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称中国可以考虑美国就南海问题多边化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5日 11:31  环球时报
资料图:解放军海军矗立在南沙礁盘上的第三代“高脚屋”
资料图:解放军海军矗立在南沙礁盘上的第三代“高脚屋”

  庞中英

  到目前为止,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双边,一对一地谈判,很好地维护了中国的利益,但未来继续这么做,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把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为“双边”和“多边”两种。美国的立场最近明显化,公开站在“多边”解决一边,但这并不能简单地说是美国站在了东南亚国家一边。

  这一最新发展让我想到中国与地区多边机制之间关系的演化。从外交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这个演化过程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一度对地区多边加以拒斥、反对,双边方式在中国外交中占据主导,因为明显地,从外交行为和势力平衡的角度看,在中国没有加入、有限加入、主导不了多边进程的情况下,多边解决方式对我不利。但后来我们逐步发现,多边机制和多边外交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有利于我,应该积极参与。这种观念的改变导致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多边机制的排斥者和反对者变成多边机制的一员,而且甚至是最为活跃的一员。在中国的多边外交如火如荼时,多边主义也成为中国外交理论中的“显学”。

  然而,简单地拥抱多边,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自然就会遭遇多边外交的困境。如今,在南海问题上,我们正在面对着这样的多边困境:随着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兴起,中国已经进入地区体系和世界体系,与此同时,与中国有关的对手势力把中国参与其中的多边机制看成是制衡中国的工具。中国若是因此不参加多边,拒斥多边,不仅给对手留下更多攻击的口实,而且我们遭遇把“小孩和洗澡水一块倒掉”的危险。

  多边困境的出现,说明中国在多边外交中的“学习曲线”还没有完成。南海问题多边化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国际学习机会。学得好的话,我们将帮助画好中国多边外交的“学习曲线”。然而,学不好的话,我们可能重新回到“学习曲线”的起点。

  在这个世界上,多边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符合国际道义和国际政治正确。小布什时代的美国,反对多边主义,虽然为“唯一超级大国”,也遭到世界的诟病。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回到”多边主义,受到普遍欢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边外交的主要行为体之一。与美国主要把多边主义当作工具不同,我们在目的上还主张世界是一个多边主义的世界,多边主义成为走向和平、民主和平等的全球治理的方式。如果简单地反对多边化,一个可能是,对手势力会借此妖魔化中国。

  其实,南海问题即使多边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用怕。多边这个东西,不是开大会多数方“批斗”少数方。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去。“舌战群儒”,驳斥谬论,分化瓦解,争取多数,对手能利用的东西,我们未必就不能利用,把多边当作是我们的另一个“战场”。既然他们如此喜欢多边,压迫中国进入多边,我们就奉陪到底。多边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

  从美国的角度看,希拉里主张南海问题多边化,而不是明目张胆地与东南亚国家站一边,这里面是有学问和意涵的。第一,奥巴马政府一直高调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南海争端上,希拉里也是“高举”多边主义大旗的,试图占据国际道义高地;第二,美国讲的南海问题“多边化”是指大多边,是超越了地区的国际多边化,是自私的,即为不是南海和亚洲国家的美国势力干涉南海问题提供工具;第三,从外交上看,这也不是公开与中国叫板,而是向中国提议。我们应当注意到美国立场的这种复杂性。

  中国不是20年前的那个中国,从国家领导到外交官,以及专家,我们的多边外交经验不少,我们完全可以把南海问题多边化的他者动议拿过来,将计就计,在多边和东盟、美国、日本、联合国等之间周旋。

  再说了,我们反对南海问题多边化,其实,南海问题早就多边化了。这是一个事实。实事求是,才能明确挑战,善于维护我国利益。他们以为多边化就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我们担心多边化使问题复杂化。其实,这两种考虑都简单化了,而且容易导致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对抗,影响中国和东盟的双边关系。多边化达不到东盟有关国家的目的,也未必会对我们不利,双方不妨一块多边化,到最后说不定就是无效的多边主义呢!

  我们不应简单排斥多边,但也不能简单拥抱多边。还是笔者前几年就主张的,中国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灵活的多边主义”。(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环球时报》2010年08月02日 14版)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南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