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谈南海问题:东南亚国家拉美制华难见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 14:54  国际先驱导报
南海问题漫画
南海问题漫画

  【编者按】

  南海上空风云际会。超级大国高调介入,东南亚国家或在中美间选边战,或坐山观虎斗。大棋局已然布下,每一步落子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且让我们先来聆听来自邻国和第三方的海洋专家观点,或许有几分刺耳,也未必全盘正确,但此刻,我们也只能谋定而后动。

  第三只眼看南海:中国应对南海合作提实际建议

  【作者】卡尔·塞耶 澳大利亚国防军学院教授、东南亚问题专家

  中国一些用于防御的行动却导致其他国家感到不安,面对这种“安全困境”,中国需有实际办法应对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越南正在发出信号,它会支持美国继续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持权力平衡。越南也在显示它与美国之间缓慢发展的军方对军方关系。越南与美国的军事接触,不应被视为靠拢美国,而是一个与大国发展更大的军事对军事接触进程中的一部分。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关于拒绝美国南海问题的声明反映了一个观点,美国参与协助解决南海冲突可能使问题复杂化。同时也说明了,有些东南亚国家认为,解决南海领土争端最好的办法是由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举行协商,而不需要任何第三方参与。

  应推动南海宣言有效实施

  不过,东盟在南海问题上达成共识上还有一定困难,因为10个成员国之中只有4个是沿岸国家。对于如何同中国讨论南海问题,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分歧。美国的提议是在东盟地区论坛中提出的,是在自愿参与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支持成员国的防御性外交。尽管美国外交上的介入会使问题复杂化,但是它也可能会推动各方——中国和东盟——创建认真讨论的平台,从而避免了美国干预的必要性。

  东南亚人并不买布什政府的账,他们甚至在布什执政期间对美国不屑一顾。但如今,奥巴马政府政策已改变,签署了《东盟友好合作条约》,还在东盟任命了一个常设代表,支持在该地区的多边主义。所以,东南亚国家希望在参与到与中国和美国的多边机构中,他们并不希望看到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摩擦和竞争,从而破坏地区稳定。

  中国的崛起已经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好处,而中国在总体上在地区事务中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最重要的是,中国对于本国经济增长对东盟发展的影响表示关注,并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自1999年以来,中国已同所有东盟国家谈判并达成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一些已被提升到战略伙伴水平。东南亚国家如今以积极地眼光看待中国,并且中国的声望也在相应上升。

  如今最需要被解决的重要问题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该宣言阐述了诸多涉及有关合作和建立信任的领域。然而,经过8年,毫无进展。如今中国和东盟正在通过联合工作组讨论实施该宣言。中国应该对合作提出一些的实际建议,然后由联合工作组将这些建议提交到东盟-中国高级官员会议。这些问题应在10月份的东盟-中国峰会召开前得以解决。

  中美签定海上协议?

  中国最近的演习,必须放在1995-1997年台湾海峡危机的背景中考虑。当美国派出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后,中国被激怒了。此后,中国海军便寻求发展穿越“第一岛链”的能力,并制定了“远海防御”学说。中国的军事演习是合法的。但是,由于缺乏透明度以及军事演习事前没有通知,中国的意图受到了关注。中国的行为造成了一种“安全困境”,即,中国用于防御的行动导致其他国家感到不安。

  中美两国的军事行动造成他们之间的摩擦。地方民族主义的崛起对中国中央政府带来很大的国内压力。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军方领导人变得越发自信,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的实力因为经济危机而减弱。中国军方领导人并不是唯一这么认为的,许多西方分析家将中国的崛起看做一个权力转变,预示着美国主导地位的终结。美国的力量在减退,但是美国不能允许这种印象的增长。

  现在是中国和美国见面交谈的时候,解决他们的分歧,包括签订海上协定,解决两国海军之间的军事冲突。

  澳大利亚的外交和军事能力在影响地区安全事务上还是相当有限。区域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包括中国,使得周边邻国纷纷站起来投向现代化以便争取更多的海上能力,这也导致了澳大利亚逐渐降低了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澳大利亚将作为美国的盟友,以习惯国际法和当前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海的安全。澳大利亚同时也会谨慎的措施来维护领土安全。澳大利亚也很愿意在透明互惠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关系。

