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边防军马曾独自返回连队报信解救被困士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1日 16:04  《中国青年报》
战士们都喜欢与53号合影留念。汪宇堂 摄影 战士们都喜欢与53号合影留念。汪宇堂 摄影

  汪宇堂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3月28日,虽然时节已近“清明”,但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寒风刺骨。一大早,驻疆某边防团库鲁木都克边防连原连长刘春晓就来到距连队1.5公里处一个交叉路口的石碑前,肃然伫立,用手帕轻轻拂去碑上的尘土。

  这是一块高1米、宽45厘米的条形石碑,正面刻着:军马编号53;背面是:名字“黑玫瑰”;功绩:服役8年零7个月,陪伴过3任连长、4任指导员,参加过8次会哨,当过教练,救过战友,巡逻里程4万余公里,2004年8月因救连长刘春晓牺牲。

  “我的‘好战友’,明天我就要转业离队了,也许是最后一次来看你了,但我不会忘记你的。”刘春晓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包炒黄豆放在台阶前,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据介绍,53号身上有纯正的军马血统。它的“前辈”是上世纪50年代驰骋在藏北高原,多次荣立战功的“黑旋风”,曾创下用蹄子踢死匪兵,用嘴咬伤匪徒的战史。后来,“黑旋风”退役,其后代留在了高原。

  1997年年初,53号出生后,体格健壮,毛色乌黑发亮,战士们都很喜欢它。有时,家属和孩子来队也喜欢摸摸它的头。它总是平静地用舌头舔大家的手和衣襟。

  连队每次巡逻,53号总要跟在战士们身边,跑前跑后,熟悉地形。一次,巡逻途中遭遇山洪,战士白普希不慎被卷入洪水。官兵们束手无策时,只见53号飞奔过去,咬住了小白的袖子,把他拖上岸来。

  2003年冬天,因道路被风雪封堵,巡逻分队被困山谷,电台没有信号,53号奉命独自“返回连队报信”。9个小时后,被困官兵成功脱险。

  从此,官兵更加喜爱它,有时把自己吃的馒头留一半给它,有时从口袋掏出炒黄豆放在它的嘴边。

  53号天性温顺,战士都爱和它一起进行骑术训练,所以53号比其他同伴掌握的军事动作都要多。不管是飞马捡物、跨越障碍、驮人站立、卧倒、隐蔽等,它都配合“主人”完成得十分默契。

  2004年8月,该连与友邻会哨。三天后的返回途中,山上突然下起阵雨,人困马乏,战士们打着手电,沿羊肠小道谨慎前行。

  行至险峻的半山腰,突然,53号的前蹄被石块绊了一下,前腿快速向前捯了几步。眼看着53号和背上的刘春晓连人带马要摔下峡谷。千均一发之际,只见53号前蹄竖起,弓身一弹,将刘春晓重重地甩在地上,自己却前蹄落空栽进了30多米深的谷底。

  当战士们含泪喊着53号的名字,在谷底找到它时,只见它躺在乱石堆上,嘴角和鼻子鲜血直流,眼泪汪汪。战士们含泪上前用毛巾给它擦去唇边的鲜血。

  “一定要把53号救活!”战友们边哭边抬着它,冒雨走了10多公里山路。一到连队,军医迅速展开输液抢救,发现它的肋骨多根摔断、脏器多处破裂。

  第二天上午,53号永远闭上了双眼,离开了和它朝夕相处的战友。

  大家都舍不得安葬它,连续几个晚上都过来守着它,将它生前喜欢吃的炒黄豆和新鲜的芦苇草放在它的嘴边。

  几天后,连长决定,在巡逻的交叉路口立碑纪念,让这位“忠诚的战友”像生前一样和他们一起踏上巡逻路。

  后来,每当新兵下连、老兵离队,连队都要在“军马碑”前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激励大家扎根边防、报效祖国。每当巡逻至此,官兵们都会主动下马,对着墓碑敬一个庄严的军礼。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边关 军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