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军直升机编队演习中曾成功实施斩首行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 10:48  新华网
飞行团长司启富 飞行团长司启富
士兵从直升机索降训练 士兵从直升机索降训练

  司启富故事集·战备训练篇

  陆航首个夜间伞机降训练

  2004年,军区某特种大队提出展开夜间伞机降训练,时任副团长的司启富受命与他们联手攻关。

  研究过夜间伞降的人都知道,越战期间,美军首次进行直升机大规模作战和运用,也没有敢进行夜间伞机降作战。可团队仅仅成立七年,何以接下如此重任呢?弄不好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司启富说:“夜间伞机降作战是未来战争中特种作战领域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我军陆军航空兵起步较晚,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能一板一眼、按部就班地发展,只有不断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尽快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挺进世界军事浪潮的前沿。”

  全团官兵盯着司启富的军令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这个任务并非“儿戏”!直升机伞降危险系数高,直升机旋翼产生的气流涡旋对降落伞的影响大,多机编队伞降,就形成多个气流涡旋。夜间进行伞机降更是难上加难,缺少目视距离,无法对地标地物进行准确判断,如何确保精准投送……,一个个难题出现在面前。

  司启富将压力化作了动力,先后四次带领小组成员北上,请教总部陆航专家教授;连续十多个飞行日,跟机飞行,测量每架飞机的飞行数据,对全团某运输型直升机之间的细微差别都了然于胸。由理论研究到地面研练再到空中试飞,司启富带领的攻关小组详细地计算夜间实施伞机降各个风速段下,最佳的飞行高度、航速、飞机间距等数据,掌握了训练的第一手资料。课题只差实践检验环节,全团官兵翘首以待。

  机会来了。2004年10月,首个夜间伞机降训练正式上马,半年多的研究成果,将在这一夜被检验,司启富紧张与兴奋并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漫长的等待,整个指挥塔台鸦雀无声。担任组织指挥员的司启富眼睛紧紧盯着雷达屏幕,手拿着送话器,不断调整着各架飞机的状态。当机群到达指定位置时,司启富果断地下达起跳命令。大约20分钟后,电话铃突然响起,特种大队大队长激动的声音传出:“所有人员都在预定区域内安全顺利降落……”

  塔台沸腾了,南京军区陆航某团首开陆航团队夜间伞机降训练先河。他们根据研究探索的经验,编写了一套夜间伞降、机降作战的战术教材,填补了我军陆航部队夜间伞机降作战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空白。

  运动中攻击运动目标

  训练保“质”,成果保“鲜”。司团长喜欢跟重难点课目挑战,他说,要想实现团队战斗力的提升,必须在训练成果中不断求得突破。

  2010年4月的一天,某靶场的地面还冒着浓浓的硝烟,硫磺的味道还没有完全散去,南京军区陆航某团投入到运动中攻击运动目标实弹射击中。

  直升机运动中导弹攻击运动目标,是大纲中的高难科目,虽然以前对部分机长进行过训练,但是实弹射击还是第一次。

  机长与射手间的配合,是运动中射击运动目标的关键环节。与悬停状态下导弹攻击相比,直升机在运动中给射手的瞄准和发射时间往往只有10秒多,直升机的状态对射手影响非常大,更多地是考验机长对直升机状态的保持,以及机长和射手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想提高命中率,驾驶飞机的机长要使飞机朝向始终跟踪目标,机头方位角摆动幅度不能超过3度,并要时刻关注直升机的速度:速度过大,导弹发射后校正时间就短,命中率就会下降;速度过小,飞机抖动大,一样影响命中精度。

  运动射击,险难重重。由于目标处于运动状态,射手要想将导弹精确命中目标,掌握射击时机十分重要。司启富驾驶着一架直升机拔地而起,第一个担任射手的是副参谋长朱德勇。

  爬升,爬升,直升机轻盈地如鹞鹰一般,稳稳地定位在百米高度。通场一周,开始搜索目标。

  “发现运动目标”朱副参谋长向指挥所报告。

  “我先飞到目标上空,仔细观察一下目标,第一次我们先模拟攻击,第二次你把握时机自行实弹攻击”司启富与朱德勇进行了战术沟通。

  “我向指挥所报告,请求模拟攻击一次。”朱副参谋长说。

  司团长驾驶飞机驶过目标上空后,一个转弯又返回了起落点。降低高度,约距地面20米的高度,司启富重新调整了方向,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正对着目标袭去。

