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王经国、颜昊、侯丽军)维护社会稳定、参加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31日发表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全面介绍了和平时期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
“与前几部白皮书主要侧重阐述武装力量的建设成就相比,新白皮书着重介绍了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的运用。”军事专家邓碧波介绍,白皮书从7个方面阐述和平时期中国武装力量运用的原则、实践及效果,突出武装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7个方面包括: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参加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中外联演联训和国际灾难救援。
邓碧波认为,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具体化。
“保卫国家边防、海防、空防安全是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职能,是由武装力量自身属性所决定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温冰认为,不论在什么时候,这一职能都不会变。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和平时期武装力量职能任务所涉及的范围也在拓展。温冰说,特别是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时,更要求武装力量运用要着眼多种安全威胁,“比如反恐、应对自然灾害。”
近年来,中国多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西南抗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面对危险和困难,中国武装力量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白皮书说,两年来,军队和武警部队多次参加抗洪、抗震、抗旱、抗台风和森林扑火等抢险救灾行动,共计出动184.5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643万人次,抢救转移群众174.2万人次,抢运物资30.3万吨。
“人民军队为人民!”温冰认为,这是最能体现中国军队特色的一点。
今年2月以来,利比亚陷入动荡和纷争。为了更好地保护国人的利益,中国派出4架伊尔-76飞机和“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赴利比亚参与接运中国在利人员。
“我们这支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当国家遇到灾难的时候,军队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我们有这样的部队,老百姓放心。”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近年来,随着对外军事交流不断增多,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事务,参与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维和、亚丁湾护航、国际救援、联演联训等。
温冰认为,这些行动体现了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这同时也是对部队各项建设,如应急能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检验。”邓碧波认为,这些行动对于提升核心军事能力同样有促进作用。
白皮书提供了这样几组数字: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军队共参加19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7390人次,新建、修复道路8700多公里、排除地雷和各类未爆炸物8900多枚,运送物资60多万吨,接诊病人7.9万多人次;截至2010年12月,中国海军已派出7批18艘次舰艇、16架直升机、490名特战队员,先后为3139艘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护;中国军队先后与外国军队举行44次联演联训;自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28次执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任务,共向22个受灾国提供总价值超过9.5亿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
邓碧波说:“这些数字说明一个事实:中国军队正以越来越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白皮书说,中国武装力量适应时代发展和安全形势变化,积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力量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专题: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