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丛书(包括《星火燎原》《星火燎原·未刊稿》《星火燎原全集》),是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工程,也是图书编辑史上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这部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书名、邓小平同志题词、530余位开国元勋撰写的鸿篇巨制,被誉为“记述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中国共产党人的传世家谱”。《星火燎原》自1960年出版以来发行突破1000万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巨大、同时也是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读物,这两者的统一,意义殊深。
《星火燎原》所记载的重大史实,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生动写照,具有极高的历史存续价值
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走过了80余载,经历了大革命风暴、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最终夺取解放战争胜利……《星火燎原全集》前后各10卷,就是按这三个时期顺序立卷编排的。作为记载历史的著作,它实质上是中国革命史的文字载体,是经过历史冲刷和沉淀留下的历史见证。
这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奋斗的壮丽史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追求社会的文明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是其中最为壮烈的一部华彩篇章。中国革命战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而《星火燎原》丛书所记载的,就是这场战争的浴血奋斗历程。可以说,它是一个伟大民族摆脱黑暗、走向光明的记录,是一个伟大政党建立崭新社会制度的记录,也是一支伟大军队从点点星火到燎原之势、夺取全国政权的记录。因此,《星火燎原》是革命前辈留给历史和后代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政治遗产,它是打江山的不朽记录,更是坐江山、守江山不可小视的宝贵财富。
这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革命战争史。1956年我军尚无一部军史,如何正确评价和深刻认识我军诞生以来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何总结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丰富的经验教训,并将此作为我军和平时期建军的宝贵财富,成为摆在全军将士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而《星火燎原》的几千名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翔实地回顾了自南昌起义至全国解放期间我军数百次战役战斗过程和十多个革命根据地形成过程,回顾了毛泽东建军思想和建军路线,回顾了革命战争时期党和军队方针政策的发展过程,从而构成了一部实际意义的中国革命战争史。在书中,元帅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实事求是地剖析我军重大事件、战役的经验教训。如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一文中深刻对比了遵义会议前后我军战斗力的巨大变化,“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这些情况和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相对照,全军指战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和高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
这是一部由当事人书写的历史。历史上的存史留史,大都是后人记述前人的,不可避免地带有猜度、主观臆想及历史局限性。而《星火燎原》的每位作者则都是经历了革命战争的当事人,在20多年的枪林弹雨中,他们九死一生,对战争往事记忆犹新,无论是追忆当年领导或参与的事件战斗,反思在“左”倾错误路线领导下屡战屡败的惨痛教训,还是再现我军在毛主席指挥下无数次转危为安、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所有文章都忠于事实,力避虚构和夸大其词,甚至几人、十几人、几十人不约而同地从不同层面、角度回顾同一个重大事件或战役战斗。根据征文规定,所撰文稿必须经层层审核,所有反映我军重大事件、战役战斗的文章一律呈报当年最高指挥员审核。据统计,周恩来审稿3次,刘少奇审稿2次,朱德审稿2次,邓小平审稿6次,彭德怀审稿9次……从而保证了《星火燎原》每一篇文章都客观全面、准确无误。外国读者称,《星火燎原》“是一本惊人的集体创作或集体记录,是一本举世无双的历史战记”。
《星火燎原》所展示的崇高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形象诠释,具有极高的示教引领价值
一个民族的精神,是这个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是集挑战、搏斗、考验、洗礼于一体的革命大熔炉,它所熔铸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精神的承续和升华。《星火燎原》通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它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珍贵史料全方位诠释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英雄诗篇,写下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星火燎原》中的文章,几乎篇篇都是革命先辈在用鲜血和生命诠释我军光荣传统,讴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比如《三湾改编》《我当红军连队政治委员》《为七届二中全会担任警戒》等,这些文章生动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性,展示了全军官兵一切听从党指挥的钢铁意志。《真正的铜墙铁壁——回忆山东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秋毫无犯进杭州》等文章,深情回顾了战争年代军队和人民的鱼水之情;《把敌人挡在湘江面前》《强渡大渡河》《高台雄风》等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军指战员不畏强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还有不少文章生动反映了战争年代我军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全军上下坚决执行铁的纪律,发扬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优良作风,发扬政治、经济、军事民主等一系列光荣传统。在《忆贺龙同志二三事》一文中,作者记述了在一次战后休息时,由于庙小人多,贺龙同志为了不影响战士休息,自己孤身坐在庙外淋雨,试问古往今来的军队有过这样的干群关系吗?正如有的同志说的,这样的军队不胜利,那才是怪事呢!长征中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些20多岁的干部牺牲的很多,而15、16岁甚至更小的小红军却活下来了,为什么?就是在那些生死存亡的时刻,干部们把活下去的可能给了自己的下级和更年轻的人。邓小平同志1982年为《星火燎原》题词:“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是对这套书巨大革命传统教育功能的充分认定。
大批英雄前仆后继谱写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壮丽篇章。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党、祖国和人民面前,是无比忠诚的战士,“党指到哪里,就冲到哪里”,“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心甘情愿”;而面对凶恶的敌人和千难万险,他们勇猛顽强、宁死不屈,“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他们以英雄行为示范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英雄豪气。《星火燎原》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故事。比如,在《党岭山上》记述了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被掩埋在雪山上,仅在雪外露出的一只拳头里,握着一张党证和一块白洋,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3月入党”。张爱萍同志对此感慨不已道:难道你看见过世界上曾有别的什么阶级的政党有过这样光荣伟大的党员么?没有。没见过。只有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才有这样对党无限忠心的党员!
