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袁鹏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宋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卡尔·塞耶 澳大利亚国防军学院教授、东南亚问题专家
【专家语录】
希拉里突然提出中美日三方会谈钓鱼岛问题,说明了美国亚洲政策动作很大、转变很快,很有创新性思维。这一点,中国要学习。
中国应该抛弃一个幻想,那就是通过自己主导的区域一体化进程,让东南亚国家都围绕在中国周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美国看得太重,我们的周边外交就会很困难,在紧要关头没有战略性朋友。
【主持人】本报记者 梁嘉文 于胜楠
中国对美国“回归”准备不足
《国际先驱导报》:10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了美国的亚太政策,并使用“前位外交”(Forward-deployed)一词来描述。你如何评价美国的这一政策?
袁鹏:希拉里的讲话还是比较平衡的,既强调了同盟国的关系,也强调了与新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用了相当的篇幅阐述与中国的关系,包括经贸合作、地区安全以及朝核、伊核问题等。实际上,美国还是强调与中国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对中美关系的客观描述。
可以预见,美国为了扮演好领导角色,它在相关领域、问题上,介入会更加主动、积极和深入。客观上,这会给中美两国共处带来挑战。另外,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会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构成潜在的不确定性。虽然谈不上围堵中国,但是会对中国构成巨大压力。
宋伟:不一定是“围堵”,应该说是“约束”。美国试图把中国置于一个自己主导的地区框架内,约束中国的行为方式,防止中国挑战美国的地区主导权。
在小布什总统执政时期,美国一度忽视亚洲。现在,它想回归亚洲,扮演领导者角色,目的是防止中国在亚洲一家独大。美国的强势介入,势必会限制中国的发展,中国想到解决的问题,比如跟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短期内已经难以解决。
时殷弘:美国现在的亚洲政策非常积极,在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印度,都表现得相当活跃。本来,谁都可以在亚洲开展外交,搞良性竞争,比谁交的朋友多。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能损害第三国的利益。然而,美国冠冕堂皇的官话背后,用心和动机都不厚道。比如,此次希拉里访问柬埔寨时公开挑拨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还有,对于湄公河开发问题上,她对流域相关国家说“下游的水位低了”。(言外之意是指责中国作为上游国家对湄公河的开发利用——编者注)。
但是,美国在亚洲地区又不可能跟中国全面公开对抗,中美还有合作的地方,比如在朝核问题上。实际上,美国利用中国跟邻国的紧张关系,在推进自己的亚洲外交。客观说,美国在亚洲干得比较成功。
卡尔·塞耶:1997年,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提出“新安全观”之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便取得巨大进展。中国成为了东盟的战略合作伙伴。随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得到了持续增长。在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的单边主义、全球反恐战争,以及不支持东盟的多边政策,使它疏远了很多东南亚国家。现在,奥巴马政府已经改变了政策,开始支持东盟的区域多边主义。而中国对于美国的这个“转向”,却毫无准备。
钓鱼岛问题不应让美国介入
《国际先驱导报》:针对钓鱼岛问题,希拉里突然提议美中日三方会谈。中国外交部已经明确表示拒绝。中国到底要不要加入三方会谈呢?
宋伟:当然是不谈为好。很明显的道理,美日两国是盟国关系,而中美只是伙伴关系,关系的性质完全不同。如果加入当中,中国肯定处于不利的劣势。争议不一定要通过美国介入的方式来谈,可以是中日双边谈。三边会谈的结果,只能是约束中国。中国完全可以在这个问题上保留自己的自由权。在时机不成熟的时侯,不管是谈判,还是冲突,都没有太大意义。
同样,对于扩大了的东亚峰会,中国作为地区参与者之一,也没有必要太过积极,更没有必要为整个地区的合作投入太多的精力。通过区域一体化合作来解决问题,可能性不大。事实上,因为美国的强势介入,问题的解决变得已经不太可能。
时殷弘:绝对不可能。第一,除了丧失主权的国家,世界历史上的领土争端从来都是由双边来解决的;第二,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有偏袒,它公开支持日本的立场,希拉里两次向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表明,《日美安保协定》适用于钓鱼岛。美国的这种态度,成为了日本强硬派的支点,加剧了改善中日关系的难度。希拉里的提议,只是美国的单方面想法,中国明确表示了钓鱼岛是中日两国的事情。
中美在亚太并非没有利益重叠
《国际先驱导报》:美国的亚洲政策强调三个目标:改善地区安全、实现地区经济繁荣,以及促进美国的价值观。当中,有跟中国重叠的共同利益吗?
