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问一句,徐向前答一句。校长没有听到学生的吹捧和颂扬,学生也没受到校长的勉慰。一席谈话淡而无味,在蒋介石的眼里,徐向前是个“没出息”的学生。于是,寥寥数语,就挥挥手将徐向前给打发走了。
本文摘自《同室操戈》,郭胜伟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作为一校之长,蒋介石早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的发家资本了。
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之后,就拼命装出一副很革命的样子。那时,他常常到军校训话,张口就是“本校长”如何,高唱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自居。甚至故作姿态地说:“本校长向来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们就一枪把我打死!”
早有控制军队大权野心的蒋介石,除了自我标榜革命之外,还经常以谈话的方式极力拉拢与学生的关系,培养自己的政治亲信和发展军事势力。有一次蒋介石召集黄埔学生训话,面对满堂学生,他先回顾了一下自己当年去日本的时候,母亲如何想念他的,接着就说:“本校长对你们就是慈母般的感情,也就像我妈妈对我一样。”顿时使在场的学生备感亲切。
除了训话外,蒋介石还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最初几期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与蒋介石见过面、谈过话。
谈话时,蒋介石坐在办公室,要学生们站在他的门外,一个个叫进去问话,边问边盯着学生看,并且故作姿态,时而很注意听回答,时而又漫不经心,摆出一副有学问的派头。当时的大部分学生多是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当然弄不懂蒋校长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许多人对蒋校长亲自找自己去谈话,都觉得很荣幸、很紧张。但跟青年学生说上几句知心的话,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蒋介石通过这种手段的确认识和拉拢了不少学生,以后他的嫡系将领大多出于黄埔军校。
一天,轮到徐向前受蒋介石接见了。
徐向前一进门,就见蒋介石端坐在椅子上,戎装佩剑,严肃认真,架子十足,使得五台山沟里长大的老老实实的徐向前有点不知所措。谈话一开始,蒋介石就用满口的浙江腔慢条斯理地问:“你就是徐向前吗?”
“是的,校长”。徐向前用一口五台山话回答。
语言不通,蒋介石不免皱了皱眉头。接着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啦?”
“山西人。”徐向前答道。
“在家都干过什么?”
“当过教员。”
蒋介石问一句,徐向前答一句。校长没有听到学生的吹捧和颂扬,学生也没受到校长的勉慰。一席谈话淡而无味,在蒋介石的眼里,徐向前是个“没出息”的学生。于是,寥寥数语,就挥挥手将徐向前给打发走了。
蒋介石要请回“没出息”的徐向前
徐向前在鄂豫皖、川陕边指挥红军不断取得胜利,威名传遍了全国,也传到了他的家乡山西五台县。在徐向前的母校山西省国立国民师范毕业和正在读书的同学,都为国师出了个徐向前而自豪。因此,每当川陕红军歼灭一批敌军,他们就把战果记载在小本子上,每当红军占领一座县城,他们便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那个被红军占领的县城名字,画个小红圈。
这中间,最关注前线战况的山西人要数阎锡山了。他和徐向前是老乡,两家住的地方仅一河相隔,几里路的距离。徐向前还是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国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学生,有师生的名分。此时,阎锡山正被蒋介石逼得走投无路,故而有幸灾乐祸之意。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消灭不了几万人的红军,打败不了山西五台人徐向前。他认为徐向前给山西人争了光。常常对部下说:“当初我们把他这个五台乡亲留下来就好了。”还说:“我倒想什么时候,亲眼见见这位徐向前,和他攀谈攀谈。”从这时起,阎锡山就记住了邻村徐懋准老秀才的儿子是个军事家,不免对徐向前心生敬重,于是命令部下,不准为难徐向前一家。
蒋介石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对徐向前这个“没出息”的学生另眼相看,想出了种种笼络的手段。一天,两名军官模样的人来到徐向前家,态度非常谦恭客气,进门就对徐老秀才说:“我们是南京蒋校长派来的,蒋校长要我们问问老先生知道不知道徐向前的下落。蒋校长很关心徐向前,蒋校长还要我们问一问老先生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
徐向前的老父亲回答说:“自从象谦考上黄埔军校,就不知道哪里去啦?连点音讯也没有,我正要找你们蒋校长要人呢!”
徐老秀才的一席话,弄得两名蒋军军官哭笑不得,只好匆匆而去。郭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