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是一“唱”成名,有人是一“跳”成名。济南军区某装甲师防空营导弹连中士杨志兵则是一“战”成名。
不久前的一天,军区组织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课目实战化演练,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射击是演练的一个重点。
孰料,杨志兵和战友们准备就绪时,老天爷却突然变脸,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许多人的心立刻悬了起来。
杨志兵手中的红外制导导弹,射击目标是低空超低空低速目标,在恶劣的天候中射击,效果如何,实在难以估量。
此时,军区、集团军领导和近千名部队官兵正在观摩现场。许多人手心暗暗捏了一把汗,还有人悄悄嘀咕:“杨志兵究竟行不行?”
此时,正在观摩台上的师长孙永富却不动声色。他了解自己的装备,与第一代导弹相比,这种新型导弹的热源敏感度高,更容易受到干扰。不要说强光、反光、云彩、烟囱,就是一根点燃的香烟也可能被导弹误作目标而截获;但他更了解自己的士兵,一个月前,经过反复探索,杨志兵大胆打破导弹以往“先启动、再瞄准”的固有程序,已经成功地摸索出了“先瞄准、再启动,摆脱干扰再瞄准”等抗干扰有效战法。
迎着人们质疑的目光,身着迷彩的杨志兵箭步跨上一辆迷彩吉普车,向预定地域出击。
“一组,东北方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杨志兵迅速跳入掩体,把导弹发射筒放到肩上,做好了战斗准备。
杨志兵知道,便携式地空导弹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往往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战机稍纵即逝。一名导弹射手的优劣,往往要看他能不能把握住这几秒钟的机会。
为了能在这几秒钟内有所作为,杨志兵从入伍到现在,整整苦练了7000多个小时。
30多斤重的导弹发射筒扛在肩上,专业术语叫“据筒”,导弹射手据筒越稳越持久,越容易第一时间捕捉目标。别人据筒10多分钟,手臂往往会有轻微抖动,杨志兵则能据筒半小时,手、臂、肩纹丝不动。
“东北方向发现来袭‘敌’机!”指挥员话音刚落,杨志兵开始瞄准,正当他要启动导弹时,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杨志兵果断转动发射筒,等闪电过后,再次瞄准,启动导弹。
截获目标!发射!
杨志兵食指一勾,导弹拖着一股白烟,直扑目标。
轰!导弹准确击中空中的拖靶。顿时,演兵场四周掌声一片。
这时,雨点才淅淅沥沥地洒向中原大地。
军区领导们激动了:“我们要见见这个兵!”
当着众人的面,师长孙永富自豪地介绍说:“杨志兵已经能够在任何天候情况下对导弹所能攻击的任何目标实施有效打击!”
“好一个全天候射手!”军区领导竖起了大拇指。
演练场上崭露头角,杨志兵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打开他的床头柜,里面塞满世界各国列装的直升机、巡航导弹的资料,杨志兵对它们的战技性能、航路了如指掌。有人笑他“痴”,杨志兵却说:“我是一名军人,扛起发射筒就只有一个目的:只待弯弓射大雕!”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83周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