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超 谭 洁
写在前面的话
5年时间很短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浪花一朵;5年时间又很漫长,足够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开创新的局面,建立不朽的功勋。
“十一五”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军和武警部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危难之际,一抹抹迎难而上的迷彩,挺起了共和国不屈的脊梁;紧要关头,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突击,彰显了矢志报国的情怀。历史的丰碑将永远铭刻,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全军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让我们跟随军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角,从这串闪光足迹中撷取一二放置案头,在“十一五”成就带来的振奋激励中慨然迈向新的征程。
关键词:
核心军事能力·多样化任务
“前锋—2009”演习、“跨越—2009”跨区系列演习、“火力—2009”演习、“使命行动—2010”跨区机动演习……“十一五”期间一系列军事演习,就像一个个重音符,奏响了一曲铿锵的军歌。
两会前刚刚走下联合训练场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参谋长张学锋代表感慨万千:“现在的训练军种齐全、兵种密集、信息主导,上训练场就像上战场,我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嗅到了未来战场的味道。”
此话不假。高寒山地、塞外大漠、远洋深海、万里长空……地为棋盘天作幕,全体系对抗演练正成为全军联合训练的常态。全面增强的核心军事能力,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期间人民军队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通过一场场硬仗磨砺得更加坚强。”新疆军区司令员朱锦林代表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先后执行了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和赴巴基斯坦执行人道主义救援等多项任务,从机关到部队都能从容应对、快而不乱。“去年初北疆地区遭受60年一遇的雪灾,接到地方政府的求援后,我们陆航直升机的出动反应速度比起2008年抗震救灾时又有提高,这得益于稳步提高的核心军事能力的带动。”
武警森林指挥部主任王佐明代表说,武警部队忠诚履行职能,积极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遂行应急抢险救援任务,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建设生力军、抢险救灾突击队。
关键词: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记者见到南京军区某师后勤部直政科科长王勇代表时,他正和同一驻地兄弟单位的何祥美通话,二人探讨的话题是怎样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使命”,把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搞好。
王勇说:“2月14日晚,何祥美当选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名普通士兵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在军内外引起这么大反响,本身就充分说明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坚强有力。”
思想为行动筑基,战旗随党旗鲜红。“十一五”期间,我军紧紧围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重要基础工程,铸牢了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同样感慨颇深的还有成都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干部唐万林代表,他去年经常去一些地处偏僻的小、散、远单位进行调研。“很多哨所以前信息闭塞,教育资源匮乏,一本教案能用几年。可如今干部备课、上课都用电脑、投影仪,借助局域网,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一目了然,信息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果说政治教育强调“软”因素居多的话,那么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规体系则让我军在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硬”指标中更加正规化。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在探索中形成了“四个纳入”法规学习机制和“学、用、查、评”一体化运行机制,副军长杨剑代表说:“现在全军都形成了党委机关依法指导、基层依法开展工作的鲜明导向,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水涨船高。”
关键词:
现代后勤·社会化保障
和记者聊起后勤建设这个话题,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代表开门见山:“我想举两个例子谈谈最深的感受。”
第一个例子,以往组织海军远程执行任务时,最头疼的首先是保障问题,基本只能靠舰艇自给自足,在海上漂多少天就得吃多少天罐头。可这两年组织海军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时,探索采取了国外靠港补给、国内商船捎带补给相结合的综合保障模式,这种“如影随形”的军地一体化保障模式,让官兵们漂泊在万里之外的大洋上也能随时吃到新鲜的蔬菜,吃出在国内的味道。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受益的是战斗力。
第二个例子,徐洪猛代表拍了拍身上穿的军装:“看看这身07式新军服,穿在身上多么漂亮威武!”他说,“十一五”期间,军人不仅换发了新军服,而且工资待遇明显提高,专业岗位津贴也有大幅提高。军队医疗、住房、保险等事关全军官兵切身利益的后勤政策制度改革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你看,兵马未动,后勤保障力量已然“星罗棋布”;演兵千里,军地一体化保障“亦步亦趋”。“十一五”期间的后勤建设步伐越迈越快。
2007年,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几年后的今天,济南军区联勤部原政委穆振河代表有感而发:“力发千钧,机在含枢。办公大楼里增加的不只是色彩,更多的是思维、是行动、是效能。联勤机构三军合编,保障实体统管共用,供应保障统一组织,后勤管理分工协作,打破的不仅是那堵‘墙’,更推开了未来战场的‘门’。”
关键词:
自主创新·武器装备现代化
“我还记得‘神舟五号’任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代表团访问香港,热情的香港市民打出‘雪百年耻,圆千年梦,向载人航天英雄们致敬’的横幅,那一刻令人热血沸腾。”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任委员简仕龙代表的思绪在过往与现实中穿梭,“如今‘太空漫步’梦想成真,‘嫦娥奔月’两度实现,‘天网建设’初具规模……航天事业已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民族兴旺发达的缩影。”
真正的尖端技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的就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简仕龙代表举例说,在确定飞船方案时,瞄准的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三舱结构的飞船,直接跨越了国外载人航天由单舱到多舱和先上大动物再上人的发展历程,“我们的飞船,一问世就弥合了与西方发达国家40多年的差距。”
飞天梦想令人神往,尖端科研也是喜上枝头。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代表给记者讲述了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攻关过程:“‘天河一号’技术攻关时间只有两年,全面工程研制也只有几个月。我们走了一条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的体系路子,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丁寿岳委员说,“十一五”期间,军队装备工作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一批以“撒手锏”为重点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陆续交付部队使用。这些,都成为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关键词:
后备力量建设转型
来北京开会的路上,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代表还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琢磨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一些现实问题。他说:“青海玉树震后3个小时,四川省民兵矿山专业救援队伍就登车出发,当天中午空降玉树展开救援,两小时内救出10多名被困藏族群众,其余救援分队也全在40小时内抵达救灾一线。”
救援能力大幅提升靠什么?“靠‘十一五’期间建成的指挥得当、装备良好、保障有力的预备役精兵。2009年组建的四川省应急救援大队装备了无人侦察机、冲锋舟等专业救援设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跨省甚至出国参加救援。”夏国富代表说,“我们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有机衔接,军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应对重大灾害的机制。”
“十一五”期间全国基干民兵规模由1000万人减少到800万人,会不会影响后备力量执行任务的能力水平?提起这个话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兰空司令员朱清益代表的一席话打消了记者的疑虑:我们后备力量建设重规模,更重质量。围绕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国防动员平战转换、快速动员、科技支前、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上百种军兵种专业分队,涵盖了未来信息化战争支前保障的诸多领域,民兵建设初步实现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单一军种后备力量向三军后备力量、从以储备兵员为主向成建制遂行任务能力建设的转变。
“就拿空军民兵来说吧,2010年底《空军民兵工作细则》颁布,标志着空军民兵建设进入规范化阶段,空军民兵分队快速动员和遂行支援保障任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朱清益代表的话令人欣慰。
(本报北京3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