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12月31日消息,岁末年初,中国测试第五代战机的传闻在国际上掀起一波热潮,各国媒体纷纷对此做出猜测,有怀疑,也有赞叹。在与中国有着长期军事合作关系的俄罗斯,关注“中国五代机”话题的媒体得出结论,称中国五代战机“尚不成熟”。
俄新社12月29日发表了军事观察家伊利亚□克拉姆尼克题为“中国的第五代战机”的文章。文章指出,专家和军迷在看到高速滑行的中国新战机的模糊照片后,得出了“中国开始试验自己的第五代战机”的结论。这种被称为J-20的飞机,将与美国的F-22和俄罗斯的T-50展开竞争。
不过,文章对“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于造出自己的第五代战机”存在疑问,称许多人将J-20称作“俄美第五代战机的混合体“,但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中国近20年在战机制造领域与俄密切合作。中方并不想简单利用或整合俄方技术,而是试图在合作过程中研发自己的技术。而中国在研发新战机方面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将取决于发动机、材料、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等若干因素。
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战机将使用哪种发动机。通常认为,量产飞机上将使用大推力的WS-15发动机,但目前这种发动机还在图纸上。此外,中国还无法仿造和自行生产AL-31F发动机。它们装配在苏-27及其改进型飞机上。俄罗斯将发动机拆开来提供给中国,中国只是进行组装和调试。歼-10战机上也使用了AL-31F。以WS-10为代表的同类中国发动机在寿命上暂时还赶不上苏联原型发动机。
材料问题同样重要。第五代战机一个突出性能是隐形性更好,它应使用现代化合成材料。但迄今为止,中国航空工业尚未大规模运用这种材料。中国研制和生产现代化航空合成材料的能力是个疑问。
在电子设备方面、首先是雷达,中国的技术发展状况与发动机差不多,那就是自主研发品仍然远逊于俄罗斯和欧美同类产品。因此,中国不得不继续进口。目前,在中国的所有战机中,俄制苏-30MKK拥有最好的雷达,中国未来的战机雷达多半将以俄罗斯雷达为基础研制。至于其性能与俄美未来雷达会有多差别,现在只能猜测。
至于机载武器,中国过去同样以模仿为主,空军的制导武器主要是模仿美国、以色列和俄罗斯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原型产品。而即便获得国外原型成品,中国也要为制造新一代制导武器花费不少时间。同时应考虑到,主要的现代化武器(包括航空武器)生产国越来越不愿与中国分享先进技术。
综上所述,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中国研制同代国产飞机总比领先国家晚15至20年。第三代机和第四代机如此,第五代机显然也是这样--J-20比美国的YF-22(F-22A的原型机)晚了近20年,比俄罗斯的米格1.44晚17年,比苏-37和苏-47晚14年。
中国的新飞机是将要量产的原型机(届时第五代战机将在未来10年内服役),抑或只是技术样品,量产要等到15至20年后,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推测其在国际市场上将占据的分额。依照中国历来的做法,很可能会制造出相当实用的“成熟”第五代飞机的同类机,并以比俄美便宜得多的价格卖给中亚、中东、拉美、东南亚和非洲国家。
不排除J-20的出口型和供应本国空军的机型会配备进口武器,包括俄制武器。此外,几乎可以确定,至少在今后二三十年里,中国将不得不继续从国外采购现代化行航电设备。尽管中国航空工业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并未消失,只是略有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