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军预备役师长将3架旧无人机改造为侦察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7日 04:00  解放军报
陈志勇(右)带领机关干部开展网上指挥演练。姜 华摄 陈志勇(右)带领机关干部开展网上指挥演练。姜 华摄
陈志勇(右二)指导官兵学习使用信息化装备。姜 华摄 陈志勇(右二)指导官兵学习使用信息化装备。姜 华摄

  张玉良 姜 华 本报特约记者 银 军 黄建华

  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陈志勇一门心思谋打赢,任职5年多来,领衔研发出20余项信息化成果,其中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陈志勇带出了一支危急时刻冲得出、用得上的“防空雄师”。

  “人命关天,我们再也等不起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陈志勇正在国防大学学习。人不在灾区,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救灾行动,不时打电话了解部队救灾情况。期间,一个消息让他十分震惊:所属某团派出的救援分队因通信联络不畅,竟在深山老林里“失踪”了一段时间。

  学习归来,陈志勇下定决心攻克“动中通”难题。

  “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解决这个难题的条件,要不再等一等?”面对一些人的犹豫,陈志勇语气凝重地说:“我们再也等不起了!无论是救灾还是打仗,耽误几分钟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经过一番考察,他将目标“锁定”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掌握着世界领先的网状网技术,具有快速无线组网、全时域组网功能,即使在卫星被摧毁的情况下,战场信息也能实时传回指挥部。了解这一情况后,陈志勇迫不及待地赶往该公司。可是,等他说明来意后,对方并不热心。

  无功而返,陈志勇没有死心。第二天,他再次敲开公司领导的门。好说歹说,别人勉强地告诉他:“你回去等消息,我们忙过了这段时间再联系。”

  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一点音讯都没有。第八天,陈志勇再也沉不住气了,第三次找上了门。那位领导有些诧异:“上次我随口一说,本想搪塞你,没想到你这人干事真较真!好,就凭你这一份诚心,我们支持部队搞建设。”

  三顾茅庐,这家公司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全力帮助预备役高炮师攻克“动中通”难题。

  经过1年多的艰苦攻关,2010年5月,他们成功研发出“应急应战通信系统”。通信专家鉴定后,认为该系统能够在复杂地理气候条件下实现通信畅通。

  “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求人,不丢人”

  为提高训练质量效益,师党委决定在某团修建一个集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于一体的防空兵模拟化训练中心。

  建这样一个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训练中心,需要投资一大笔钱。钱从哪里来?靠上级拨付一时半会难以解决。党委会上,陈志勇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我去争取地方政府和预编单位的支持!”

  不久,陈志勇带着该团团长朱儒春和政委吴云,走进了自己的部属——团第一政委、成都市委副书记唐川平的办公室。

  “师里搞建设,让地方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有难度啊!”唐川平答复道。

  回来的路上,陈志勇安慰朱儒春和吴云不要灰心。几天后,他们再次来到唐川平的办公室,将建设防空兵模拟化训练中心的意义向他做了详细介绍,终于得到了他的支持。

  随后,陈志勇又挨着找了地方相关领导。看到这样一位一心谋划部队建设的师长,地方党政领导都被感动了。很快,用于训练中心建设的资金划拨到位。

  2009年6月,一座占地2200平方米,设有火炮、雷达、指挥仪、防空兵分队射击指挥、便携式防空导弹、防空兵群作战等6个模拟训练室,能满足防空兵单兵单炮及群、营、连指挥员训练与考核的防空兵模拟化训练中心拔地而起。投入使用1年半来,该中心已分3批,对600余名预备役官兵进行了集训,训练效果显著。

  这些年来,为争取地方政府和编兵单位的支持,陈志勇四处奔走,没少求人。谈起这些事,该师原政委尤启佳感慨万分:“为了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陈师长总是反复汇报情况、反复说明理由。这对一般人来说,自尊心是很难承受的。”

  个中滋味,陈志勇当然最清楚,可他心里却很平静:“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求人,不丢人!”

  “只要是提升战斗力的事,我都敢干”

  敢闯敢干,个性鲜明!这是预备役师官兵对自己师长的评价。

  “只要是提升战斗力的事,我都敢干!”陈志勇也曾这样告诉官兵。

  2008年,师里从外单位接受了3架旧无人侦察机。陈志勇上前一看,觉得它们实在有些“老土”。“能不能改造改造,给无人侦察机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他试探性地征求意见。

  “师长,你开玩笑哟!这可是装备,哪能随便改造?”没想到,反对声一片。

  有些人悄悄劝他:“旧是旧了点,将就着还能用。搞技术革新,失败了可不好交待,咱何必去冒那个险呢?”

