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军少将称中国边境地区直升机应用落后于俄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15:12  南方周末
陆航学院院长陶炳兰少将
陆航学院院长陶炳兰少将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发自北京

  陆军必须飞起来——访陆航学院院长陶炳兰少将

  南方周末:中国的陆航飞行员培训体制是怎样的?与外军有何不同?

  陶炳兰:中国陆航飞行员,理论部分是在空军航校中完成的。陆航学院主要是培训通用型人才。学员毕业后,在部队根据所属装备和任务特性接受再培训。比如,新疆荒漠、青藏高原,都需要有针对的训练。学院培训用的直升机和部队的直升机也不尽相同。部队包括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还有负责通信侦察的勤务直升机等,这些直升机对飞行员都有特殊要求,并不是学院学习可以提供的。

  与中国一样,美、俄、法、韩、日等国家都有专门的陆航学院。从培训形式看大同小异,比如中国把模拟飞行放在学校里进行,有的国家却放在飞行训练团里。我们曾经去法国陆航学院访问,发现他们的基础飞行基地,飞行训练科目分得更细,比如一个基地专司海上飞行,另一个基地飞高原适用的直升机。外国很多的训练理念也与中国不同,比如俄罗斯训练米-8直升机飞行员,他们训练的过程就包括用直升机在森林里面运木头,边训练边完成了运木头的任务。中国目前还多是纯粹的训练,有些东西咱们还没琢磨清楚。陆航是一种新形式,理念需要积累。

  南方周末:“飞行化陆军”是陆军的发展方向吗?

  陶炳兰:只能说是陆军现代化的一个步骤。传统上的陆军都是以地面作战为主,如今我们看陆军有没有现代化,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快速、精准、机动。我们的陆军要实现转型必须要能够飞起来,这是标志之一,但不是全部。

  南方周末:但是,因为这几年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直升机以及陆军航空兵的价值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陶炳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汶川地震对陆航起到了宣传作用,它让大家知道直升机不受地形限制,什么江河湖泊都可以飞,还可以反复利用,受固定机场、天气和地形影响较小。

  中国军队和外军直升机应用上的差距非常大。前陆航学院院长郝政利将军视察边防,发现俄罗斯在中俄边境大概有五六十架直升机,而中国却很少,这种情况在新疆和西藏的边境线更加明显。据边防部队的同志讲,每到周末印度就经常派直升机把军官接下山休假,等到上班时再用直升机送回来,我们的官兵目前还享受不了这个待遇。

  南方周末:那么,中国直升机装备应用情况如何?

  陶炳兰:全国加起来不超过1000架,而美国仅军用直升机就有1万多架,加上民用估计要有2万多架。

  至于应用差得更远了。澳大利亚连放羊都用直升机,很多急救站也配备直升机。而中国直升机的应用还主要在军队。其实,直升机无论对国家安全,还是社会发展都非常急需。比如像电力部门的巡线,中国主要是人工徒步,一天累死也就走几十公里,而直升机一次飞行就是几百公里,更关键的是发现问题,或者需要大型装备可以立刻投入修理,这种效率是徒步无法比的。

  南方周末:中国军用直升机以进口和引进技术生产为主,中国未来在直升机装备上到底是走哪条路?

  陶炳兰:必须要自主研发。就像中国汽车和通信领域的发展一样,直升机产业也应该走引进、消化、合作这条道路。虽然军用直升机限制较多,但如果民用的则不受限制。民用引进以后消化后再转产,这个很容易,无非在关键的问题上需要组织攻关,直升机本来就是军民融合度最高的装备,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这么办的。

  制造直升机的核心是材料和工艺。比如国外有些发动机的轴几乎达到了全寿命,但是中国同类产品几百小时必须要返修检查。过去我们国家曾经分拆过国外一些飞机,拆了装不上,这就是工艺水平问题。作为一个产业来讲,造直升机只是一个环节,用了之后还要维修。中国一些直升机坏了要返回到国外去修,连来带去一年多才能修回来,成本非常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直升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