袁鹏:有共同之处,也有矛盾之处。在经济上,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必须依靠庞大活跃的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中国也需要包括美国的亚太市场。实际上,中美已经形成了经济关系的利害共同体。
在安全上,中美有相近之处,双方都希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防止核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但也有冲突的地方,尤其是在海洋领土争端上,美国的立场与中国相悖。在地区安全理念上,亚太是以双边同盟为支撑,还是依靠多边合作,两国亦有分歧。
时殷弘:如果说跟中国有重叠的地方,那也是美国最不愿意认真去做的经济方面了。在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的影响力最小。过去,美国一直不希望促进亚太地区的多边机制,担心影响自己跟盟国的关系。但现在,美国快速加入东亚峰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多边机制的兴趣变得更加积极了,甚至比中国都要积极。再联系上希拉里突然提出中美日三方会谈钓鱼岛问题,说明了美国亚洲政策动作很大、转变很快,很有创新性思维。这一点,中国要学习。
中国应该有外交战略大布局
《国际先驱导报》:自今年“天安舰”事件、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以及当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以来,中国面向海洋方向的周边外交形势,变得紧张起来。那么,面对美国的强势介入,中国应该如何“出拳”化解,扭转周边外交的被动形势。
宋伟:中国应该要冷一冷对地区一体化的热情,因为美国的强势介入,中国想做成的事,事实上已经很难做成了,就是做成了,那也不一定符合中国的需要。对于东亚峰会等政治安全性质的机制,中国的态度要慎重一些,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体的双边关系上,把工作做扎实,双边关系要避免过早地涉及主权领土争议。
降低对地区多边机制的热情,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中国要积极推进,还有跟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也是如此。因为经济合作,不涉及安全竞争、地区领导权,更不涉及双边领土纠纷,中国可以通过经济合作,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应该抛弃一个幻想,那就是通过自己主导的区域一体化进程,让东南亚国家都围绕在中国周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越这么做,只能招来越多的反感。
卡尔·塞耶:对于西方人来说,在你提到的那些问题中,中国的回应方式引起了很大的震惊和警戒。中国似乎过于自信和武断。中国的行动,重新燃起了这些国家对中国威胁的潜在恐惧。一直以来,中国试图出售其“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的理念,但最近的外交实践极不理想。
要化解紧张的周边外交困境,应对美国的亚洲政策攻势,中国必须在三个主要问题上做出决定:中国希望如何与美国合作;中国希望如何促进自己的南海主权要求;中国是否会在南海执行2002年达成的《南海各方行动宣言》。
时殷弘:我们不要总是抱着“对美外交是重中之重”的观念了,重点没有错,但是究竟需要多重?值得思考,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美国身上。
最近,中国在当前周边外交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显著加强了对欧洲的外交力度。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对越南采取了忍耐态度。这些都是对的。如果把美国看得太重,我们的周边外交就会很困难,在紧要关头没有战略性朋友。
当前,美国的亚洲外交干得很成功,奥巴马、希拉里以及国防部长盖茨频繁访问亚洲国家,去那里微笑,表现得很努力。因此,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人到柬埔寨去访问,有一个全局观念。中国也应该有一个全局观念,有一个战略思维,在想到华盛顿的同时,还能想到布鲁塞尔,想到新德里……心中要有一个大棋盘。
美国做得最多的是战略性举动,在经济上发言最少。中国要化解压力,经济合作一定要搞好,这是中国的优势。有些事情需要耐心,做它个20年、30年,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但是要破除一个迷信,那就是经济影响能自然转化为政治战略影响。经济要做好,外交也要跟上,背后更要有一个大战略。
希拉里亚太政策讲话摘要
——奥巴马政府为加强美国在亚洲参与的主要手段所采取的步骤:我们的联盟、我们的新生伙伴关系和我们与区域性机构的合作。
——我们正在从事可被称之为的“前位”(forward-deployed)外交。我们通过三条主要路线发展前位外交:第一,打造未来的亚太经济;第二,保证地区安全;第三,支持加强民主体制和传播普世的人的价值。
——我们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居于首位,这是我们在亚太地区进行接触的基石。
——目前,两国都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利益和我国的利益从根本上是对立的。他们以零和计算方式看待两国关系,即无论何时一方取得成功,另一方就必然失败。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看法。在21世纪,美中两国互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对手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我们在亚洲的军事活动是我们展开全面接触的一个关键部分。通过将它们与前位外交和发展方针平衡与融合,我们就能处于保障自身利益并增进共同利益的最有利的地位。
——我们将会推动一套总体目标: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能力,改善安全,扩大繁荣,促进我们的价值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