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132名西藏边防军人后代入伍进藏戍边(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 06:51  解放军报
西藏军区某汽车团的几十名新兵中,有8名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蒲 津摄 西藏军区某汽车团的几十名新兵中,有8名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蒲 津摄

  ■新闻实录

  追寻父辈足迹 奔赴雪域高原

  132名“老西藏”后代进藏戍边

  本报拉萨1月4日电 记者欧灿、特约通讯员张文恒报道:元旦前夕,2010年冬季应征入伍的西藏部队新兵在成都经过短暂的适应性训练后,已经分批次全部进藏。西藏军区有关部门在摸底调查时发现,这些立志到雪域高原从军报国的年轻人中,有132名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老西藏”心系边防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情怀,以及他们的后代传承“老西藏精神”的志向,在西藏军区各部队引起较大反响。

  这些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告诉记者,他们从小听着父辈的戍边故事长大,高原军人的价值追求、奉献意识和英雄气质给他们打下了深刻烙印,激励他们作出了应征入伍、到西藏服役的人生选择。

  从四川省绵阳市入伍的新战士房子雄,在大学里学的是航空专业,因成绩优异,受到多家航空公司青睐,但他不为所动,决心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西藏边防军人。来到西藏军区司令部新兵营后,房子雄很快适应了高原环境和艰苦训练的考验,被选进纠察连,成为新兵中的训练骨干。

  来自河南省许昌市的宋恒博、山东省滕州市的朱军宇,也都是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学的分别是心理学和法律专业,本来可以在内地找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但他们受曾在西藏军区服役的父亲影响,都选择到雪域高原戍边卫国。

  多年负责新训工作的西藏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胡辉介绍,2010年冬季进藏新兵中,西藏军人的后代明显多于往年。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胡辉认为,一是因为“老西藏”们对雪域边关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子女到那里摔打锻炼;二是因为这132名新兵受父辈影响,向往神秘的高原,向往军旅人生;三是边防部队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进藏新兵及其家长没有后顾之忧。

  如何认识“老西藏”争相送子女进藏当兵的现象?西藏军区政委郎友良认为,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以父辈为榜样,作出追寻崇高的选择,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值得肯定和赞赏。

  ■“老西藏”后代速写

  陈璐——

  为了父亲热爱的那片土地

  ■特约通讯员 张文恒 曹虎城 本报记者 欧 灿

  告别城市,走向雪山,陈璐的选择让常人有些难以理解。

  她已在2010年7月考取成都市广播电视大学,本可以在舒适、安逸的大都市从容规划人生。陈璐说,选择进藏当兵是因为我的父亲。

  陈璐的父亲陈大东曾是一名汽车兵,在雪域高原奔波了9年,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不知跑了多少遍。父亲把青春献给了边防,转业后仍然留在西藏军区汽车修理厂工作,直到陈璐6岁那年,他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

  父亲去世后,母亲简丽红没有再婚。10多年来,母女俩相依为命,也正是在生活的考验中,陈璐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在了解父亲的故事后,陈璐读懂了父亲:戍边军人用生命铸在风雪边关的丰碑就是一座精神高原,这是一种没有海拔的高度,只能用心去体味、去丈量。

  听说父亲曾经服役的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在家乡征兵,陈璐马上告诉了母亲。那一夜,简丽红翻出丈夫的照片,再次讲起当年的故事,母女俩相拥而泣。第二天,陈璐就跑到征兵办报了名,要求到父亲生前战斗过的雪域军营服役。亲朋好友闻讯都来劝阻简丽红:“你咋还让女儿去西藏当兵?”简丽红只是淡淡地回答:“娃娃自己想去,因为她爸爸在那里。”陈璐的回答则更坚定:“只要骨子里注入了一种情感、一种信念,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怕。”她说,她愿成为一朵生长在高原的格桑花,静静地绽放青春的美丽,为了父亲,也为了父亲热爱的那片土地。

  钟誉霖——

  我是全家第18名军人

  ■杜 鹏 本报记者 郭丰宽 特约记者 陈伟平

  提起拉萨警备区某团新战士钟誉霖,大家都觉得他不像新兵。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队列训练,他都干得有模有样。“部队的情况你咋这么熟悉?”许多新战友忍不住问他,“钟誉霖,你以前是不是当过兵呀?”

