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亚太安全困境深化 军事动作致情绪性反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1日 11:35  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 ]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黄靖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黄靖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柯庆生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柯庆生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朱锋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朱锋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编者按】

  今年以来,中国周边亚太地区出现新的紧张趋势。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多次进入黄海海域进行军事演习,导致中美两国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而9月份发生的日本扣押中国渔船导致的钓鱼岛危机,令中日两国关系骤然僵硬。此外,中国与韩国的关系也因为天安舰事件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变得更加不确定。

  12月10日至11日,来自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的权威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共同探讨了当前亚太地区出现的新局势,以及可能的危机和挑战。

  据主办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介绍,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亚太秩序与中美关系”,是“五校亚洲安全研究合作项目”的第二次研讨会,该项目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关系学院时任院长安-玛丽·斯劳特教授和约翰·艾肯伯里教授于2008年发起,旨在构建跨区域研究网络,针对亚太地区局势、多边安全合作、地区机制建设等重大战略性议题,进行定期探讨和联合研究。《国际先驱导报》选取了与会者中六位权威学者具代表性的观点,以飨读者。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邓好雨 马妍 发自北京

  王缉思:亚太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东亚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多的可能性,我只列举其中的几项:一是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目前各国正在深化经济合作,包括财政金融领域的合作。二是能源和气候变化议题。三是民族和宗教问题。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多样性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新疆问题,以及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多样性。四是两个“国家统一”问题。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以及南北朝鲜的统一。五是这一地区出现了大国之间的权力较量,特别是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先前的传统大国对抗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也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我们还会发现,在这一地区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军备竞赛。六是地区的“权力平衡”正发生变化。有人说,亚洲在发展,西方世界在衰落;也有人会强调中国的崛起与美国、日本实力的相对衰落。这种说法真实与否,将对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七是这一地区还有尚未解决的领土纠纷,海上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同时也存在爆发战事的可能,正如朝鲜和韩国之间的相互炮击。八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值得密切关注的国内政治变化,从印度尼西亚到缅甸,再到朝鲜,这些国家的国内政治变化,将给地区事务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主要国家的外交决策也日益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甚至是控制。

  可以说,当前的亚太地区形势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本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地缘政治组合两者之间的脱节,让人感到诧异。比如说,我们看到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美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又显得举足轻重。经济一体化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区域安全合作呢?

  黄靖:当前国际体系不能满足亚洲发展需要

  亚洲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但问题在于,亚洲将会以何种方式实现崛起?我认为,亚洲的崛起是在融入而非挑战现存国际体系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融入现存国际体系的亚洲崛起,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呢?

  首先,这种崛起会使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得以实现。在亚洲整体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亚洲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复合依赖程度也将进一步增强。此外,这种融入式的崛起使得亚洲的崛起会呈现出一种和平特征,而且至今为止现实情况都证明亚洲的崛起是和平的,和平对于亚洲自身的发展以及世界的稳定和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亚洲崛起也使亚洲自身和整个世界面临一个重大问题。也就是说,当前亚洲正在努力融入的这个国际体系,并不是由亚洲自己作为主要参与者创造的,或者说当前这个国际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亚洲发展的需要。这个肇始自西方的国际体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经济方式,而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或者市场的力量发展自己的经济,正是亚洲国家目前孜孜以求的目标。此外,这个国际体系是由西方民主国家创造、维持并领导的。

  因此,当亚洲处于不断强大的进程中时,西方和亚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西方来说,这种挑战在于如何补偿和适应亚洲的崛起;对亚洲国家而言,挑战在于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和平地发展壮大,并能够成为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贡献者而不是破坏者。对于两者来说,能不能应对这种挑战都是极为重大的考验,当然还没有人能够确知未来会是怎样。

  马凯硕:权势大转移数百年未遇

  假如是在两年前,或许所讨论的内容就会是各种和谐和令人愉悦的关系。但当前,几乎是所有人都能从这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各种状况中看出,突然之间,亚太地区安全中又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就在我们眼前。

  我可以保证,许多重要的事情将要留待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接手完成,当然我不确定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们将会发现,数百年未遇的权势大转移将在未来十到十五年间发生,如何应对这一重大的权势转移,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