  “搜索目标……发现目标……锁定目标……”朱德勇通过机内的显示屏,一气呵成将导弹攻击前的目标锁定。此时,耳麦中不断传出机长司启富的提醒声:“距离目标3500米,3000米,……1000米,爬升,脱离目标。”

  模拟攻击两人配合默契,直升机再次返回起降点上空,按照模拟的动作再次袭向目标。耳麦中响起机长的声音:“距离目标3500米。”朱德勇没有动,大拇指紧贴着操纵杆上的发射按钮。“3000米”朱德勇还是没有发射,“2500米”司启富报完距离后约两秒钟,朱德勇瞬间按住发射按钮,一条火龙疾飞而出。

  射击结束,全团欢呼一片。

  联合火力开辟机降场

  2006年,刚刚上任的团长司启富,主动向上级申报了“联合火力开辟机降场”这一重难点研究课题,他亲自挂帅,成立课题攻关组。

  联合火力开辟机降场由航空兵、炮兵、陆航对敌滩头阵地实施火力打击,清除障碍,随后实施机降作战。为突破这些难题,司启富带领机关人员多次到炮兵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陆航研究所和友邻空军部队,学习火炮弹道知识,掌握空军作战相关理论,采集分析各种火力破障试验数据。他让机关在作战室建立了沙盘,组织机长用飞机模型一次次在沙盘上模拟作战,为实战演练夯实了基础。

  一场三军联合演练悄然开始。司启富驾驶长机同时指挥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组成两个机群,无线电中司启富不断地提醒着每架飞机的机长:“高度、飞机间距一定保持好,提高注意力,保证飞机紧跟机群。”两个机群如整齐的雁群向预定空域飞去。

  到达作战空域后,司启富果断命令:“武装直升机突击机群跟进强击机,在强击机退出后,实施多梯队精确打击。”司启富自己亲自带领机降机群,跟在突击机阵群尾端,仔细观察战场打击效果。

  酣战过后,寻找合适机降点成了直升机群的“收官之战”。然而,机群在作战空域盘旋良久,却找不到理想的机降点。滩头阵地作战面小,机降点比较散,阵地障碍齐全,防守严密,整个作战空间也比较小,机群既要避开航空兵航路,还要避开炮兵弹道运输直升机搭载登陆士兵。   

  怎么办?此时,炮兵部队发动攻击,一枚枚炮弹划着虎啸贴着机群向“敌”滩头阵地砸去;空军航空兵出动的两架强击机,从机群上空呼啸而来。司启富果断下令,向敌滩头着陆。在火力清除零星抵抗目标后,司启富驾驶的飞机第一个降落下来,成功实施机降。

  演练后,战场战伤评估结果:目标火力摧毁率90%,障碍清除率86%,机降成功率80%……听到一份份数据,司启富的脸上泛起了笑容。

  让每滴油都烧出战斗力

  2010年1月5日,南京军区陆航某团新年开飞的第一天。

  指挥员司启富站在宽大的飞行计划屏幕前,下达第一个飞行训练场次计划。

  飞行一大队飞行员徐益锋带教教员正是团长司启富。他心想,飞本场的恢复性科目,空域熟悉,科目简单,巩固一下,就可以应付了。

  “明确计划,机号XXX,飞本场,10个起落,场内有3架起落航线,2架暗舱仪表进近。你操纵,我观察……”司团长协同准备比较细,此时的徐益锋反倒有点心不在焉了。

  “小徐,你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没协同到位的。”机组协同一结束,司团长就喊住了徐益锋。“这么简单的科目,飞了不知多少次了,没必要再想一想什么的了。”徐益锋心里直犯嘀咕。“别看一个小小的起落航线训练,虽然只有十来分钟,但是对于飞行员来说,既然上了飞机,最起码要对得起成本,绝不能简简单单走过场,要飞就要飞出效益。”司团长说。

  徐益峰被司团长那坚决的态度折服了,赶紧坐下来,按照规定的程序,又认真地走了一遍。

  接着,他又给飞行员算了一笔训练“帐”:直升机飞行一小时要耗油大约800升,而直升机飞行用的都是精炼航空煤油,按价拨价来算,每小时油费最起码也得6000多块,如果再算上其它保障费用,翻番也不为过。如此昂贵的代价,如果只是走走过场,怎么对得住党和国家的重托呢?

