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华 吴弟伦 特约记者 刘逢安 本报记者 武天敏
2009年的夏日,共和国的大地、蓝天、海洋,呈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演兵图——
一年一度的海军“神电”演习、空军“红剑”演习和第二炮兵实弹发射演练,几乎同时拉开帷幕;武警机动作战部队奔赴雪域高原实兵演练,与海军第三批赴亚丁湾护航舰艇编队起航几乎同时进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演硝烟刚散,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军跨区机动演练烽烟又起……
然而,这如火如荼的练兵场景,只是冰山一角——
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这是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正在引领我们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以不可阻挡之势一路向前。
确立训练转变时代主题
2006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这是我军军事训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时代主题,深刻指出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
这一重大决策,揭示了军事训练的发展规律,明确了军事训练新的任务和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训练领域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撞开了人类战争新时代的大门。适应战争形态的新变化,我军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从那时起,我军的军事训练就拉开了由准备应对工业时代战争转向准备应对信息时代战争的序幕。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军事训练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是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演变而发展的。”我军军事训练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的正规化训练,到60年代的“大比武”、70年代的“三打三防”训练、80年代的合同战役战术训练、90年代的“科技大练兵”,军事训练改革发展的步伐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紧随战争演变、紧贴使命任务。
进入新世纪,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和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军委充实完善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了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引领军事训练进一步向信息化聚焦。
胡锦涛主席主持军委工作后,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发展大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赋予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使军事训练有了新的内涵和标准,必然要求军事训练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进一步拓宽军事训练的内容和领域,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为加速转变,总部紧锣密鼓,相继组织了全军兵种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观摩研讨、全军一体化训练试点成果观摩交流、全军院校长集训和复杂电磁环境下战法训法研练等活动,为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军委决定于2006年召开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为此,四总部组成5个联合工作组深入全军部队、院校进行广泛调研,对新形势下军事训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些单位还向军委写了专题研究报告……
这是一次统一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会议,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胡主席作出了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的重大决策。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决定》,四总部分别下发了贯彻落实军委决定的意见,对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军军事训练步入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新征程。
明晰训练转变顶层设计
训练转变有了目标,并不意味着转变有了明确的路径。明白了训练转变“是什么、为什么”,还必须弄清“转什么、怎么转”。
训练转变,呼唤顶层设计。面对千头万绪的难题,军委、总部相继组织了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专题集训、院校教育研讨班和军事训练科学发展座谈会,集智攻关深入探讨,逐步明晰了转变的顶层设计:
——以深化训练内容改革为核心,推动建立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科学体系。以创新联合训练内容引领诸军兵种训练内容改革,以合同战役战术训练内容改革带动各兵种专业训练内容改革,推进训练内容向多样化拓展、向信息化聚焦,推进训练重心向联合训练发展,推进训练标准向实战化贴近,构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适应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和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为主线的军事训练内容体系。
——以提高联合作战能力为主线,大力加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建立健全联合训练体制机制,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战略战役训练为重心,以战略训练引领联合战役训练,以联合战役训练带动部队联合行动训练,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支撑,按照谁主战谁牵头、谁参战谁参训的原则,搞好统分结合,确保联合训练有序展开、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作战思想、部队编成、组织指挥、素质能力的有机融合。
——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和抓手,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在实践层面深入发展。深入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训练特点规律,把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融入部队正常训练,加快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复杂电磁环境建设步伐,以首长机关、信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军兵种部队和通信、雷达、电子对抗专业部(分)队为重点,大力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研究性、对抗性、检验性训练,提高部队对未来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以培养联合作战人才为重点,加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把联合作战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院校训练任务分工,加大军兵种交叉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联教联训,构建分工明确、逐级递进、相互衔接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领域专门人才和新装备关键岗位人才培训体系,探索建立作战部队指挥员、院校教员双向选拔交流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提供有力支撑。
——以信息化条件建设为基础,发展适应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训练手段。重点发展以训练基地和院校作战实验室为依托,以训练模拟系统为主体,以军事训练信息网和信息资源为支撑的信息化训练条件,推动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由辅助手段向基本手段、由单一运用向复合运用、由设置简单条件向设置复杂条件发展。