  朱锋:地区“安全困境”正在深化

  当前的亚洲安全问题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

  就积极的一面来说,在朝鲜问题上,没有一个国家想要“折腾”。有关国家领导人的主流想法是要和平、要稳定。诸位可能也感觉到了,中美关系之间似乎有些争议,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真实意图,中国国内也进行了讨论。但在我看来,中美两国没有一方想要扩大地区的不安全和不稳定。

  另一个积极现象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在增长,这是区域贸易、投资、人员交流实现新突破的前提条件。经济的相互依赖,可能或迟或早地缓解各国竞争性的安全关切。

  再看看消极的部分。首先是地区“安全困境”正在深化。美韩军演以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进入黄海,这些确实令中国的警惕性有所上升。但应该思考的问题是,这些军事动作到底会给中美关系和地区安全造成什么切实的影响?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一旦这些军事举动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一种国家之间的情绪性反应就会出现。于是,我们看到,当前中美之间许多消极情绪的互动正在螺旋式上升,两国关系紧张也随之出现。

  其次,我们也看到了利益的竞争性碰撞。例如,中国反对美国在中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而美国人觉得这是自己的航行自由,没什么大不了的。双方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偶尔出现的海洋安全冲突呢?这不仅仅是遵守法律的问题,关键在于双方如何认知彼此之间的权力对比变化。

  第三,亚太地区安全局势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间的关系会不会更具对抗性?我想,对于这些问题还存在不一致和不明确的看法,或许,我们正站在地区安全局势正要发生重大变化的边缘。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各自努力,确保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柯庆生:美国不靠中国的“失误”团结盟友

  坦白地说,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亚太地区出现了不少不太对劲的状况,在很多问题上出现了紧张情势,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在过去的一年半中,中国的外交政策,无论是在全球层面还是在地区层面,都面临较大的挑战。与2008年之前的那段时间相比,中国的外交显得不是那么有力和灵活。

  值得指出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8年前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增长的同时,通过非常成功的外交政策与所有邻国都建立并保持了积极的关系。能做到这一点,中国非常了不起!因为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实力的增长会造成邻国的烦扰、不适和不信任。在实力增长的同时又能让邻国安心,中国的外交官真是功不可没。

  我认为,中国外交的成功不仅于己有利,还会使所有国家获益,这绝不是零和博弈。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对大家都有好处,包括美国在内。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坏事,当然也许会有一些美国人认为这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来,美国就会更容易地加强与别国的同盟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不能让人接受的,无论如何,美国总是可以加强同盟关系。换言之,我们的同盟关系有着坚实基础,我们不需要借助中国的“失误”将我们的盟友团结起来。这样做既不必要,也不值得。

  约翰·艾肯伯里:未来将是一种讨价还价式的中美关系

  大概所有人都会承认,旧的世界正在向一个新的世界转变。但是有些旧的东西是好的,比如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关系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有助于保持该地区的稳定,这为该地区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主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对于未来的亚太秩序,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观察,我认为,这个地区将部分地保持旧的秩序,比如安全秩序。中美之间也会在共处的磨合期中不断地讨价还价。虽然地区结构正在发生某些变化,但如果中美以及其他国家能够意识到这种变化的复杂性,我想各国还是可以找到一种和平发展的共存方式。我不太相信中美两国有哪一个国家会崩溃,也不相信有哪一个国家会退出亚洲,将来更可能出现的是一种讨价还价式的中美关系。

  美国会接受一个在亚洲拥有更多权利、更大声望并负担更多责任的崛起的中国,而中国也会承认美国在东亚的深层战略利益,包括美国和亚洲国家的安全关系。现在关键的挑战是,构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安全困境、有效管控各种危机同时规范各种竞争的地区机制。

  地区机制可以帮助有关国家降低彼此间的不信任和冲突,减少误解和误判。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自身实力继续增强的同时避免有关国家对中国采取“制衡”措施,一种扩张性的军事政策和过度自信的外交政策或许会造成一种“自我包围”的结果。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战略 盟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