  “我们是搞技术革新,又不是破坏装备,怎么不可以试试?这样做是有风险,可不试谁又知道成功不了?”陈志勇不甘心,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大家。

  为了将这3架旧无人侦察机改装成多功能无人侦察机,他深入车间,与技术人员千方百计给飞机“减负”,通过精抠细减,使飞机重量减轻了25公斤。随后,他们又精心设计了一套无人机载激光雷达三维成像系统,加装在无人侦察机上,实现了空中多功能侦测。

  为检测无人侦察机的性能,陈志勇带着官兵到荒郊野外,一步一步组织测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提出改进方案。如今,改装后的无人侦察机,最高可飞6000米,遥控范围达30公里,能完成战地侦测、灾害评估、即时测绘、识别伪装、人工降雨等多种任务。

  近年来,陈志勇带领技术人员,采取移植、嫁接、嵌入、升级等办法,先后将军地30多项先进信息技术植入老装备,成功研发出“防空兵集群作战指挥训练系统”、“应急应战通信系统”等20多项信息化成果,实现了训练从旗语口哨向语音图像互传、从手工计算标定诸元向计算机自动换算设定诸元、从概略瞄准到精确打击的转变,部队实战能力大幅提升。

  “外军能用,我们为啥不敢用”

  走进该师野战指挥所,细心人会发现,笔记本电脑之间少了许多网线的羁绊,师首长随时能提着电脑登车,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无线局域网实施指挥。

  指挥所启用无线局域网,这在一些人眼里是个禁忌。理由很简单:怕泄密。当初,陈志勇准备构建无线指挥局域网时,反对者不在少数。

  面对各种担忧,陈志勇提出反问:“为什么外军能用无线网实施指挥?我们为啥放着先进的技术不敢用?”

  这一问,问醒了不少“梦中人”。

  在师党委“一班人”的全力支持下,陈志勇带人大胆探索,确保安全无虞,在师指挥所建起了无线指挥局域网。

  谈起无线指挥局域网的好处,官兵们纷纷称道:师指挥所构建速度增快了15分钟,实现了快打快撤快隐;指挥员机动空间得到拓展,不再仅限于车内和帐篷中,实现了远距离协同指挥,有效防止打起仗来师班子被“连锅端”……陈志勇则认为,这项技术革新使官兵形成了放眼世界比、瞄准实战建、扬长避短用的思维方式,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陈志勇任师长后,在全师提出“打造防空卫士、建立空中安全走廊”的目标。但是,预备役部队官多兵少、装备陈旧,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他放眼向外,演起“草船借箭”的新戏,决定借助地方通讯技术,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防空预警系统。这一想法,得到驻地移动公司的大力支持。

  经过军地合力攻关,由座机、手机、小灵通等民用通信设备、民用通信防空预警处理计算机和空情信息识别模块组成的民用通信防空预警系统组建完成。该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组网简单快捷,观察员只需开通手机、座机、小灵通等通信工具,空情处理中心开启处理计算机即可组网,并能及时提供空情信息。

  “成功的荣誉归你,失败的风险我担”

  3年前,陈志勇在某团检查工作时,得知驻地有个酷爱航模飞行的青年陈列强,便让机关深入考察后,将其编入该团预任参谋队伍。

  陈列强喜欢玩航模,却对高炮部队航模飞行保障知识知之不多。为提高他的业务技能,陈志勇又把他送到防空兵指挥学院学习深造。

  学成归来后,团里决定让陈列强牵头改造某型靶机。面对重任,陈列强却心存压力,担心搞砸了挨批评。陈志勇看出了他的心思,亲自去给他鼓劲:“放手干,成功的荣誉归你,失败的风险我担!”

  放下包袱,陈列强走进了车间。经过几个月努力,他不负众望,对航模靶机存储设备、动力系统成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大大提高了飞行难度和续航能力。

  在国防大学学习期间,陈志勇碰到了从老部队考到国防大学读研的王世文。他发现小王创新意识较强,是个钻研信息化建设的好苗子,于是诚邀其毕业后到预备役高炮师工作。

  幸遇伯乐,王世文欣然接受邀请,毕业后调入师通信科。

  去年3月,师里与防空兵指挥学院合作开发的防空兵集群作战指挥训练系统进入攻关阶段,陈志勇亲自点将,让王世文全程参与。经过3个月攻关,该系统被成功研发出来,目前已投入使用。

  5年来,在陈志勇的大力支持下,该师通过干部交流、学员分配、编制调整等渠道,先后引进54名信息化建设骨干人才。这些官兵到预备役高炮师后,均找到了用武之地,先后有8人提前晋职晋衔,12人立功受奖。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师长 无人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