还适合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面临的这一环境与苏联时期面临的海上威胁非常类似。这一模板很简单:打造一个可靠的公海监视系统,探测靠近的海军,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派遣潜艇和陆基飞机,在来袭海军将大陆纳入攻击范围前对其进行攻击。苏联与中国的不同是:中国用“岛链”来定义与距离有关界限。
美媒称,根据解放军海军军官的看法,中国认为其控制的海域是距海岸约200海里的区域。美中两国最近大部分海上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地区,包括2001年EP-3电子侦察机的撞机和着陆事件、2009年南海“无瑕号”间谍船事件和2010年中国抗议“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参与在黄海的军演等。
美媒称,在第一岛链之外,是解放军所称的“第二岛链”,距中国约1300海里——中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达到该区。为了赢得制海权竞争,阻止美国海军拥有制海权,中国正在打造一个联合兵种部队,令解放军这支最精良的部队——弹道导弹部队拥有监视设备、陆基飞机、潜艇和巡航导弹。因此,北京正在打造一种真正的联合(多军种)区域封锁能力。
美媒称,在中国的立场来看,这是一种作战概念,目的是对因美军围拢中国大陆而产生的问题做出回应。即使在未来某个时候,台湾相关冲突会消失不见,解放军也必然不会允许其反介入能力有所萎缩。事实上,他们很可能会继续提高其反介入能力,这是因为美中两国已围绕介入与反介入能力展开了竞争。
和平时期中国海军
解放军新历史使命包括,解放军应该:
●确保战略机遇期国家经济发展和领土主权(战略机遇期,即国内外因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打造了良好环境。
●维护国家发展利益。这一使命要求中国武装部队拓宽自己的安全观,为国家不断扩大的国家利益负责,包括资源安全、海上交通线安全、海洋权益及利益。它还呼吁解放军考虑中国海外投资与存在的安全。
●协助确保世界和平。中国武装部队应该更多地参与国际安全相关活动(维和、搜救、反恐行动),并提高自身处理危机、争取和平、遏制战争、赢得战争的能力。
美媒称,解放军首次被赋予超过中国及中国周边的责任。这是中国正式承认中国国家利益已超过国界,解放军的任务由这些不断扩大的国家利益决定,而不是由地理界线限制。而且,中国政府也正式向世人宣称,中国领导人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可以在维及相关任务中发挥作用的全球性参与者。 有关“新历史使命”讲话在军内军外的中国战略家之间引发了持续讨论。这些讨论是围绕“远海”这一新作战概念展开的。不过,这个概念并没有替代“近岸积极防御”概念,而是与之并行。在这一点上,中国军职及文职分析家以及决策者似乎仍在增加有关这一概念的实际意义的内容。
非战争军事行动
中国2008年的国防白皮书首次描述称,对武装部队来说,“非战争军事行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出民解放军正在发展这样的能力。那么,这样的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此,军科的《海军训练学》给出了一条线索:它列出解放军海军必须训练执行的五项任务:
● 和平时期的国内行动,包括紧急自然灾害救援、与人民武警合作支持执法行动,比如打击走私以及逮捕毒贩等;
● 展示武装部队及军事威慑力;
●开展行动以保卫国家及社会稳定以及参与海上安全合作,包括维和与反恐行动。解放军海军所开展的反海盗巡逻处于这一构架内;
● 开展军事外交;
● 执行海上搜援任务,不管是独立进行还是与其他军种、分支、民间力量或是国际武装力量合作开展;
在这之中,军事外交这一概念尤为重要。正如解放军一位将军在2006年所提出的那样:海军外交的目的已经由单独的船只访问,发展到了配合较大型政治及外交行动的船只访问。在内容方面,这些行动由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发展到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打击海盗行动以及跨国犯罪组织。
对未来的影响
正如有关新历史使命的演讲所明确指出的那样,中国领导人目前所考虑的利益范围,已经超过了近海积极防御(反介入)概念所涵盖的利益范围,而且从本质上讲,在非战争时期里,战时概念几乎与所有行动都没有特殊的关系。中国领导人想要的是一支能够在战时以及和平时期保护中国利益的海军部队——据2007年的一篇军事文章透露,解放军海军将具备支持中国多种多样且不断扩展利益的能力,这些利益包括位于波斯湾、非洲以及拉美的能源资产;中国与中东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在远海以及40个不同国家的沿海运行的1800多艘中国渔船;国际水域的海洋资源以及海外华人的安全。
目前尚不清楚解放军是否会将近海与远海积极防御这两个概念,整合成一个综合性海上战略,还是继续保持它们的单独性。近海防御概念的主要目的是,在解放军对台行动中,保护中国大陆免于遭受袭击或阻止来自外界的干涉;它主要与战时行动有关。而远海防御战略则主要适用于和平时期或者地区危机状态下,它主要以海军为中心。
反介入能力依旧不足
文章称,中国对解放军历史使命的修订清楚表明,只拥有建立在反介入基础上的海军战略是不充足的。尽管它作为战时战略概念能够发挥作用,但是在和平时候海军现在还希望支持本国不断扩展的利益。
当前,解放军海军正在学习如何部署并维持水面战舰、两栖舰以及进行远距离长期部署的支援舰。在这一点上,海军所开展的反海盗巡逻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战斗实验室,在那里海军能够观察全球具备最佳实践经验的主要海军。
此外,由于解放军海军正在涉足一个与近海积极防御仍在很大差别的新行动领域,因此这将需要海军获得重要方面的不同能力,比如更多后勤保障船、能够搭载直升机的两栖舰以及持久力和防空能力更强(这通常意味着需要更大的驱逐舰,因为增加航程代表需要更多存储空间)的驱逐舰。而且这些任务必定增强了解放军建造适度航母部队决定背后的根据。
中国人意识到了防空对于可能涉及战斗的远距离行动的重要性,并且也注意到了直升机在许多任务中的价值。放眼未来,不难想象对远海行动的重视会使解放军海军在能力范围方面更加平衡的部队,并开始类似于美国海军或法国海军。
不过,两个方向并非意味着中国要发展两支海军。尽管海军在战争及和平时期的任务与硬件能力不同,但二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事实上,直到过去几年,海军的重心依然还在战争上。而现在中国领导人已经决定扩大与海军行动相关的任务范围,并且这必然伴有额外能力的增加。这就意味着,解放军海军应该变得更加平衡(在理论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军将能够更好地支持中国的国家利益,不论这些利益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