明晰的训练转变“路径设计图”,为全军推进军事训练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树起了科学有序、正规发展的路标。
推进训练转变创新实践
在这场深刻影响人民军队未来发展走向的训练转变浪潮中,军委总部、各大军区、军兵种高级将领以高度的使命意识主动谋变革、思转变,带领各级领导机关率先转变,实施了一系列推进训练转变的创新举措,在全军迅速兴起了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
胡主席和军委、总部首长深入训练现场调研指导,各大单位主官直接筹划组织重大训练活动,党委常委集体到一线参加训练,各级司政后装机关心系训练。从将军到士兵、从机关到基层,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装备蔚然成风,群众性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轰轰烈烈,谋打赢、钻打赢、苦练打赢本领成为广大官兵的价值追求,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军精武”先进单位和个人。
总部选择8支有代表性的新装备部队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试点,全军围绕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理论、指挥控制、兵力运用、火力打击、电磁防护、综合保障等问题,深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战法训法研练。
总部以组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战略演习为起点,组织一系列重大战略演习,开创了我军战略训练先河。以提高部队联合行动能力为重点,总部相继组织“砺剑”系列全军性联合实兵演练,探索实践大规模跨区机动演练,各军区、军兵种依托训练基地大力开展对抗演练,积极展开联合训练,各军区、军兵种之间形式多样的训练交流成为我军训练常态。
3年多来,我军迅速出现了许多上至总部机关、下到全军官兵均耳熟能详的训练转变“代表作”,训练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景观——
训练理论创新空前活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取得累累硕果;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法规不断完善,新一代作战条令即将出台,军事训练条例及配套法规修订工作全面启动;训练考核改革持续推进,适应形势任务需要、体现各军兵种特点、反映专业岗位特色的训练考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训练保障条件明显改善,以训练基地为重点的信息化改造初见成效……
大单位擎旗攻坚,改革创新热潮奔涌,亮点频现:沈阳军区的“训练问责制”,北京军区的“训练教学责任制”,兰州军区的“建立战斗力评估长效机制”,济南军区的“设立战区联合训练领导机构”,南京军区的“整旅整团实兵自主对抗演练”,广州军区的“培养新型教练员”,成都军区的“空地一体化训练改革”,海军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战法训法系列演练”,空军的“军事训练领域三项整治”,第二炮兵的“基地合成训练有素”,武警部队的“处理和慑止危及公共安全紧急事件行动演练”……
纵观全军,训练转变探索之路已伸向陆海空天电,延伸到训练理论、训练组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考评、训练保障等各领域,并以迅猛发展之势,冲破许许多多有形无形的壁垒。三军部队共建共享新一代信息化作战指挥平台,将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和综合保障等系统铰链在一起,加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与此同时,中外联合军演由战术层次、小规模、双边演习逐渐向战略战役层次、大规模、多边演习发展。中外军事训练交流,空前拓宽了全军官兵的视野,将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置于环球大平台。
昭示训练转变发展方向
2008年,全军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试训进入高潮。163个试训师旅级单位,大多是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如此众多的精锐部队投入同一场改革实践,在我军训练史上堪称奇观。
此次试训,全军部队新创造络绎不绝。陆军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力量体系化的特点,确立了内集外联、体系集成的训练思路;海军探索了个人岗位训练、平台(分队)整体训练、实战化训练有机衔接的组训机制;空军创新了对抗性考核评定方式;第二炮兵推行了部队按战时编组训练和“三支队伍”专业技术“五步”训练法等;武警部队走开了首长机关训练网络化、机动部队训练基地化、特战分队训练模拟化、执勤分队训练小型化的路子……
这些成果,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特征,为部队现阶段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全军活跃的训练转变探索,催生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破土萌芽。2008年6月总参颁布的1522本训练大纲,广泛吸纳了近年来全军部队训练改革新成果,初步回答了信息化条件下“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为我军现阶段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提供了基本依据,是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2008年7月,全军举办了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新大纲集训,培养了一大批按纲施训的“明白人”。年底,总部召开全军开训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级领导机关15万余人参加,吹响了全军按新大纲施训的号角。
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军部队开始严格按照新大纲施训,标志着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3年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实践,浓墨重彩,波澜壮阔,昭示着我军军事训练的发展方向——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任务,军事训练必须增强多样性,不断拓宽内容和领域。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军事训练必须突出技术性,不断增大科技含量。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特征,军事训练必须增强整体性,大力发展诸军兵种联合训练。信息化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较量愈发突出地表现为以智能为核心的官兵综合素质的较量,军事训练必须坚持主体性,全面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内容更加多样、组织实施更加复杂、方法手段要求更高,军事训练必须提高科学性,积极探索新模式。
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既是紧迫任务,又是长期过程,必须坚持使命任务牵引,把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作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根本目的;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军事训练各领域各方面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军事训练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推动军事训练向规范化、精确化方向发展;必须积极探索集约化保障模式,增强军事训练保障的整体效益。
强军务必兴训,兴训务必从严。必须进一步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始终坚持从信息化条件下实战需要出发,严格、科学、正规、扎实训练部队,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度和更好更快的步伐加速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
钢铁洪流出高峡,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或许,我们可以预言,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最大历史贡献,尚在训练领域之外。它打造和磨砺的,将是焕然一新的中国军队、面貌一新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