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鹏程
深秋时节,“使命行动-2010”集团军跨区机动演习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域展开。参演部队从空中、地面立体机动,多路开进,跨越战区,远程机动至数千里之外的陌生战场。
跨越,是此次演习的主题词。据统计,参演部队机动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几乎为我国陆地版图南北距离的两倍。然而,记者跟随参演大军一路走来深切地感到,这次演习中部队所实现的跨越,其实远远不止在跨区。
跨越,来自娴熟驾驭信息化作战平台的能力突破。此次演习,旨在全面锻炼提高参演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各参演部队从战役筹划阶段开始,就全程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调度千军万马,信息主导、体系破击、联合制胜的作战方式走出以往的理论研讨层面,变成活生生的现实。部队作战行动多级联动、异地同步、可视监控……一个个新景观让官兵深刻认识到:我们习惯称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其实并非远在未来,而是近在眼前。
跨越,来自实战化训练对部队作风的塑造。军事演习是部队训练的高级阶段,是战争的“预实践”。此次跨区机动演习,各参演部队全程坚持不设预案、不搞摆练,采取随机导调、现场“出题”的形式,在复杂信息环境、陌生地形环境和不同气象水文环境中摔打部队。一路激战,官兵尝到过胜利的欣喜,也领教过“牺牲”的悲壮,在跨越崇山峻岭地理距离的同时,也跨越了从和平到战争的心理距离。
跨越,来自直面问题的勇气与魄力。某参演部队作战会刚刚结束,担任演习导演的军区首长就当着总部指导组数十位领导和专家的面,一一指出该部作战方案中的纰漏,丝毫不留情面。部队机动至演习地域,面对记者“机动展开阶段部队表现有何亮点”的提问,一位将军脱口而出:“还是先说说问题……”在广袤国土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演习,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参演官兵这种敢于暴露问题、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超越胜负心障、时刻自我警策的魄力,令人由衷感佩。
跨越,来自“军营新生代”表现出的昂扬战斗精神。20多天高强度的远程机动和对抗演练中,80后、90后士兵那一张张涂抹迷彩表情坚毅的脸庞,那一双双似乎能喷射出火焰的眼睛,那一个个冒着炮火硝烟冲锋的身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纵观演习全程,参演官兵表现出“闻战则振奋”“遇险更昂扬”的战斗作风。一位首长评价说:“老前辈争扛红旗、争打主攻的作风回来了。对年轻一代军人充满信心,就是对中国军队的未来充满信心,就是对21世纪的国防事业充满信心!”
大战过后,万籁俱寂。当我们盘点这次跨区演习的收获,耳畔犹如回荡着我军军事训练转变铿锵步伐的时代足音。这次演习落幕之际,正值胡主席明确提出我军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的第5个年头。每年一小步,5年一大步。5年来,我们这支军队始终在跨越中前行,把种种挑战与困难踩在脚下,把一切犹豫与彷徨抛在身后,一路栉风沐雨、奋进开拓。在这条任重道远的征程上,一支支部队在默默赶路、衔枚疾走。其中,也包括没有参加这次演习,却身在这支大军中的你、我、他……
一次演习,几多跨越。我们应当相信,这次演习的收获,必将成为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宝贵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