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砺兵励志铸剑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6日 03:17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周 奔 特约记者 张 荣 特约通讯员 王清勇

  

砺兵励志铸剑魂

  编者按 当前,全军部队正在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使命,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今年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在近几年广泛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基础上进行的。如何深化学习培育成果,推动培育工作深入发展?需要各级党委、政治机关认真思考,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希望第二炮兵某旅的做法,对大家打开工作思路能有所帮助。

  这是令人难忘的时刻。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当战略导弹方阵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神州大地沸腾了。一家外国报纸评论:“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硬’实力。”

  支撑共和国“硬”实力的,不仅仅是一枚枚战略导弹,还有那些驾驭导弹的普通官兵。

  砺兵励志,铸剑铸魂。今年以来,第二炮兵某旅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使命,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部队实际,教育引导官兵弘扬以“四个非常过硬”为主要内容的火箭兵精神,为锻造共和国倚天长剑不懈奋斗,部队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1月11日,这个旅主题教育活动集中教育阶段拉开帷幕。5名从全旅精心挑选的“四会”优秀政治教员走上讲台,为官兵集中授课。

  虽然5堂课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弘扬火箭兵精神,努力做到在思想政治上非常过硬、在军事技术上非常过硬、在作风纪律上非常过硬、在遂行任务上非常过硬。

  原因何在?旅政委戴伟德说:“以‘四个非常过硬’为主要内容的火箭兵精神,既是第二炮兵部队优良传统的结晶和升华,也是在新形势下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第二炮兵部队的具体体现。”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教育中,这个旅党委针对一些青年官兵对党史军史和第二炮兵部队光荣历史了解不多不深的实际,结合迎接建党90周年和纪念第二炮兵成立45周年,广泛开展“学传统、强信念、明职责”主题实践活动。

  中国需要和平,和平需要盾牌。上个世纪50年代,尽管新中国百废待兴,但面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告诫全党: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维护和平,砺剑铸盾。1966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新型部队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正式组建。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之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这个旅组织官兵到韶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站在毛主席故居前,回顾第二炮兵创建过程,官兵们对第二炮兵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肩负的特殊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国的象征,民族的尊严,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会伸出无情的铁拳……”返回营区的路上,大家把这首名为《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的歌曲唱得格外响亮。

  旅里举办的“光荣传统故事会”上,前来检查教育情况的某基地政治部主任王立军,给大家讲了一个发生在该旅原驻地烈士陵园的真实故事。

  在这座烈士陵园里,长眠着70余名导弹部队工程兵烈士。近20年间,每年的6月3日,一位母亲都会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在儿子的墓前放上一束鲜花,说说心里话。

  这位母亲叫马惠蓉,是贵州六盘水市一家医院的医生。1992年6月3日,她的独生子马志刚在执行国防工程建设任务时突遇塌方,为抢救战友献出了生命。这一天,是马志刚20岁生日,入伍第154天。

  此前,马惠蓉并不知道儿子在哪支部队,从事什么工作。在整理儿子的遗物时,她发现了一封尚未寄出的家信:“妈妈,我其实是一名为导弹筑巢的工程兵。虽然在地下施工有一定危险,但是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听完故事,许多官兵眼中噙着泪水说,军人的荣誉是牺牲奉献换来的,我们也要像英烈一样,在平时乐于奉献,关键时刻豁得出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官兵献身战略导弹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坚强的精神支撑。为了民族的尊严,我们要让火箭兵精神融入血脉。”在旅里举行的优秀短信评比中,技术营大学生士兵李成流创作的这条短信,受到官兵普遍好评。大家说,这条短信表达了我们的共同心声。

  “要有‘亮剑’的勇气,更要有过人的‘剑法’”

  这两天,发射五营官兵的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因为在上级举行的“营营对抗、连连排序”军事技能比武中,他们拿了第一。

  举行军事技能比武,是旅党委结合换装转型,引导官兵弘扬“四个非常过硬”火箭兵精神的举措之一。

  教育期间,旅里喜事临门:官兵们盼望已久的新装备到位。旅党委研究决定,以此为契机搞好结合转化,把学习培育贯穿到推动部队完成转型换装任务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武器、履行新使命”系列教育活动随即展开。

  看着一枚枚倚天长剑,官兵们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刚刚接装归来的旅长易德才借机给大家讲起“蚊子与恐龙较量”的经典战例。