精神是不朽的,《星火燎原》丛书俨然是一座民族精神的庄严殿堂,是一幅先进文化的生动画卷,又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基因库,它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撼人心魄、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
《星火燎原》文章采用的是纪实与抒情一体化的风格,文风淳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经典作品之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欣赏,所崇尚,是因为它除了社会功用价值之外,还具有强烈的审美特质,即美学价值。《星火燎原》是一部讲述历史的书,是共产党人的“史记”,但它不是一般的讲述,它寓理于史、寓情于述,于朴实无华中埋藏着大爱深情。
情感真挚、朴实生动是《星火燎原》的本色。《星火燎原》中的文章都是由当事人所写,作者多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细节记述历史,绝大部分手稿集中反映一场战斗、一个事件、一个集体,有的反映革命领袖生活细节,有的回忆用生命救自己的战友,读起来分外感人,例如《我的第一个指导员》,作者记述了带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指导员,就是这样一个我军的基层指挥员,在过草地部队面临饥饿的生死关头,他毅然地选择了让自己去死,让小鬼生,“当他看见我时,眼睛突然一亮,挣扎着要坐起来,可又沉重地倒了下去。他喘着气,拉着我的手,断断续续地问:‘还有……马肉……吗?’我突然明白指导员这是饿的,马肉,是的,现在,只要还有一茶缸马肉,不,只要半缸,指导员就可能会马上站起来……我真恨自己,难过地低下头,眼泪慢慢地流下来。指导员颤抖的手缓缓伸向口袋,接着,又把攥着的手伸到我面前,松开一看,马肉!”像这样朴实无华然而震撼人心的描写在《星火燎原》里比比皆是,这种摄人心魄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华丽的辞藻,声嘶力竭的渲染,恰恰在朴实冷静的叙述中,作者完全还原真实,不加任何改造,却如重锤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朴实冷静,越让人震撼。这是艺术的力量,但首先是人格的力量。
《星火燎原》文章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字一句,以事实说话,朴实无华,有些文章看似平易,但里面传达出的真挚情感和战斗气息,对于中国革命的感悟,对人民军队的理解,对历史的判断,正是从这一篇篇信史中来。诚如高尔基所言,“朴实,指的是读者的理解程度,感兴趣的程度。这就要看对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工作,是否反映得朴实和真实。”朴实的文风,“就像同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最要好的知己促膝谈心一样,你对他开诚布公,他和你心心相印。”正是这种淳朴的文风,使得这部红色经典离读者近,离广大老百姓近,使人们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心灵在感动思索中不断得到滋养和升华。
格调激昂也是这部红色经典的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武装斗争,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在世界革命史上是罕见的。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处处充盈着革命者的正气、豪气、勇气和锐气,在《星火燎原》这部鸿篇巨制中,这一点得以充分展现。在《杀出重围》一文中,记述了红6军团的一位连长,他为了跟随部队突围而不作为伤员留下,竟然忍痛用刀将自己负伤的右臂切去,有一天,突围部队再次遭到敌人冲击,眼看挡不住的时候,“忽然从后面跑来一个人,他迅速地冲至前卫连阵地,左手持枪高呼:‘同志们!拼刺刀!跟我冲!’大家一见这血迹斑斑的空袖管,就知道正是三连连长”,这样的文字,真是豪气干云!
《星火燎原》的成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伟大的事业、光辉的历程,需要以浓墨重彩作记录,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巨制来承载。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的历程曲折壮美,从《星火燎原》这部浩然长卷中,我们可以真切寻觅到我党我军辉煌的昨天,深切地感受到革命传统的超然魅力和无限活力。今天,时代发展了,但正是发展的时代需要深深追念那激情燃烧的壮美岁月,追念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人。由此可见,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呼唤红色经典,推崇红色经典,流传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