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
空军已作业飞行38架次
连日来,空军发挥科技优势,全力支持地方抗旱救灾。截至2月16日,空军部队已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省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飞行38架次、192小时,作业面积达276余万平方公里。
我国部分地区持续干旱,人畜饮水、农田灌溉不同程度出现困难。应河南省有关部门请求,广空部队先后出动一架运—7运输机在河南省实施7个架次的人工增雨作业,作业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河南全省平均降水达5.5毫米。针对山东旱情加重的实际,济空某航运团及时选派机组人员,提前熟悉飞行航线,制订多套人工增雨方案。他们克服气象条件复杂、天气严寒、飞机易结冰等困难,先后出动运—7运输机5架次,对济南、徐州、潍坊、兖州、莒县等20多个受灾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总作业面积10.4万平方公里。济空部队还协调调整民航18个班次,为山东省14个县市358个轮次人工增雨提供保障。
科技助力——
事半功倍提高效益
2月16日下午,在济南军区某摩步旅多种灾害救援队指导下,地处偏远山区的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村民成功利用“蒸馏分水法”,从污水中提取出生产生活用水,极大地缓解了全镇3000多名群众的临时性饮水困难。连日来,这支省级多种灾害救援队先后为淄川区西河镇等5个乡镇122个村送水浇田,运用科技手段指导49万人科学抗旱。
去年,济南军区和山东省依托该旅组建了山东省唯一一支多种灾害救援队。经过一年筹备和训练初步形成战斗力,具备了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6项应急能力。科技抗旱,事半功倍。在出动洒水车、洗消车等10多台专业车辆为群众送去饮用水的同时,为确保大旱之年粮食保产、农民保收,这个旅多种灾害救援队组织科技抗旱讲座,帮助农民掌握抗旱节水技术,强化季节意识,加快春耕进度,尽量挽回灾害损失。
在江苏,面对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江苏省军区抽组的54支科技小分队发挥人才密集、装备器材先进的优势,统一调度部署到旱区一线,保证了167组泵站、400多眼机电井、2000多台(套)流动抗旱设施正常运转。
立足长远——
抗旱不留“次生问题”
机井近在咫尺,正在河南省封丘县助民抗旱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却组织千余官兵携百台工程装备对当地的大功渠进行修整,拉开引黄灌溉的大幕。为何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采取人歇机不停的方式抢挖14公里渠道引水灌溉?该集团军军长戎贵卿2月16日告诉记者,短时间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水位急剧下降,容易引发局部地区水生态失衡等系列“次生问题”,所以,集团军党委才决定“舍近求远”、着眼长远,帮助群众科学抗旱。
同时,为解决重型机械碾压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问题,他们专门组织人员进行农田松土保养;为防止夜里温度骤降导致灌溉后的麦田结冰冻死麦苗,他们采取“小水慢浇、分块速浇”灌溉方式,保证当日下渗,麦田表面无存水……这个集团军坚持助民抗旱不留“次生问题”的做法,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民生为重——
解群众的燃眉之急
2月15日清晨,75岁的柴广友老人看到济南军区某装甲师组织的抗旱救灾官兵来到自家茶园浇水,高兴得合不拢嘴。
柴广友是河南省信阳市董家河乡集云村的茶农。连续三四个月的干旱,使他家40多亩茶园土地干涸龟裂。家里几个子女都在外面打工,眼看着成片的茶树发黄枯萎,柴广友老人急得直跺脚。
其实,和柴广友老人有着同样境遇的茶农还有很多。茶叶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老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持续的干旱,把当地的茶树摧残得树黄枝枯。据当地政府统计,全市95%以上的茶园均遭受不同程度干旱,严重干旱面积超过5600余亩。这段时间,正是茶苗移栽、茶树返青的关键时期,这茬水浇不上,当地茶产业将面临减产的危险。
干旱,让茶农心急如焚,更时刻牵动着子弟兵的心。接到地方求援电话后,济南军区某装甲师连续出动2000余人次,动用水罐车、工程车等100余台次,采取开渠引流、拉水保墒、移栽新苗等办法,帮助茶农抗旱保苗,渡过难关。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个师已组织官兵清理枯死茶树8000余株,移栽新苗1万多株,疏通水渠5000多米,浇灌茶园1100多亩,有效缓解了部分茶园的旱情。
(综合本报记者张天南,特约记者魏国、张力、王绍云、李东星、梁申虎、付晓辉,通讯员徐世强、孙明江、陈豪、田亚威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