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 (新华军事评论员 孔祥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一周是煎熬的,也是幸运的,比如从动荡的利比亚撤出的35860多名中国公民。
2011年3月1日,当中国海军“徐州”号导弹护卫舰穿越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与搭乘2142名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公民的希腊“卫尼泽洛斯”号豪华游轮会合,开始实施护航任务时,希腊游轮上的2000多中国人齐声欢呼:“感谢祖国,中国海军万岁!”很多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尽管有媒体炒作,解放军派出军舰对撤离行动进行支持和保护,不仅是中国军队尽责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的体现,也是海外用兵理念上的巨大转变,然而我却更愿意将这次大撤离看作政府和人民军队保护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理念的一种自然延续。
一个国家毫无保留地把国家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国民身上,这种浓浓的人情味和强烈的责任感,就是最佳的国家形象。35860多名中国公民,是组织有序、安全及时的撤离行动是国家强大的最直接受益者,而对于其他的所有中国人来说,将来都可能是这35860人中的一员。
这一周,“两会”大幕拉开,国防成为了“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外界关心的军费问题,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人李肇星4日说:“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国防费是透明的,中国国防投入在世界上相对较低,中国有限的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对于“黑丝带” 歼-20隐形战斗机,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少将尹卓说:“我们今后只会把歼-20部署在自己的国土上,保护中国的领空。”
国防话题在两会上的热议,军队委员代表对公众关心的国防话题的解答,本身正是中国军队正变得日益开放和透明的一个缩影,而这种开放和透明,反过来也会促进民众和世界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正像日本众议院议员、国土交通大臣政务官小泉俊明评论的那样:“未来中国的强大之处绝对不是人口数量或者军事力量,而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