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称印度拟发展反卫星导弹 可能招致中国反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1日 10:32  环球时报
资料图:印度烈火弹道导弹改进型导弹外形示意图 资料图:印度烈火弹道导弹改进型导弹外形示意图
资料图:印度发射反导拦截导弹 资料图:印度发射反导拦截导弹

  据“欧亚评论”网站3月31日报道,印度最近成功的进行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测试,该系统能够成功拦截和击毁来袭导弹。这表明,印度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由远程跟踪雷达、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拦截导弹组成,并且正以更快的速度完善。南亚战略稳定将因此受到挑战;目前,南亚地区面临威胁多样化,而在反应能力有限的境况下,这一导弹防御系统进一步增加了该地区的复杂性。

  印度认为,在该地区拥有核统治地位,且希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防卫能力。它希望成为全球大国,并努力获得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两项技术优势,即针对高空拦截的“大地”防空反导系统和针对低空拦截的先进防空系统。“大地”防空系统拦截高度为50-80公里的导弹,先进防空系统是为了摧毁高度为15-30公里的弹道导弹。

  印度未来的计划包括两款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新型反导导弹,被命名为先进防御1(AD-1)和先进防御2(AD-2);这两款导弹能够拦截及摧毁射程约5000公里的导弹。

  同时,印度极力宣传自己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合理性;印度称拥有不先使用的政策,是为了确保二次打击能力和需要能够吸收第一次打击和报复;这将增加它的威慑能力。印度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不能够保卫整个印度国土,但能对一些陆地战略位置给与保护。它拥有“歼敌者”号核潜艇,该潜艇将于2012年在印度海军服役,保卫其领海。

  另一火上浇油的事情是,印度计划把反卫星能力作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印度认为,高空拦截导弹能够作为击毁低轨卫星的反卫星武器。印度感觉它的空间资产不安全,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因为,中国拥有反卫星武器,因而它也有权利获得并最终增强自己空间安全的反卫星能力。此外,在制定有法律效力禁止获得反卫星武器的绑定框架前,印度想作为拥有反卫星能力俱乐部成员,而非没有反卫星能力俱乐部的一员。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主任在印度第97次科学大会期间宣布:“印度正在发展激光武器和外太空击杀车,两者结合起来能够生产在轨摧毁敌方卫星的武器。拦截卫星需要发展外太空击杀武器,印度正在进行这样的工作,该项目是到2014年的导弹防御项目的一部分。”

  目前,印度正在努力获得被称为直接能源武器的激光反导系统。直接能源武器能够通过用次原子粒子或电磁波轰炸击毁来袭弹道导弹,该武器能够在敌方导弹刚朝印度发射之后进行拦截。根据DRDO科学家所说,直接能源武器激光武器能够产生25千瓦的脉冲,从而击毁7公里范围内的弹道导弹。这些武器中的一项是防空激光枪,它能够针对10公里内的敌方飞机和直升机。

  印度追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目标包括反卫星武器,这将对地区安全产生影响,也会引发巴基斯坦和中国采取相应策略来进行反制。因此,中国2010年成功进行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测试,在不久的将来将拥有有效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然而,巴基斯坦的经济并不能支持它进行弹道导弹防御项目。因为反制措施打击能力不足,另外,它不具备任何二次打击的能力;所以,巴基斯坦将会感到不安全。这也是为什么巴基斯坦一直坚持,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来产生相等的威慑。它最终将获得另外能躲避印度拦截导弹更大攻击力的导弹和发射装置,在该地区带来三角安全困境。

  此外,巴基斯坦将从量和质上改善核武库。因为,它认为核武器是防御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将导致核不稳定因素。

  快速的技术流入、意在拥有综合的空间项目和西方的“厚爱”使得印度成为“充满威胁的印度”,这对巴基斯坦非常有威胁,对中国也是如此。印度还参加了四个出口控制组织;即导弹技术控制组织、澳大利亚集团、Wassanar条约、核供应集团,这将进一步增加印度的技术能力,并合法化印度的相关地位。

  印度国防和空间公司、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以及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分别被从实体名单上删除,将使得印度能够获得高技术和核技术的途径。印度将进一步追求空间项目,努力获得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技术优势。这表明,印度将能够追求导弹防御系统和正计划在不远的将来部署该系统;以确保其二次打击能力。尽管,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防御性技术,昂贵且技术并不确定。但是,拥有它就能保护一个国家采取进攻政策。印度已经从威慑到优先施压其他国家进一步改善其反应选择,这将进一步加剧整个地区战略平衡的不稳定性。(斯年)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印度 反卫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