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田剑威
“我们的工作是合法的。”9月11日,当中国海监船要求日本海上测量船“昭洋”号退出中国专属经济区水域时,后者如此回答。近年来,日本测量船频频在周边国家近海出没,大量收集海洋情报,日本防卫省官员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海洋勘测是“我们和平时期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名贵之舟”角色重要
据了解,这次与中国海监船对峙的日本测量船“昭洋”号(HL-01)隶属日本海上保安厅,排水量2000吨以上,是海上保安厅最大的测量船。船上设备先进,能够实施海洋学和水文研究,并可远距离操作遥控车辆(ROV)和自动潜航器(AUV)。
虽然“昭洋”号平时受海上保安厅督导,但仍由海上自卫队人员操作,级别等同于军事后勤支援舰。由于海洋勘测具有浓厚的情报收集色彩,为降低在海上作业的敏感性,该船采用类似商船的涂装,舷号刻意没有喷涂得像其他舰艇那样显眼。
根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的资料,日本现有海洋测量船数十艘之多,排水量从几十吨到数万吨不等,其中由海上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管辖的有20余艘,另有10余艘归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所有。海上自卫队对海洋测量船非常重视,赋予其“名贵之舟”的雅号。
海上保安厅测量船的现役主力是“二见”级和“日南”级。它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双频差分卫星定位系统(DGPS),定位误差小到厘米级,能从事海底地形、地质、地磁、海洋环境等综合调查任务,颇受海上自卫队青睐。此外,上世纪90年代初,海上自卫队还以美国音响测量船为基础,设计建造了两艘“响滩”级音响测量船,主要用于探测潜艇的声学信号。
显然,日本海洋测量船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在和平时期利用高技术侦察、测绘设备,广泛搜集周边海洋情报,为舰艇的战时行动提供支持。
军事海外化的一招暗棋
近年来,日本海洋测量船频频出现在与周边国家有争议的海域。2005年1月,海上自卫队派“日南”号测量船前往本州以南的东海进行测量。2006年4月,海上保安厅派出“明洋”号和“海洋”号测量船,计划在独岛(日本称竹岛)以北海域展开勘测活动,引发韩国强烈抗议,韩国海洋警察厅甚至出动近20艘警备舰艇,严防日本测量船靠近。韩国《东亚日报》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如果日本测量船到独岛转一圈,那么不仅韩国的领土主权要求会“遭到嘲笑”,而且周围100海里的军事、水文、渔业机密将荡然无存。
客观而言,韩国人的担心绝非多余。海洋测量船是专门从事海洋调查的特种船舶,其研究范围涵盖气象学、水声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水文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同时为海军活动提供各种情报。西方早在19世纪后半叶就认识到海洋测量船的作用,英国皇家海军建造了史上第一艘海洋测量船“挑战者”号,并于1872年起开展长达4年的环球海洋探测和科学调查,获取大量宝贵资料。
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海洋测量船,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步伐很快,目前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不少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测量船通过日常信息采集,已对日周边海域的水文气象、海底地形地貌等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海上自卫队可藉此从事反潜及扫雷作战。因此,日本近年来大张旗鼓地勘测有争议的海域,是日本军事海外化的策略之一,海洋测量船实际上充当了向外扩张的“急先锋”。
战斗力转化颇费时日
由于担心中国在东海的油气田开发渐成气候,日本近段时间明显加大了对东海的勘测力度。据专业资料介绍,海洋测量通常包括航道测量、水文测量、水声物理测量等多个方面,每一项都可能对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来说,航道测量可完成海底地形、海底地貌、海洋磁力和海洋重力测试,绘制各类军用海图都离不开这些数据。
海洋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温度、盐度、深度三大静态要素,以及海流、海浪、潮汐三大动态要素。其中,温度是海水声速的决定因素,会影响声呐的作战效能;盐度(密度)则是潜艇下潜和定深航行的首要参数;深度是舰艇航行安全性的重要标志;海浪和海流时刻影响着舰艇的航迹;潮汐的变化决定着登陆和抗登陆的成败。
水声技术被称为一切水下军事活动的前导,在反潜、潜艇隐蔽航行、鱼雷制导、水雷布放、水声侦察/通讯/导航等领域起关键作用。主要的海洋声学作战环境要素包括:海洋声速分布特性、海洋背景噪声、水声信号传播特性、水声信号海底反射特性和海洋混响等。
当然,日本借助测量船获得各个海域的数据资料,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为测量毕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军事而言就是“备战”,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海洋资料库,战时才能将其充分转化为实际战斗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