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空驻南疆某指挥所首次将所通信、防化、警勤分队整建制机动到大漠戈壁、边防要地等陌生地域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行程1100多公里, 创下了兵力装备出动最多、机动行军最远、驻训环境最恶劣、协同训练科目最全等四个之最,锤炼了部队作战、保障能力。
演练不再看天行事
镜头回放:傍晚,塔克拉玛干沙漠以西,狂风怒号,风沙肆虐,漫天飞舞的黄沙使地面能见度不足50米。指挥所党委及时调整演练计划,把恶劣气候作为锤炼部队的“磨刀石” ,20多台大型特种车排成长长的“铁龙”,蜿蜒盘旋行驶在边防某地,旨在锤炼部队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机动能力。
记者搭乘某型特种车,透过车窗玻璃环视四周,周围漆黑一片,前方不足五米的车受风沙影响,只隐约可见其打出的微弱尾灯,车辆驶过处,飞扬的沙土让原本能见度就很低的道路更加模糊,根本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 是沟 。然而,行军路线有意设置了戈壁、山路、“S”形道路等复杂路况 。
背景链接:“三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该指挥所大力整治训练中粗训漏训偏训现象,着眼实战背景下,选择暗夜、风沙、炎热、沙漠等特殊气象,将部队拉到复杂、生疏地域,进行特种车驾驶、战时驾驶、特种环境条件下驾驶等高难风险科目训练 ,增强部队实战条件下的快速反应能力、机动作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指挥员心语:指挥所司令员孙剑涛 :演练看天行事是不少领导机关一直以来的传统做法,既有指导思想上的束缚,又保安全的压力。科学组训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安全保障,用保安全而牺牲战斗力的做法往往是安全和战斗力两者皆失。未来战争不会选择在良好气象、熟悉地域展开,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实战环境,利用恶劣气候锤炼摔打检验部队,力争全面信息化条件下戈壁大漠作战规律。
刚出“ 训练场”就 进“战场”
镜头回放:记者以往参加演练,发现驾驶特种车大都是“胡子兵”,而此次演练,却发现其中有11 名特种车司机都是“娃娃脸”。司机王鹤松身高不足一米六五,身材不算魁梧,他驾驶的特种车车身长达8米 ,车高4 米 ,坐在高大宽敞驾驶座位上他,看起来有些弱小。然而在行进途中,他却非常地沉稳干练,沙漠、戈壁、弯路等复杂路况应对自如,处处表现得像一名老司机般老练。
同车的押车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娃娃脸”都是今年才“放单”的新司机,之所以让他们出了“训练场”就进“战场”,就是要利用恶劣复杂条件下的连续快速机动,练就新驾驶员过硬的驾驶技战本领和心理素质。
背景链接:新司机不敢放开培养使用,结果技术水平老在原地徘徊不前。老司机因为用着安全放心,使用频率多,技术炉火纯青。为了打破这一怪圈,他们每到年底老驾驶员复员后,部队就容易出现新老技术断层现象,指挥所打破常规,大胆启用,通过组织复训、以老带新、任务牵引等形式,坚持练在平时,用在平时,使新司机驾驶技术尽快提升。
指挥员心语: 指挥所政委霍智杰: 为了所谓的行车安全,专挑老司机完成任务,对新司机降低训练难度,该搞的训练不搞、该动的车辆装备不动,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其结果不仅损害部队战斗力,而且充其量也是表面的、暂时的“不出事”掩盖潜在的事故隐患,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
重点科目逼真显现到演练场
镜头回放:“机场周围10公里处突遭‘敌’化学袭击,令你防化人员迅速侦检、洗消,确保机 场正常运行!”顺着指挥员手指的方向,记者放眼望去,只见不远处一 团黄色烟雾正弥漫着向四处散开,在周围百米内形成染毒地带,数十名防化人员动作娴熟的穿戴上防护服,驾驶一台台新型防化车、侦察车,迅速奔赴染毒区域,开展辐射巡测、喷洒压制。前后近一小时战斗,他们成功侦检出毒剂种类并进行了洗消,在他们脱下防护服的瞬间, 记者发现,官兵 们个个 汗流浃背, 许多人的鞋里能倒出半碗水来。
紧扣重点搞演练,是此次演练的一大看点。据介绍,此次演练他们对10 多个重点科目反复演练,避免演练中那种回避重点、绕开难点、降低风险的做法。
背景链接:指挥所严格按新大纲要求,将一些平时不敢训、不愿训的重点课目,在不同天候、不同地域训练反复练、练反复, 积极探索野外特殊环境下整建制应急机动作战力、装备保障力、后勤补给力,磨砺官兵坚忍的毅力、顽强的斗志,部队机动综合保障力得到大大提高。
指挥员心语: 指挥所参谋长于保亮:演练不是演戏,演练场就是战场,一支部队想要有战斗力,就必须围绕重点求突破,这是一种常态的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途径。 当然,它并非自然有效,关键要看这种训练和演练是否逼近实战,是否严格科学。这种训练和演练的内容和要求都是从以往的实战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战争中来最终用到战争中去。(周晓娟 曹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