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扮亮的百余枚导弹盛装通过天安门广场,他设计的迷彩将钢铁之师隐蔽在茫茫戈壁……
这位扮亮与隐没长剑的“魔法师”就是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邓亮。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0余项,曾荣立三等功2次。最近,邓亮因执行重大任务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而他带领的研究室荣立集体三等功。
展“绝技”让世界亮眼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大阅兵,100多枚新式导弹,身披迷彩盛装,带着大国雄风,昂然驶过天安门广场,让世界亮眼!此时,迷彩设计者邓亮正心潮澎湃地收看直播。
邓亮是国庆阅兵迷彩设计组长。2009年元旦刚过,他就带领课题组冒着凛冽寒风,赶赴某厂做喷涂实验。零下20℃的施工现场,他第一个爬上冰冷发射车,进行斑块勾画和颜色比对,在漫天漆雾中指导工人操作,检查喷涂效果。长时间室外作业,他脸冻破了,手冻肿了,痛痒难忍,但擦点药膏又继续战斗。“寒尽不知年”,他先后完成多辆样车喷涂,向二炮首长机关展示后,确定了最终喷涂方案。
方队标识是喷涂点睛之笔。为构思适合导弹方队的标识,邓亮虚心向画家请教,反复征求部队同志意见,经过测量计算,几十次修改完善,设计出与整车比例协调一致的漂亮标识。
最终,他们设计的导弹迷彩盛装和军徽标识,充分彰显导弹部队的磅礴气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施“魔法”让长剑隐身
那年杏花初绽,邓亮带领全室承担某大规模装备喷涂任务。如果说阅兵迷彩是为了“亮眼”,而这次喷涂是为了“隐没”。
设计迷彩图,要先有装备的“五视图”,以便根据车体特征设计迷彩斑块,达到整体协调。但邓亮多方联系,只获得十几辆装备的“五视图”,大量装备未提供相关资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采用拍照、现场绘图等多种方法,搜集信息,摸清底数。
图案设计时,邓亮把“责任”放在“实战”的锅里,用“创新”的小火炖熬,再加上“优选”做调味料,设计出了与战场环境浑然一体的迷彩图案,实现了颜色比例的最佳搭配。在涂料使用上,他针对各种装备的特殊要求,经色调、亮度、光谱曲线比对试验,调制出了更具隐身效果的高科技涂料。
超负荷运转,但条件却很艰苦。劳累一天,浑身汗透,暴露部位沾满油漆,用稀料擦过后,皮肤被蜇得发白,想洗个热水澡,可淋浴车热水有限,常常洗到一半就停了,有时来晚没热水,只好冲冷水澡。房间不足20平方米,搭着双层铺,挤进十几个人,一人打呼噜,大家都难入眠。长时间漆雾刺激,休息不好,邓亮患上过敏性鼻炎,头痛鼻塞,但他始终顽强坚守一线。
风雨虽骤,但邓亮看到“魔法”般隐没的钢铁长剑,身披新式迷彩,从戈壁深处拔地而起,直刺苍穹时,不禁心花怒放。
布“鹰眼”让蓝军现形
那是一次令邓亮终身难忘的“战场”检测,虽仅仅5天,但所经历的艰辛常人却难以想象。
为配合某大型演习,邓亮带队经多天铁路疾行,来到高原某发射场,执行检测任务。地处荒漠,蚊虫特别多,就是带着防蚊面罩,蚊虫的尖嘴还能刺透衣服。高原的太阳“恪尽职守”,早5点,就把满腔热忱洒播大地,晚11点,还在西山流连,强烈的紫外线把人晒脱一层皮,一天下来头晕目眩,浑身乏力。
由于战场环境非常复杂,战区检测难度很大,他们自主创新检测技术,用鹰一般敏锐的“眼力”,对“蓝军”装备进行了多重特性检测,获取了大量宝贵的光电数据,为战役演习提供了准确目标信息。
那年岁首,一项航拍任务紧急下达,而要使用的两架航模机,已超期服役,性能难以满足要求。当时,经费有限,时间又紧,为顺利完成检测,邓亮立即组织抢修。他带领大家挑灯夜战,逐件拆装测试。经一周鏖战,航模不仅恢复性能,还注入新技术,提高了操控和可靠性。人虽疲惫不堪,但3000元维修费却让30万元航模重新起飞。
冰雪融化是春天。当两架航模像雄飞的苍鹰掠过“蓝军”上空,把一组组清晰图像传回地面时,邓亮孩子般笑了。(王铁 曾磊 孙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