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庆 本报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李 唐
讲解、演示、观摩、讲评……训练场上一招一式的切磋,让参加“蓝色突击—2010”中泰陆战队联合训练的双方队员不断加深彼此的了解。不同的生活习惯、训练方式、作战理念,也一点点影响着对方的思维。
记者在训练现场发现,与中方队员携带一个水壶不同,每名泰方队员身后都携带两个水壶。带两个水壶难道不影响行动的灵活性吗?这引起了很多中方官兵的疑问。经过翻译询问后得知,泰国地处热带,气候炎热,出汗量很大,泰军经过计算发现每天至少携带2升饮用水才能保证不发生脱水现象。而如果携带一个较大的水壶,在山区丛林间的行动必然受影响。因此,一次携带两个水壶,既方便又实用。
这给中方队员一个启示:行军打仗,有时不一定讲究多高的技术含量,简单、实用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果。“适合的往往就是最好的!”这成了几天来混编同训的中泰海军陆战队员在相互学习借鉴中获得的最大体会。
在基础射击训练中,中方官兵发现泰方的基础射击训练场与国内的训练场地设置有很多不同:队员无论使用手枪还是步枪射击,射手距靶都只有25米。这么短的距离怎么发挥步枪的作用?当中方队员提出这一问题时,泰方队员告诉大家:“实战中,很少遇到百米以上就射击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遭遇战,双方相隔不过几十米。这时,步枪的火力运用就不仅是远度和精度,有时先敌开火更为重要。”
这种理念在泰方设置的射击靶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泰国海军陆战队的射击用靶多为半身靶,其特别之处在于中心画有一个直径约为10厘米的计绩环,还标明了两大区域:一个区标注“死亡”,另一个区标注“残废”。平时训练时只要打在死亡区都是优秀,只有在比赛时才会用到中心的计绩环。
改变是为了更加适应,因为战场本身瞬息万变。记者注意到,每天实操训练开始前,泰方教官都会运用白色图板为队员们讲授理论,图文并茂的方式受到中泰双方队员的欢迎。授课时,一旦有队员提出不同意见或提出新的设想,教员会马上把队员的想法表现在图板上,并开展针对性讲解。
中方参训分队队长曹亮对此深有体会:“泰方在授课时没有固定教案,每名队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员先调动大家情绪一起讨论后,再标示出应对方案。便携的白色图板易写易擦,战场态势的变化情况很快就能在上面标示出来,非常适合官兵在野外环境中学习战术。”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泰方的军装都非常合体!一问才知道,这是在营区的裁缝铺里量身定做的!不仅如此,泰方官兵身上的佩带装具也没有完全统一。听泰方介绍,泰军除了枪械是部队统一配发之外,其他物品都是根据自身特点购买、携带的:有的人喜欢把匕首别在胸前,有的人喜欢把手枪固定在大腿上……
这些不同,或许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同一理念:适合的往往就是最好的!
(本报泰国梭桃邑11月6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