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钟广平、记者代烽报道:记者近日从南京军区某大队电磁对抗训练基地获悉,这个大队成功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陆军兵种电磁对抗训练基地,为部队训练提供了复杂、逼真的电磁环境。
在该基地指挥控制中心,记者看到,由该大队组成的“蓝军”对“红军”发起电磁干扰,“红军”及时进行电子侦察和反干扰,双方斗智斗勇,战斗分外激烈。基地指挥员周昱昕告诉记者,他们研制的远程频谱监控系统和频谱数据采集终端,可对战场电磁信号实施可视化监控,能实现电磁频谱信息的远程传输,参训各兵种部队可自主选择对抗方式,展开单个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体验性训练和兵种系统对抗性训练,锤炼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据悉,迄今已先后有21支部队和分队进驻基地,进行了33场次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训练。演练中,该大队还适时派遣信息化“蓝军”分队,先后与7个兵种开展17次巡回对抗,摸索总结出20余种新战法新训法,完成了电磁环境模拟、控制、检测、评估等手段建设,形成4种对抗模型,实现了复杂电磁环境训练从技术为主到战术为主的转变。
本报讯牛辉、特约记者韩光报道:在近日组织的一次野外训练中,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坦克一营两辆坦克在野外训练场上突然“趴窝”。正当官兵愁眉不展之际,装备综合保障车“巡诊”而至。探清故障原因,维修人员迅速投入抢修,“趴窝”坦克很快重新投入训练。
为提高装备野外保障效率,该团自主研发出装备综合保障车。车上配备的抢修设备齐全,修理保障人员可根据受损装备的类型和毁伤程度,快速找到所需修理工具及相应零部件,缩短抢修时间。据了解,装备综合保障车已参加维修任务67次,装备保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