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专家称驻日韩美军调整系错误对朝鲜有利(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 10:22  青年参考
12月7日,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雾岛演习场举行地面战联合训练开始仪式。此次训练共有日本陆上自卫队550人、美国海军陆战队230人参加。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12月7日,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雾岛演习场举行地面战联合训练开始仪式。此次训练共有日本陆上自卫队550人、美国海军陆战队230人参加。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本报特约记者 李萌

  为期8天代号为“利剑”的美日联合军演从12月3日开始,其“作战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西南诸岛,而且规模是刚结束美韩军演的6倍。尽管美日双方都说演习是“例行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但选择朝鲜半岛局势趋于复杂之时机,却也别有深意。

  美日演练两大科目各有所指

  从3日开始的美日联合军演,有韩国军方派出的观察员全程参与。7月末,美韩在日本海的“不屈意志”演习,也邀请日本自卫队派出观察员全程参与。朝鲜《劳动新闻》报4日发表评论称,美日韩在拼凑三角军事同盟。

  《日本时报》4日报道,此次美日联合军演中,日方出动3.4万自卫队员、40艘舰船、250架战机,美方则动用1万名官兵、20艘舰船和100架战机。这是日美两国自1986年以来第10次举行联合实兵演习,也是双方从那时起的最大规模联合军演,其“作战区域”从日本的北海道一直延伸到西南诸岛。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指挥官霍克·卡利斯勒中将说:“通过举行‘利剑’这样的演习,美日双方将强化联合应对21世纪新型挑战的能力。”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说,这是两年一次的军事演习,当然要考虑周边安全保障环境的变化情况,但该演习不针对特定国家。

  从日本共同社披露的“利剑”演练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两部分,即拦截弹道导弹和“离岛”防御。在演习中,部署在日本海的“宙斯盾”驱逐舰将使用“标准-3”海基拦截导弹,与部署在北海道至冲绳的“爱国者-3”陆基防空导弹协同作战,以摧毁袭击日本的弹道导弹。对这项科目,外界分析显然跟朝鲜有关。

  在巴林参加安全会议的日本防卫省次官肇广田(Hajime Hirota)5日对英国路透社说:“自延坪岛炮击事件后,日本感到来自朝鲜的威胁更加明显。为此,日方将加强与美韩的防卫合作。”目前,朝鲜的中程弹道导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其射程能覆盖日本全境。

  “利剑”军演的另一项核心科目在冲绳以及西南诸岛海域展开。美军参演兵力是刚结束美韩军演的“华盛顿”号航母,日方则派出吨位堪比轻型航母的“日向”级直升机母舰(可搭载11架直升机),它们主要进行反潜和防空演习,目的是击退敌国对“离岛”(远离日本本土的岛屿,指将中国钓鱼岛涵盖在内的所谓西南诸岛)的入侵。

  美专家:驻日韩兵力调整有问题

  针对当前的半岛局势,美智库“企业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迈克尔·马萨在《洛杉矶时报》撰文称,避免爆发新的朝鲜战争最好途径就是持续施加军事压力,慑止朝鲜可能发起的挑衅。近10年来美军驻日韩兵力的调整是一个大错误,因为这给朝鲜发起挑衅提供了契机。

  马萨说,在本世纪初,驻韩美军有2.75万人,但现在还剩两万人,而且从半岛撤出的都是战斗部队,一些步兵、坦克和榴弹炮已永久性地离开了韩国,驻韩美军的基地也陆续南迁。这样做的原因竟然是朝鲜发展核武器以及在三八线集结重兵,这分明显示美军在朝鲜的威慑下退缩了。此外,根据驻日美军的调整计划,到2014年,8000名驻扎在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将迁往关岛。平壤最乐于见到这样的调整,因为两栖战力强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远离朝鲜,大大削弱了美军应对东北亚危机的能力。

  马萨认为,五角大楼应立即取消海军陆战队迁往关岛的计划,还要把部署在加州彭德尔顿兵营的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队部署在关岛。这样的话,在冲绳的第三远征队加上在关岛的第一远征队,共1.6万人。此外,驻韩美军应立即停止削减计划。尽管增加驻军会有政治和经济成本,但在朝鲜的威胁下,这些障碍很容易克服。

  看起来似乎与马萨的建议不谋而合,美国海军官方网站称,“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夏洛特”号12月1日驶离珍珠港开赴西太平洋。该潜艇指挥官理查德·扬恩上校说:“刚经历6个月维修的‘夏洛特’号目前处于最佳状态,能履行赋予它的多种使命。”“夏洛特”号1994年服役,1995年部署于夏威夷珍珠港。该艇能遂行反潜、反舰、编队作战、特种作战,以及搜集情报、侦察监视、后勤支援等多种任务。美国海军仍然像派出“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开赴西太平洋一样,说“夏洛特”号核攻击潜艇赴东亚是执行“例行的海上安全”任务。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驻日美军 驻韩美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