  我不认为澳大利亚将要扮演一个南海斡旋者的角色,但会支持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任何外交努力。(本报记者于胜腩采访/整理)

  专家圆桌:警惕美国在南海的战略意图

  拉美制华难见成效

  李国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美国不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承诺对某些国家承担安全防卫的义务,因此,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对中国的崛起心存不安的同时,对美国制衡中国心存期待。这一心理不仅现实存在,而且有蔓延的可能。但正如杨洁篪外长所言“亚洲在崛起,有了自己的尊严,亚洲国家能够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解决好彼此的关切”,因此在亚洲事务中借助美国、制衡中国的想法既不现实,也难以成为“普遍心态”。

  美国宣称在南海有其国家利益,恰恰暴露了美国的战略意图:通过南海问题,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牵制中国的发展、遏制中国的崛起;长期保持美国军事力量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谋求占据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制高点;拉拢东盟某些国家,增加东盟与中国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确保其亚太战略的实施。

  但毋庸讳言,在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之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南海问题,成为影响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双边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我认为,要破解这些难题,一是增进互信,加强互利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二是坚持我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在有争议问题上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南海问题上一方面寻求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立场和行动,坚决维护我在南海的主权、管辖权和海洋权益。

  “狼是打跑的不是劝跑的”

  孙小迎 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越南之所以发生强占和攫取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行为,是越南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确定的。《越南政府总理2008年6月13日批准“到2020年海洋国际合作提案”的决定》第1条第2款:“海域和沿海对外工作基本、长期和一贯的目标和任务是:在属于越南主权的海域、大陆架、黄沙群岛、长沙群岛(即我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下同)和其他海岛上,确立越南充分的主权,牢固管理和保卫主权、主权所有权和管辖权。”在20年前就有越南学者说:“对于我国来说,占有东海的黄沙和长沙群岛,并将其纳入祖国的领土,是极其重要的,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开发沿海岛屿。”当然,这一个“纳入”也表明所谓的黄沙和长沙群岛原先不属于越南。

  美国霸道惯了,这回霸道得一点大国风范也没有,以至于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它的国家利益,但是它顾得过来吗?对于美国介入南海问题,我周围的年轻人说,“狼是打跑的不是劝跑的”。年轻人比我敢想且想得远。当然,“打”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譬如多种多样的“文打”和“武打”。我认为,关键在我们自己——不轻易打,但是不怕打,准备打。曾经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会在雪耻中反战,但一定不会再在丧失疆域的屈辱中求和。(本报记者梁辉、修磊采访/整理)

  专家视角:中国需展现解决问题的魄力

  【作者】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美国确实是敢说敢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看在眼里,自然会跟美国跑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喊几句口号不能解决问题,既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又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国家利益是要用心去追求的。

  站在越南等国家的立场看,中国想搞双边谈判,但搞了那么多年,一点进展都没有。那越南、文莱、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作为东盟成员国,自然就想多边谈判了。越南、马来西亚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法庭,就是想搞国际多边化。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么快,东南亚这些小国自然感到时间不在自己这边,所以显得很急迫,把美国拉进来就是情理之中了。但对于中国来说,相比多边化,南海问题的大国政治化是最为棘手的,也是中国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会进一步加剧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但从小国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表现,是理性的选择。

  在很多东南亚国家看来,尽管中国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但是中国缺少大国的担当意识。是不是国家大,经济发展快,这就是大国呢?不是的!在国际政治中,能够解决问题的才算是大国。而这一点,在东南亚国家看来,恰恰是中国的缺失。反观美国的做法,你可以不认同,但美国确实是敢说敢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看在眼里,自然会跟美国跑了。

  再回到南海问题,中国认为双边谈判可以解决争端。但问题是,这么多年来,双边谈判根本就进行不下去。实际上,这次菲律宾外长站出来反对美国介入,但明说南海问题是东盟和中国的事情。这表明他非常希望中国和东盟采取像“10+1”这种多边机制。中国担心,多边谈判会限制自己在南海的行动,但实际上,东盟中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这样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求索国,但也有新加坡这样与中国没有主权争议的国家,它们可以发挥协调作用。(本报记者梁辉采访,实习记者修磊整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南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