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罗斯派出精干人马追杀叛逃美国出卖同事间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 08:51  新京报
6月30日,俄美间谍风波发生时,美媒体的报道,封面标题为:我们的间谍。一名俄高级间谍叛变后,供出了10名同事。   6月30日,俄美间谍风波发生时,美媒体的报道,封面标题为:我们的间谍。一名俄高级间谍叛变后,供出了10名同事。

  12日,俄罗斯媒体援引该国情报部门官员的话说,俄罗斯已派出专人,准备捉拿甚至追杀俄驻美国间谍机构的负责人。此人被曝为双重间谍,不但叛逃美国,还出卖了其在美国的10名同事,导致俄在美间谍网损失惨重。

  总统称要吸取教训

  俄媒体爆料称,情报部门方面已经认定,此前让俄10名间谍遭美方逮捕的“内鬼”正是俄罗斯在美间谍网负责人谢尔巴科夫。报道称,谢尔巴科夫已经秘密前往美国,行踪还不为外界所知。谢尔巴科夫是近20年来,叛变美国的俄最高级别情报人员,给俄罗斯情报工作带来了巨大伤害。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2日在韩国首尔出席G20峰会间隙,也证实了此事。他说,“这对我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闻,发生间谍风波后,我就知道了此事。”

  梅德韦杰夫还说,这件事对俄罗斯情报部门来说,是一件应该反思的事情。“必须要吸取教训。”

  他还透露,有关“内鬼”的情况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此前有报道称,俄主管间谍事务的对外情报局局长弗拉德科夫可能被解职,对外情报局也被编入该国另一情报机构——联邦安全局。但梅德韦杰夫称,还没有考虑过此事。

  可能藏身美国某处

  俄媒体12日透露,包括弗拉德科夫在内的俄情报部门高层对谢尔巴科夫“背叛自己的事业”感到十分恼火,已经派出一队精干人马追杀他。

  克里姆林宫一名未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该媒体称:“我们知道他在哪里。别担心,‘梅卡德尔’一直在尾随他。”

  “梅卡德尔”是前苏联的一名特工,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他曾以冰镐凿入后脑的残忍方式,秘密谋杀了在墨西哥生活的斯大林对头托洛茨基。

  根据媒体的分析,谢尔巴科夫很可能藏身在美国某处,并受美国当局的保护。

  但一名匿名克里姆林宫官员对俄媒体说:“这类人的命运已经注定,如今他们每天都会生活在恐怖之中。”

  有人称间谍案有诈

  不过,以俄情报机构为主题的畅销书《新贵族》作者索达托夫认为,有关谢尔巴科夫的情节“可能有假”。

  他说,俄在美间谍网不可能只交给一个情报机构负责。“还有其他的情报机构:俄军总参情报部和联邦安全局,他们都有权派出间谍。俄军总参情报部也有联络俄在美移民的传统。”

  索达托夫分析,俄各个情报部门间有竞争,情报互相保密,这意味着谢尔巴科夫不可能知道所有从事间谍工作的俄移民的名字,也不可能出卖了全部间谍。

  索达托夫称,这件事很可能是情报部门故意泄露出去的,目的是提高俄罗斯间谍的形象。

  (张乐)

  ■ 背景

  俄叛逃间谍多“意外死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将克格勃一分为二,建立了对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局。

  对外情报局主要承担了原克格勃的对外谍报职能,是当今俄罗斯进行情报工作的主要工具。特工出身的普京担任总统后,俄对外情报局的权限得到大幅提升。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是:2006年,俄罗斯议会批准对外情报局可以在国外搞暗杀行动,但只能针对“恐怖分子”。

  近些年来,发生多起俄罗斯情报人员在海外死亡事件,死因也蹊跷。

  俄对外情报局著名间谍特列季亚科夫在1995年4月至2000年10月间,曾以俄罗斯驻联合国媒体负责人身份,给美国中情局提供情报,并叛变留美,但他后来“意外死亡”。俄前特工托罗珀夫2000年叛逃到俄罗斯驻加拿大使馆,但今年4月,他在家中洗澡时身亡,据称死因是触电。(张乐)

  ■ 分析

  间谍案折射“梅普内争”?

  间谍叛逃事件曝光后,有分析人士称,背后可能有“梅普内争”的影子。

  美国媒体引述专家的话说,俄美间谍风波发展到如今,很可能折射出了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的明争暗斗。

  这名专家称,“梅德韦杰夫可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普京是间谍风波的最大赢家。特别是今年夏天,梅德韦杰夫访问美国之后就爆出间谍风波,令没有特工经验的梅德韦杰夫看起来无力处理此类事情。而普京随后则充分利用了此事,获得了更高的民意和人气支持度。”

  因此有分析人士称,梅德韦杰夫现在对“内鬼”加大了追查力度,对此发言也更多,似乎是想对外表明,是自己掌控俄罗斯情报界,而非普京。

  甚至还有分析称,俄罗斯再次派出“追杀小组”,可能意味着苏联时代令人谈虎色变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卷土重来。(张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间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