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旗 特约记者 曹海华
收集水文资料、气象预报、为编队护航行动提供航行建议……作为第五批护航编队的“观天测海人”——气象预报员周毅和余帆,每天在亚丁湾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他们的电脑里已经存储了数千组这样的数据。
“亚丁湾当天和未来72小时的海区天气、海况尽在我们掌握中。”周毅说。
亚丁湾地处亚非大陆分界线,气候复杂,水文变化多端,海区气象资料缺乏。气象员们坚持每天进行4次水文气象观测,测定风向、风速、气压、水文、海流等十几项数据,根据海军气象中心传送的欧洲数值预报、德国风浪场、云图等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当天气象结论。
“出航前,专门安装了WCAPS天气图填绘系统、热带气旋业务应用系统、欧洲格点报显示系统、全球气候图集等设备和软件。”周毅介绍说,这些准备为接收和分析水文气象资料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平台。
气象预报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称作“观天测海人”。护航编队起航前,周毅和余帆要提供当天和未来两天的气象预报;舰载直升机升空巡逻警戒前,他们要持续采集分析气象数据;吊放小艇回收特战队员时,他们要准确预报风向、浪高、海流。4个多月里,他们提供了数千组气象数据和观测资料。
5月18日,受索马里东部对流云团影响,护航船队集结点遭遇了罕见的热带风暴。此时,编队接到为“远明湖”轮单独护航和执行第200批护航行动的任务。关键时刻,周毅和余帆综合各种观测数据,分析云图走向,果断地向编队建议:改变集结点,躲过大风浪区。
5月21日凌晨,“微山湖”舰顶着4至6米的大浪顺利护送“远明湖”轮穿越了风暴区,平安驶离亚丁湾。而就在当天,距编队约120海里的迪拜“月亮”号商船,由于受风暴影响,加上主机故障,最后在海上沉没。
7月是亚丁湾一年中天气最恶劣的季节,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经常出现大风、巨浪和尘霾天气。气象预报员们在摇晃的甲板上、舷梯上坚持进行气象水文观测,记录实时水文气象数据。编队依靠他们提供的准确天气预报和风浪分布预报图,及时提出建议调整航线和商船集结点,修改护航计划,一次次确保被护商船安全、顺利地驶离亚丁湾海域。
7月14日,护航编队接收“布依河”轮从国内捎带的后勤补给物资,抵达约定海域后,海区风浪逐渐加大,无法施放小艇转运补给。关键时刻,气象预报员综合分析周围海区风流情况,及时准确预报风浪较小的区域,确保物资转运顺利完成。
为了更好地掌握海上气象变化,精细预报翔实数据,气象预报员们还首次与外军进行了气象信息交流。他们坚持每天两次将气象实况、未来两天的海区预报,通过网络与韩国海军护航舰艇、151特混编队指挥所进行气象信息交流。通过交流,他们拓宽了信息来源,与各方的数据比对后,还提高了气象、海况预报的准确度与精确度。
第五批护航编队指挥员、南海舰队副参谋长张文旦少将说:“气象预报员们主动作为,为护航行动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气象预报,确保了护航行动的圆满完成,功不可没。”
(本报“广州”舰7月25日电)
相关专题: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护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