  “让每滴油都烧出战斗力。”他的新年第一飞给全团飞行员上了一课,为团队新年开飞起了个好头,做好了榜样。同时,全团飞行员也在他训练“帐”里读懂了飞行经:安全、质量、效益。

  “斩首”行动

  2009年10月,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激战正酣。连日来红蓝军双方的较量对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谁都想打开僵局。红方指挥所内,红方总指挥某步兵旅旅长焦急地来回踱步。

  电子对抗分队报告说:“通过两天,发现蓝军驻地3号区域5号高地电磁信号比较密集,推断可能是‘敌’重要的通讯枢纽或指挥机构。”

  3号区域5号高地深处蓝军防御腹地,有多道防线阻隔,步兵旅旅长看着地图,却无计可施。

  这时,陆航分队指挥员、南京军区陆航某团团长司启富站了起来:“让我们直升机出动,搭载一个突击分队,占领5号高地。”

  旅长却直摇头,目标距离太远,出动直升机一旦被‘敌’雷达发现,那就是给“敌”防空部队送靶子。

  司启富走到旅长身边,指着地图说:“现在‘敌’我双方都粘在一条线上,谁也不能前进一步。敌人就是料到我们不能突破他们的防线,在5号高地进行密集电磁通信,在该高地实施机降作战,只要运用好战术战法,一定能够突入到敌人腹地。”

  司团长的“底气”来自平时的研究。早在2006年,司启富就深入研究了旅规模成建制机降作战,他以本场为基础设计场景、想定、预案,进行战法实兵推演。针对陆航突击群如何编成,认真研究划分机降突击群、机降突击分群、机降突击队等几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反复演练。对低空隐蔽飞行,利用雷达侦测盲区,快速隐蔽进入敌区进行过深入的战术研究,并在当年年底的演练中,成功实施陆航突击群旅规模机降作战。现在直升机经过信息化改装,三军联合的指挥效能和作战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司启富更加有把握。

  在司启富的反复劝说下,总指挥终于点头,同意了他的行动。

  回到陆航指挥所,司启富与所有机长一起研究作战方案,最终确定出动3架运输直升机,搭载一个机降突击分队,组成三角编队,在没有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对敌阵地实施隐蔽突袭。

  黄昏时分,三架直升机拔地而起,司启富驾驶长机,边飞行边指挥:“1分钟后关闭所有电子信号源,保持无线电静默,保持航速,超低空跟进,各机间距30米,目视前进,15分钟后开通无线电……”,机组通过信息系统接连收到敌情通报,有关数据参数输入陆航数字化战法模型后,自动生成航线、机降点等各类作战数据,形成了最佳攻击方案。

  为躲避敌雷达,直升机始终保持距离地面约20米的高度,贴着山坡高低起伏,从直升机看下,一个个树梢就在身边划过,一愣神的工夫就越过了山头。

  15分钟后,GPS系统显示,目标区域出现在正前方的山顶。司启富紧张中带着兴奋:“方位正前方,XXX左侧,XXX右侧,迅速围攻。”司启富团长驾机猛地拉起总距杆,直升机贴着山体迅速爬升,三机呈三角状围住目标区,快速降低高度,搭载的突击分队官兵从直升机上迅速滑下,在蓝军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档口,就已经对目标点实施了包围。

  “不许动,你们被包围了!”“红军”官兵从天而降,“蓝军”傻了眼。果然,电子分队侦察出的信号源正是蓝军的指挥所。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直升机 斩首行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