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军工企业面临空前挑战 转型势在必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 09:25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 (新华军事评论员 郑文浩) 军工企业,一直都是世界大国都非常重视的战略支柱性产业。然而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军工企业在军火交易表面繁荣的现象之下,却始终面临空前的危机挑战。世界范围内军工产业的大改组、大整合和大改革已势在必行。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建造著名“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舰的乌克兰“海洋”造船厂,正翘首以待中国能够购买这种大型两栖登陆作战装备。因为不但全厂800人现在已经举步维艰,而且费奥多西亚市上下都期待着向中国出口军用气垫船,因为城市的经济支柱就是“海洋”造船厂,该厂周围围绕着大批配套企业。如果中国真能下单,就意味着费市的经济将有一个大翻身。

  整个一个市,都要靠一个造船厂来养活。有人说,这就是典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造就的一个怪胎。当然,苏联的经济体制确实存在着僵化、条块分割的特点。但从军事工业来讲,装备生产的保密性和政府采购的特点,也决定了军工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

  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对其国防工业全局也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设想是市场决定资源的最佳配置;另一种则认为美国国防工业经济是前苏联以外的最大计划经济。有专家曾经总结了美国军事工业的几大特点:例如既定项目由少数大公司包办、价格独占、国防部必须每年把国会拨款如期用掉、不受供求关系影响等一些特点。这些都是和市场经济的行为逆向而行的。其实,除了美国,这些特点都多多少少存在于其他国家。

  归根结底,军工产业的根本特点是国家“消费”。然而一旦国家消费能力不足,军工企业的困难就会接踵而至。苏联经济垮台后,庞大的军工企业马上陷入瘫痪。到现在除了苏霍伊等几个公司由于武器出口而幸存下来外,很多像“米格”这样知名的设计局或厂家,不是被合并,就是消失在历史之中。

  欧洲的军事工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英国大幅度削减军费已经敲响了警钟。整个欧洲国家军费支出的大裁减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英国和法国准备共用航母,是不是未来驱逐舰、核潜艇都有可能共用呢?英国的地面装备企业、法国的军舰制造企业,都不得不承受订购量削减的压力。前几年欧洲军事工业已经进行过大规模的合并整合,例如法国DCN、德国HDW造船企业,基本放弃普通民船,转而面向舰艇动力、高附加值船、军船等项目。如果欧洲各国的军费持续削减,他们承受的压力会更大。

  美国现在手头也有些紧张,军工企业的巨头也时不时嚷嚷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但美国有个补救的措施就是利用其影响力,向外推销军火或者促使某些国家购买军火。美国向印度出售大型运输机,至少就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美国长期占据世界军火出口的第一名,并不能说美国武器就那么好。

  美式武器的成本控制已经糟糕到了一定程度。据美国路透社报道,F-35已经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项目。从2000亿美元涨到3800亿美元,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美式武器的质量就好吗?据法国航宇防务网2010年10月29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认为,由诺·格公司研制、耗资10多亿美元的舰艇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效能很差,不适合参加战斗。陷入困境,似乎已经成为美国一些武器新项目的共同状态。但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政府已经被军工企业所绑架。无论是项目多国分摊还是向盟国出口,美国还是总能把军火“强力”推销出去。实在不行,美国还可以炒作“中国威胁论”。美国的彭博通讯社,近日就公开承认针对中国的“崛起”,洛·马、诺·格这样的军火巨头盈利将大涨。

  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照搬美国的做法。其他国家军事工业的转型已经势在必行。寓军于民这条路已经被证明很艰难,因为民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军事工业的大联合、大兼并很可能再一次启动。相比军品开发,军事工业将会在新能源、新动力、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产业上寻求突破和盈利点。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军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