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掌握航空管制系统核心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9日 11:24  新华网
陈志杰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就是因为他手把手带出了一个过硬的团队。特约记者谭超摄影
陈志杰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就是因为他手把手带出了一个过硬的团队。特约记者谭超摄影

陈志杰(左)带着助手在某机场收集飞机起飞、降落数据,进一步论证科研成果。特约记者谭超摄影
陈志杰(左)带着助手在某机场收集飞机起飞、降落数据,进一步论证科研成果。特约记者谭超摄影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 题:耕作在云端——记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副所长陈志杰

  张玉清、申进科、张汨汨

  从陈志杰办公室的窗子向外望,碧空无垠,白云如阵。

  空管专家陈志杰却背对着天空办公——无需反顾,那千万顷的空域早已网罗胸间,由他在云端往来耕作,犁出四通八达的纵横阡陌,抽丝剥茧,织出细致紧密的空中交通网。

  陈志杰,这位新中国空管事业的拓荒者、全国空管技术专家总体组组长、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副所长,和一批批默默耕耘的空管人一起,先后攻克全国全军航空管制领域的关键技术80余项,填补国内、军内空白10余项,使起步较晚的中国空管在20年间赶上了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

  (一)

  航空管制,简称“空管”,即保证天空时速高达数百公里的飞机“放得出”“收得回”“不撞车”“不塞车”。陈志杰殚精竭虑20余年,就是为全国全军的空管事业提供顶层设计与技术支持。

  改革开放后,我国航空事业迅猛发展,而空管行业却还停留在程序管理和手工作业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改革空中交通管制体制,逐步实现我国空中交通管制手段现代化”的战略决策。1991年,“构建全军一体化空管自动化体系”的任务下达到空军某研究所。年仅30岁的陈志杰,由于在雷达情报处理领域崭露头角,被任命为“项目软件总师”,领衔组建全军第一个航管研究室。

  那是在接手空管工作不久,陈志杰随军地考察团赴美国考察。欧美空管的自动化研究已开展了20余年,构建起了完善精密的架构与流程。仅美国丹佛一个机场的年飞行量就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国全国的年飞行量。在贝尔实验室,许多在中国看来还是“概念”的前沿技术,不仅已付诸实践,而且已被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去做。

  考察归来,陈志杰“感到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被深深震撼”,开始带领团队加速奔跑。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竟然不是“怎么做”,而是“做什么”——一批搞通信、导航、雷达、软件的研究者,面对陌生的空管领域,甚至不知道管制员的业务流程,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飞行计划”。

  第二个问题,则是难以想像的工作量——所谓空管“自动化”“一体化”,就是将空中所有飞机的飞行态势、未来趋势等数据通过自动化系统呈现给管制员,做到各航线和空域分层、分区的关联与联网。面对国土上方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空、上千架飞机,以及15%的年增长率,这是一个无比庞杂、无比繁复的算题。

  陈志杰带领团队,到全国所有通航机场收集数据和信息,与各层管制员进行交流,倾听各级单位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以“融”为主的顶层设计思路:融合军队和民航用户的需要,融合航管诸要素的功能,实现军民航空管一体化,实现空管空防一体化。

  这一开拓性的思路,解决了我国军民航交织、新老设备交织、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交织、空管与空防交织的难题,让军队各级管制区、民航中低空管制区和所有军民机场高效运转,让通信、导航、情报、气象保障各种系统协调运行,让军事飞行和民航飞行互不干扰。

  经过13年艰苦探索和实践,陈志杰带领课题组成功完成全军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体系综合论证、系统建设和系统集成。这一课题实现了对我国领空内飞行活动的有效监控和管制服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

  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提出了“新航行系统”概念——改变以往主要依托地面雷达的做法,把自动相关监视(ADS)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和数据链技术运用到空管系统中,利用天空、海上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空中管制。

  国外各大公司看中了中国这块市场。然而,面对中国在这一领域核心技术上的空白,外方一面实行严密封锁,一面漫天要价。

  陈志杰主动请缨:不靠施舍,自己干!

  他牵头16个工业部门、地方院校单位的有关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发奋攻关。通过3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军航新航行系统试验工程。

  权威部门考核后评价,军航新航行系统,掌握了当代核心技术,突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封锁,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管系统建设,标志我军空管建设第一次与国外同行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灾区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航空管制。陈志杰团队承担起了紧急加装一套航管指挥终端的任务。他带领应急分队,将全国飞行态势引接到全军应急办的显示屏上,全过程仅用了2小时3分钟。

  北京奥运会前夕,陈志杰所在单位负责奥运空管指挥平台信息系统建设,他亲自担任系统方案制定、系统研发、保障运行等各个环节中的技术指导,安全保障各类飞行54万余架次,做到了零差错、零故障。

  陈志杰被国家空管委首批聘任为全国空管总体技术专家,从1996年至今一直担任总体组组长,参加了全国空管系统“八五”至“十二五”历次五年规划,主持历届国家空管科研项目指南编制、课题评审和结题验收等工作,为空管顶层决策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在陈志杰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空管领域完成了三次高度层改革。目前,主要航路的飞行纵向间隔由150公里降到20公里,飞行垂直间隔由1200米缩小为300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

  在军航一项工程招标中,中标单位是地方某公司,陈志杰所在单位屈居第二。身为项目专家组组长、技术总师,陈志杰坦然地说:“这家公司在软件建设方面有特点、有优势,我全力支持!”

  整个工程监理过程中,陈志杰为从未涉猎军航的中标公司制订标准、指导技术。从前期准备、样机调试到安装测试,陈志杰都毫无保留地提供技术扶持。最终,项目79套设备一次性通过检验,安装运行中没有一套出现问题。

  “这是个有胸怀、不藏私的人。”同行这样评价。

  陈志杰带领的团队研究每前进一步,都是不断试验、不断争论、不断突破的过程。“能争起来,是好事。好的坏的想法都尽量提出来!”陈志杰说。

  “跟着陈副所长干活,顺!”同事们这样说。

  陈志杰在学风道德上的胸怀和品格有口皆碑。许多科研项目,他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具体参与者,但只要不是自己主要完成的项目,从不署名;他不仅不挂名,还在科研项目报奖时主动划掉自己的名字。

  领空有限,胸襟无垠。空管,是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事业,永远有追求,而永远无止境。用陈志杰的话说,是“让人蛮幸福的东西”。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航空管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