  1982年5月4日,激战正酣的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飞行员驾驶不算先进的战机,击毁了英军最新式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消息传出世人震惊,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蚊子杀死了一条恐龙”。有关学者研究发现,这决非偶然。阿军飞行员胆识过人技术高超,巧妙利用地球曲率对舰载雷达的影响,以超低空飞行接近敌舰。相反,英军舰雷达操纵员在阿军飞机跃起时,没能抓住有利时机用雷达锁定目标位置。

  “武器装备越先进,对人的素质要求越高。要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我们既要有‘亮剑’的勇气,更要有过人的‘剑法’,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易德才的话,让官兵们陷入沉思。

  新装备科技含量高,掌握起来并非易事。看着复杂的操作说明书,一些官兵产生畏难情绪。旅里把发射二营二级军士长严建军请上讲台,与官兵交流思想。

  被官兵称为“车王”的严建军,掌握了不少驾车、修车的“绝活”。一次实弹发射,一辆特装车在开进途中突然“趴窝”。两名老修理工折腾出一身汗,也没找到原因。严建军主动请缨,不到1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凭着过硬的技术,20多年来,严建军驾驶导弹特装车,转战大江南北,驰骋戈壁雪原,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梅花香自苦寒来。听完严建军介绍苦练驾驶特种车技术的体会,官兵们信心大增:严建军通过苦练能创造驾车奇迹,我们锲而不舍也一定能驾驭高科技装备。

  请专家介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举办“使命在召唤、砺剑见行动”演讲比赛,组织“砺剑先锋”评比活动……一项项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使官兵强素质、谋打赢的紧迫感日益强烈,军营里爱军精武氛围日益浓厚。

  发射六营战士蒋超曾是个“游戏迷”。在家时父母为教育他把精力用到学习上,费了不少功夫,但效果不明显。到部队后,他一有机会就跑到网络室打游戏。可最近几天,他业余时间总是捧着新装备教材认真学习。面对战友们疑惑的眼神,蒋超说:“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哪还有心思打游戏。”

  “哪怕针尖大的疏忽,也不能容忍”

  不久前,该旅组织了一次特殊考试,要求官兵抄写一份有几百个参数的导弹元件参数表。评分标准:全对的满分,错一个即为零分。

  “作风就是战斗力。”旅领导介绍说,他们针对部队特点,把引导官兵养成稳准严细、万无一失的过硬作风,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抓。

  教育中,旅里专门组织力量收集整理世界重大航天事故音像资料,组织官兵观看。

  细节决定成败。1986年1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操作人员工作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发现更换破损的燃料箱密封圈,仅仅飞行73秒即化成一团火球,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时隔17年后的2003年1月,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完成飞行任务返航途中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失事的原因是因为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缺陷造成局部材料脱落,这个材料仅有0.75公斤重。

  惨痛的教训,让官兵深受震动。“发射导弹无小事,哪怕针尖大的疏忽,也不能容忍。如果容忍了,就会导致整个发射任务失败,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培养非常过硬的作风,是我们每一名官兵完成使命的基本要求。”旅总工程师马朝东的话,赢得大家共鸣。

  “近两年,我们营82%以上的退伍战士找到了满意工作。”讨论会上,发射二营教导员李颖告诉大家,这些退伍战士能找到满意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部队养成了工作严谨细致的好作风。例如,张忠新在部队时干什么事都格外认真,一定要干出一流标准。去年退伍后,他进入上海一家公司工作,很快脱颖而出,短短几个月就被提升为公司中层干部。李颖介绍的情况引起热议,许多官兵说,我们现在培养严谨细致的好作风,就是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练就过硬作风,贵在平时养成。旅党委依据条令条例,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对官兵工作岗位职责和日常言行举止进行细化量化,使培育践行融入官兵日常工作生活。

  春节前夕,旅里组织官兵到驻地敬老院打扫卫生。擦窗不留一个污点,扫地不留一片废纸……官兵们干得格外细致。一张饭桌上油污较多,下士奉素瑶拿着抹布沾上洗涤灵反复擦洗几次还不满意。一位老人心疼地劝她:“孩子,别累着,对这种小事不用太较真。”奉素瑶回答:“把每一件小事都干好是件大事。”语气中透着认真。

  左图:该旅组织官兵进行砺剑铸魂宣誓活动。杨 华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