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印度舆论日前热议中印关系,炒作其中的紧张因素。以下是相关报道的内容摘编:
印媒:印度应对中国表明“核心利益”
【印度国防问题分析研究所网站9月3日文章】题:中国的高风险印度赌注(作者苏伊特·杜塔)
对于被视为潜在对手的国家,中国喜欢让对方不得安生。它近年来与印度打交道的方式就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总的来说,这可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印关系的主旋律。北京通过这种波动声明:天下并不太平,印度也不该以为天下太平了。
北方司令部司令B·S·贾什瓦尔中将签证被拒说明中国可以不断找到新的借口,令已经难解难分的印中矛盾进一步复杂化。与此同时,解放军却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加强公路和铁路建设,似乎中国丝毫不认为这是有争议的地区。
新德里的决策者清楚一切。他们过去十年来一直刻意淡化这些问题,以期通过加深交往影响中国最高层领导人的态度,令僵化的关系开始回暖。遗憾的是事与愿违。如果自由主义政治家们认为,鉴于两国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额已达600亿美元——主要都是中国出口,而且鉴于中国的建筑、电力和电信企业与印度还有250亿美元-300亿美元的商业合约,中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姿态可能会稍有缓和,那么他们将会大失所望。在领土等争端上,中国的态度没有丝毫退让。处理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官员们如果认为找到了双方形成“统一战线”的基础,相信这将有益于双边关系,那么他们也会失望的。
中国的愿望很多:它想让印度交还"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本报注)——至少是达旺和其他一些地区;它想让印度将达赖喇嘛遣送回北京,好压制他争取西藏人自由和西藏自治的斗争;它想继续占有被其强行占领的拉达克地区;它希望尼泊尔保持中立;它不希望印度与美国关系密切;它希望为本国企业进一步打开印度市场;等等。它认为印度做得不够,并对此不满,因此中国会继续施压:它反对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阿鲁纳恰尔邦"提供发展项目贷款,它希望将印度排除在东亚地区进程之外,它否认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合法主权,它在西藏稳步推进军事驻点的建设,它还通过与巴基斯坦联盟维持战略压力。
印度已经向中国两次单方面让步。它先是承认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然后又在没有寻求对自身领土完整有利让步的情况下,接受了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完全不视其为让步,印度的这种外交姿态没有获得任何外交回报。印度没有坚持让中国承认印度的领土秩序,承认查谟和克什米尔以及东北边境特区("阿鲁纳恰尔邦")归印度所有。尽管印度反复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却没有从中国获得任何互惠条件,也丝毫无助于信任的建立。 囡此,印度必须调整目前的战略。由于中印关系的重要性,接触和平衡依然对双边及地区稳定至关重要。印度也需要表明它的“核心利益”。有必要采取更广泛的举措,确保双方针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争端问题举行广泛的对话,最终得出解决方法。印度必须在所有外交问题上都坚持互惠原则。单方面让步是没有用的。此外,印度需要提高与台湾的关系级别,邀请部长级的代表团前来进行贸易和投资谈判。印度应与相关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新加坡——以及日本和美国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在亚洲各地的武断行为,将会有所帮助。这些国家都对中国在稳定和谐的问题上言行不一感到担忧。最后,在北京接受"阿鲁纳恰尔邦"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为印度领土之前,印度应该停止宣称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部分。
印中关系改善、维护长期稳定对印度和亚洲来说非常重要。但中国也必须有同样的认识。
印报:中印“冷战可能性与日俱增”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9月5日报道】题:中国人私下议论印度问题
探究中国对印度的看法通常必然是来自中国之外。
此闾有一份关于印度与中国关系的最新论文。莫汉·马利克是夏威夷亚洲安全问题研究中心的印度与中国问题专家。关于中国如何看待印度,他的部分观点如下:中国视印度为一块不可调和的社会——宗教分歧之地,有着与生俱来不稳定的政府和脆弱的领导,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代理人加以遏制,这种观点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北京把印度作为经济和军事大国的崛起看作是美国在亚洲霸权的持续,阻碍了亚太地区在美国霸权结束之后的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
中国在亚洲霸主地位的长期发展取决于弱小国家对中国的依附。这个目标始终令印度与中国对立。中国希望将印度未来可能构成的任何潜在的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始终奉行“遏制印度”的战略。
2005年之前,中国的官方媒体关于“1962年战争有待解决的问题”的所有言论从未提及阿鲁纳恰尔邦问题。中国政府或官方媒体也从未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是部分和不完整的”解放,也未宣称“西藏的一部分地区尚未解放”。
重提老问题并制造新争端,从而使对方处于劣势,增加自身的谈判砝码,这是中国政治权术素有的讨价还价战术。论述中国战略的著作提出:中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日益强大,因此它对印度的好斗心态也与日俱增。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对朝鲜半岛、台湾和印度的政策问题上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我们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对南中国海和东南亚的政策上又发挥着类似的自信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下属的媒体出于可能的霸权设想开始攻击印度,而部分刊物也暗示对抗的好处。北京认为,在逐步形成的敌对中国发展的海上反华力量联盟(美、日、越、澳、印)中,印度的实力最弱。中国一些强硬派军事策划人员认为:未来20年,为了杀一杀印度的气焰,两国必然发生军事摊牌。
因此,对印度来说,“危险地生活在中国阴影之下的十年”始于2011年。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和西藏修建新的铁路设施项目,中国的目的就是:万一印度次大陆的两个对手或中印之间再次爆发战争,这些项目可以支持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对印采取干预行动。
真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和印度未来可能再次陷入战争的唯一诱因恰恰就是导致它们半个世纪前于1962年爆发边境战争的同样原因。从阿富汗到缅甸,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缘政治危机正在形成。
印中关系将继续以竞争、紧张、间或进行无休止的谈判以及在相互关心的问题上的有限合作为特色。
双方都会采取战略举措挫败对方,使之难以获得优势或扩大势力范围。中国分析家戴冰(音)认为: “虽然不可能发生激战,但是两国爆发冷战的可能性却与日俱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