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是我国抢险救援国家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8日 07:58  解放军报
2003年5月24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的废墟上展开救援。张务宽摄   2003年5月24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的废墟上展开救援。张务宽摄

  本报记者 郭建跃 特约记者 覃照平 马仕府 特约通讯员 李志涛

  隆冬,京郊,静谧的乡间古镇,一支特殊的部队砺兵正酣。他们身着橘红色救援服,衣背上印着“CHINA”字样。

  身为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他们,组建10年来,先后7次执行国内救援任务,7次赴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伊朗、印尼、海地执行国际救援任务,2次赴利比里亚维和。

  在每一次争分夺秒、险象环生的生命大救援中,他们总是出现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每一次体现大国责任、展现中国形象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他们总是战斗在生命最需要的地方。

  他们,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抢险救援模范营”荣誉称号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一营。

  绝不能因为底子薄而畏惧退却,即使面对再多困难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砺剑,跻身国际一流救援队

  2009年11月,一场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救援能力分级测试紧张进行。

  在联合国考官苛刻的审视中,参加测试的一营官兵,高标准完成了空中远程机动、指挥所开设、搜救行动共21个课目150个内容,全票通过获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成为亚洲第2支、全球第12支国际重型救援队,跨入国际一流救援队行列。

  10年征程,10年砺剑,这条迈向一流的跨越之路,何其坎坷艰辛!

  一些官兵还清晰地记得,2001年4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庄严宣布:“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随后,一面鲜红的救援队队旗,传递到了一营官兵手中。

  然而,面对全国首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殊荣,自豪之后是忐忑,许多官兵都在思考:“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将以怎样的面貌迎接挑战?”

  组建之初,面对无训练教材、无评定标准、无现成经验的局面,面对价值昂贵、前所未见的进口救援装备,官兵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心中升起。从此,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创新探索的步伐。

  通过近乎残酷、挑战极限的练兵,救援队实战能力不断跃升。他们先后探索出高空救援、废墟下黑暗无氧搜救等10余种救援方法,编写出《救援器材作业指导法》《救援现场控制与管理》等7本教材,被国家地震局确定为全国通用救援训练专用教材。

  2006年,新加坡民防学院,一个以训练要求严格著称的高级培训机构。一次难度极大的城市搜索与救援培训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球的救援精英荟萃于此。

  在32℃以上的高温中,参训人员穿着厚重制服展开高强度训练。一些国家的参训人员受不了,甚至有人当场退出。

  自始至终,代表中国的一营官兵始终表现优异,创造了体能、现场操控、演练文书、灾情评估、综合评定、总分6个A的全优成绩。

  新加坡民防学院的荣誉墙上,第一次挂上了中国队员的照片。

  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也要为废墟下的生命送去生的希望——

  奉献,用忠诚创造生命奇迹

  “抢救群众生命,报效人民恩情。”这是一营官兵执行任务时的共同心愿。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全世界亿万人们的心。

  生命如天,兵贵神速。

  一营官兵在接到命令后14分钟就完成了出动准备,1小时35分到达北京南苑机场,震后6个小时到达救灾地点,连夜展开救援行动,成为灾区以外部队中第一个到达灾害现场、第一个展开救援作业的专业救援队伍。

  “国家救援队,就是不一样。”这是当地群众对他们的评价。一个名叫陈道东的幸存者被压在废墟中,两名医护人员正准备截去他的右腿,救他出来。队员们上前一看,立刻制止:“不能截!让我们来救!”。

  由于难以直接接近幸存者,救援队另辟蹊径,用专业救援工具展开作业。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救援,最终将陈道东救出。

  作为国家级的专业救援队伍,哪里最危险、哪里救援最困难、哪里最需要专业化抢救,就要出现在哪里。一营官兵转战汶川、北川、都江堰、绵竹等重灾县市48个作业点,先后成功营救出“可乐男孩”薛枭、“阳光女孩”马晓凤等49名幸存者,帮助其他救援队确认定位幸存者300多人。

  靠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不屈的信念,一营官兵为灾区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强烈地震。一营迅速派出61名队员携带9条搜救犬,于当天20时19分抵达玉树机场。

  尽管曾多次参加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国内外救援抢险,但在海拔3800米、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60%左右的高原抢险,救援队还是首次。

  连续高强度救援,加上高原反应,不少队员累得迈不开步子。

  “只要能多救出一个人,就是累趴下也值!”队员们竭尽全力,展开拉网式搜索,不放过一丝一毫生命迹象。在连续12天的救援中,他们徒步往返300余公里,先后对208个搜救点展开搜救,救出7名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

  我们是中国的代表,有责任有能力为减轻受灾国人民的苦痛作出最大的努力 ——

  远征,扬威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舞台

  组建10年来,一营先后7次奉命远征参加国际救援。在每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都以崇高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骄人的业绩,赢得了受灾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与尊重。

  2003年5月22日凌晨,阿尔及利亚发生里氏6.9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和重大人员伤亡。

  应阿尔及利亚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出中国国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迎着国际救援界的目光,刚刚组训两年的一营官兵奉命出征,首次迈出国门执行任务。

  抵达震区后,经过5昼夜奋战,救援队挖出4名遇难者遗体,成功搜救出一名12岁的男孩,成为救灾现场38支国际救援队中,救出幸存者的两支国家救援队之一。

  在救援队启程回国时,当地群众在马路两边自发排起长队,眼含热泪把一束束鲜花送到队员手中,有人还用生硬的汉语高呼:“中国——万岁!”“中国——朋友!”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一营19名官兵乘专机率先到达重灾区巴拉考特,在诸多国际救援队中,出动速度最快、营救幸存者最多。

  “在别国人民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是中国的代表,有责任有能力为减轻受灾国人民的苦痛作出最大的努力……”这种强烈的使命意识,促使一营官兵始终保持待命状态,随时都能快速反应。

  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一营正在组织冬季野外生存训练。接到出征的命令后,团长王洪国、政委王华林紧急集合部队。2个小时后,一营14名官兵携带3条搜救犬从营区出发,一小时后在首都机场完成集结。联合国官员评价:中国救援队的反应速度是超常规的!

  再过2个月,救援队将迎来建队10周年。营长陈庆开说:“我们一定牢记责任、不辱使命!”说这话时,一营官兵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废墟模拟训练场进发……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