  他们的判断显然不对,钟誉霖2010年6月刚刚高中毕业,是名副其实的新兵。

  之所以这样“熟悉”,是因为他出生于军人世家。钟誉霖的爷爷钟世泽是一名工程兵,参加修筑了闻名中外的川藏公路。他的大伯当过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姑父现在驻藏某部服役,叔叔、婶婶都是转业军人。

  可以想象,钟誉霖从小经常听到的,就是部队战友之间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是部队的纪律、军人的使命。所以,钟誉霖从小就立志从军。看电视,他最喜爱反映军营生活的故事片;与伙伴玩游戏,他最喜欢扮演“红军”,他常对小伙伴们说:“等我将来长大了,要像爷爷和爸爸他们一样,到部队去扛枪报国,守卫祖国的大门。”父母很欣赏儿子的志向,他们都是登山爱好者,经常带儿子去爬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让他从小就经历高原的风雪。

  愿望在新年到来前实现了。2010年11月,钟誉霖接到了入伍通知书。爷爷从他手中拿过通知书一看,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孩子,你是全家第18名军人,这一来咱们祖孙三代人都在西藏当过兵了,你是我们的骄傲!”临行前,家里所有当过兵的亲戚都赶来为钟誉霖举行欢送会,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钟誉霖把他们的期望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现在每天熄灯前翻一翻,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

  范梓峻——

  当好兵是一生的财富

  ■本报记者 郭丰宽 特约通讯员 曹虎城

  林芝军分区新战士范梓峻性格直率,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到西藏当兵时,他的回答与其他西藏军人的后代不同:“我想在这里得到锻炼,父亲说以后要把几百万元的公司资产交给我管理,前提是必须到西藏当兵,而且必须当一名他认为合格的高原兵。”

  当年,范梓峻的父亲从西藏退伍后白手起家,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到今天他的建筑公司拥有四五百万元的资产。

  高中毕业后,范梓峻随父亲在公司打拼。母亲对父亲说:“你一辈子奔波劳碌,现在儿子大了,不如把公司交给他管理,你坐镇把关就行。”

  “他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能挑起这副担子吗?”父亲想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向全家人宣布了一个决定:“梓峻要想继承这份家业,必须像我一样到西藏当几年兵,经过高原部队的锤炼,我才能放心让他接我的班。”

  其实,范梓峻从小就崇拜军人。他父亲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仍然保持着军人作风:吃饭时要求不能有声音,每天早上起床晨练,做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逢年过节,父亲都会邀老战友“喝一杯”,一起聊当兵的日子,聊战友间的生死友情,给范梓峻留下了深刻印象。

  “部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父亲为什么对部队的感情那么深?他为什么常对我说,当兵的历史是一生的财富?”范梓峻对军营充满了好奇。

  范梓峻穿上军装离开家乡时,父亲送他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我就是把你送到天上,你也见不到彩虹。

  索朗达杰——

  到阿爸老连队来当兵

  ■李昆泽 何思洁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文恒

  藏族青年索朗达杰来到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比其他新兵更加兴奋,因为他的军旅生活将要在阿爸格桑罗布曾当过7年兵的连队开始。

  格桑罗布是一名1974年入伍的老兵,他经常向儿子讲起在边防连队的经历。索朗达杰至今还记得,阿爸说那时候连队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只能吃脱水干菜,有时一个月都洗不上热水澡,可官兵们的干劲却很足。特别是有一次,暴风雪吹断了通往驻地县城的唯一一条电话线,阿爸自告奋勇要求承担检修任务,一个人顺着电线杆在雪地里走了一整天,回到连队后好几天,双脚都不能下地……从阿爸轻描淡写的叙述中,索朗达杰感受到阿爸心中的自豪和对那段苦乐人生的怀念。那一刻,他觉得阿爸真伟大。

  高考落榜后,索朗达杰背着家人偷偷报名参了军,直到顺利通过体检、政审,才告诉阿爸。格桑罗布得知后欣喜不已,更没想到的是,儿子到部队后居然分到了自己原来当兵的连队。他在电话中大声喊道:“儿子,咱们现在是一个连的战友了,好好干,别给你阿爸丢脸!”

  索朗达杰告诉阿爸:连队以前的木楼变成了钢筋水泥营房,还有塑胶篮球场、阳光棚和鱼塘。连队开饭也不像你讲的那样,大家围在一起抢面条,而是实行分餐制。刚进寝室,班长就过来为我们铺床、递开水,连队真好。

  从父亲激动的话语中,索朗达杰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定要当个好兵,因为阿爸一直在注视着我,注视着他的老连队。”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