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何 喆 田剑威 本报记者 钟玉华
中国第6颗北斗-2导航卫星11月1日凌晨的升空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中国今年发射的第4颗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和2007年和2009年的发射1颗以及2008年的零颗相比,今年中国显然加快了北斗导航卫星的部署速度。专家表示,每年4到5颗卫星对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而言是一个正常的组网速度,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这也从侧面表明,中国已经解决了批量制造北斗卫星的技术难题,北斗系统正进入加速组网期。
北斗进入密集发射期
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11月1日报道称,中国当天发射的这颗北斗-2号卫星是基于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研制的,其设计寿命为8年。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计划部署35颗卫星,其中包括27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套系统提供定位精度为10米的民用开放服务以及更安全精确的军用和授权服务。报道称,北斗卫星的密集发射,表明中国已经处于布局第二阶段服务的关键时期。
外媒注意到,这是中国今年以来发射的第4颗北斗导航卫星,要比过去3年发射的总数都多。美国《飞行国际》年初曾以“中国用北斗卫星开启2010”为题,预测中国今年将加速导航卫星系统布局。随后中国于1月17日、6月2日、8月1日发射了前3颗北斗卫星。根据计划,12月份预计还要发射今年的第5颗北斗导航卫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航天专家表示,中国今年密集发射北斗系列导航卫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已经完全解决了北斗卫星在生产和发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在系统组建时期,一年保持4到5颗发射频率是必须的,否则难以保障卫星按计划组网和提供稳定服务。例如从2007年4月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算起,如果到2020年形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初发射的卫星已经超过了8年的设计寿命。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认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速布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保障需要。此前的北斗系统仍处于研制和调试阶段,从现在开始进入批量制造和发射的阶段。发射12颗卫星后,便可以组成一个星座,进行亚太地区的导航定位,达到35颗卫星可以组成大星座,进行全球导航定位。
拥有独特的短信功能
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信号接收器如同一部收音机,接收来自卫星的定位信号。不过,中国的北斗系统却有独门秘笈,不仅能收信号,还能发送短信。今年8月31日,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北斗系统除了能导航、定位,还可传递一定数量的短信,这是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此外,北斗系统不仅能使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的场所。
庞之浩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四个主要功能:导航定位、测速、短信功能(可发120个汉字以内的短信)、授时功能。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短信功能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如果通信设施毁坏了,有北斗导航接收机,仍然可以同外界取得联系。而授时功能非常精准,原子钟几万年误差不到1秒,这个功能对电力部门非常重要。
北斗系统的双向通信对地面接收装置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具备大功率的信号发送设备。北京东方联星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克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导航与通信一体化,地面接收机实现了双向通信,能发能收。而且中国已量产能够兼容GPS、格洛纳斯、北斗系统信号的地面接收器———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的系统能够如此兼容。
日印也在发展导航系统
目前已建成或者正在组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其中,GPS是最早建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信号精度比GPS高,覆盖范围更广,定位误差范围在1米之内。而俄国的格洛纳斯由24颗卫星组成,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的军民两用导航系统,今年将完成组网。
庞之浩说,卫星定位系统是“下金蛋的鸡”,应用遍及各个领域。目前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很快,除了欧、美、俄,日本也已发射一颗具备导航功能的准天顶卫星,印度正准备发射区域导航卫星,中国只有加速部署北斗导航系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李克非表示,中国目前正加速建设物联网,卫星导航系统将是核心组成部分,只有拥有自主的导航系统,才能让这一战略产业健康成长。▲
(《环球时报》2010年11月02日 第08版)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