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代表披露赴俄参加模拟火星航天试验内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9日 08:29  解放军报
王跃,1982年7月出生,江苏南京玄武区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教员。2008年获航空航天航海医学硕士学位,“火星-500”中国航天志愿者。
    王跃,1982年7月出生,江苏南京玄武区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教员。2008年获航空航天航海医学硕士学位,“火星-500”中国航天志愿者。

李莹辉,1962年12月出生,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火星-500”中国项目责任总师。
    李莹辉,1962年12月出生,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火星-500”中国项目责任总师。

试验舱外景
试验舱外景

试验舱内景
试验舱内景

  孙海荣 本报记者 胡君华 特约记者 张利文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6月初将在俄罗斯国家航天基地进行。

  ■这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计划用520天完成,有来自4个国家的6名试验志愿者参与。

  ■经中国航天员中心和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严格选拔,王跃作为中国的航天志愿者参与这个试验。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6月初将在俄罗斯国家航天基地进行。

  这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试验计划用520天完成,有来自4个国家的6名试验志愿者参与,其中,俄罗斯3名,欧洲2名,中国1名。经中国航天员中心和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严格的考核和选拔,王跃作为中国志愿者参与这个项目的试验。

  近日,本报记者在王跃赴俄罗斯参加试验前夕,专访了中国航天志愿者王跃和负责该项目的责任总师李莹辉。

  为什么要进行模拟实验?

  ●520天模拟试验主要有4个目的

  ●试验遵守伦理学要求保护隐私权

  记者:您是怎么理解这个试验的目的?

  李莹辉:这个试验是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又一次新挑战。进入21世纪,国际空间站完成整个建造后,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向着深空进行探索。这个试验是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目的是为人类深空探索积累一些必要的技术准备和物质保障经验。

  “火星-500”实验基于目前的运载能力考虑。在520天中,飞往火星是250天,在火星的轨道驻留30天,然后回来240天。具体来说,这个试验主要有4个目的:

  第一,对人的耐受能力试验。研究模拟飞行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工作能力的影响。生理方面,要研究人体在超长期太空飞行中生理机能有哪些变化。心理方面,要研究在密闭飞行状态下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心理极限耐受能力。

  第二,探索人类在长时间太空飞行过程当中,能够用什么样的医疗手段有效监控、诊断人的健康,以及医疗救助和防护措施。

  第三,做初步自主运载能力试验。这不是指飞船的运输和发射能力,而是指所有保障物品配给能力。比如,食品要求必须保质期在两年以上。

  第四,考验通信方式改变时信息传输能力。模拟在延迟条件下怎样与试验舱里志愿者进行有效沟通,包括通信延迟。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延迟时间也会在不断的增长。

  记者:中国何时开始参与这个试验项目?有哪些要求?

  李莹辉:这是人类第一次进行模拟火星探索,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人在长时间相对狭小空间飞行的挑战。去年11月,第二阶段的105天试验结束后,我们才在中俄联委会推动下参与这个项目。

  这个试验涉及到人的试验,所有参与国和参与者都要遵守国际上伦理学要求。首先要保护志愿者的隐私权,这是国际惯例,必须遵循。其次,项目参与国可以共享数据,但这个数据只能用于科学研究,这有明确界限。

  记者:中国是如何确定参与“火星-500”人选和实验项目的?

  李莹辉:这个试验给我们的时间非常紧的。从中俄联委会提出到俄方同意我们参加这个项目,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们第一是选人。在人员选拔当中,我们广大航天科研人员报名非常踊跃,在70多名报名者中进行选拔,最后重任落在了王跃的身上。

  第二个是选项目。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这次试验研究的不可重复性,因此必须保证设备和技术方法的可靠性。

  志愿者选拔有哪些条件?

  ●身体选拔包括生理心理选拔

  ●模拟试验中的困难无法预料

  记者:你在参与选拔中经历了哪些过程?

  王跃: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我们航天员中心,很多优秀科技工作者也有这个条件。去年11月份选拔开始,我们首先在国内进行了选拔。然后,我们这批候选者来到俄罗斯,经过俄方严格选拔和综合比较,我非常幸运地进入了最后一轮候选者的名单中。

  记者:在选拔过程中,对身体有哪些具体要求?

  王跃:不管国内选拔,还是国外医学选拔,对人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比如说脊椎,每个人的脊椎骨是否有骨质增生,是否有偏移,都需要进行X光的检查。还有心理方面的检查,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心理问卷调查,以及精神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心理相容性等各种方面的测试。

  记者:试验对你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跃:在俄罗斯培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跟参加第二阶段试验的志愿者交流过。他们认为,到舱内所遇到的困难比我们现在所想的要多得多。因此,我没有办法预测自己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只能让自己尽量去克服,去征服它!

  记者:无法预知的困难,主要是指哪些方面?

  王跃: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心理,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你会不想去工作,不想去休息。你真的有一种自己已经脱离地球的感觉。虽然你知道舱外面就是你的朋友,甚至有你的家人,但是你却不能常和他们联系。

  记者:有生理上的吗?

  王跃:有。据我所知,上次试验的志愿者中,有人体重瘦了近15公斤。

  记者: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王跃:我不能说完全做好心理准备了,但是我决不会放弃。我相信自己可以去征服它,可以完成这项试验。

  中国有几个项目参加试验?

  ●中国参加了3个试验项目

  ●中国有7种航天食品进舱

  记者:“火星-500”有中国试验项目参与吗?

  李莹辉:有。我们提出10多个试验项目,最后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3个项目。应该说,我们提出的3个试验项目,是经过充分考虑和精心准备的。第一个是涉及到将来探索过程当中一些医学技术,主要是中医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

  在520天漫长试验中,对人健康的检测非常重要。只有随时检测志愿者身体状况,才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中医不需要大型器械,通过望、闻、问、切,就能对志愿者身体状况进行适时检测。

  第二个试验项目,就是在漫长试验中人的节律变化。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常的节律是日升而起、日落而息,也就是24小时的太阳节律。

  到了试验舱里,人的节律在密闭的环境里会发生哪些变化,现在谁也不知道。我们主要通过采集唾液、尿液和血液,还有其他生物学的指标来看人的整个节律变化和应激水平。

  第三个是心理试验项目,就是研究长期密闭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对非语言交流的影响。这个试验中,既有来自欧洲的,也有来自亚洲的,既有从事航天医学的,也有从事其他专业的。而在狭小的试验舱里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沟通。

  记者:我们为试验提供航天食品吗?

  李莹辉:有。但对于长时间的试验来说,食品不仅营养要求非常高,而且必须满足保质期两年以上。因此,所用食品不完全用航天食品,也有一些民用产品。从目前来说,我们将有7种航天食品进试验舱。

  记者:有没有专门为王跃设计的食品?

  李莹辉:有。我们会根据王跃的口味,带一些小的调味品。

  志愿者进舱后如何生活?

  ●试验舱共550立方米有5个舱体

  ●试验舱内可能实行8小时工作制

  记者:试验舱内空间有多大?

  王跃:共550立方米,有5个舱体,包括医学试验舱、生活舱、办公舱、紧急情况处理舱和火星表面模拟舱。

  记者:舱内是隔开的还是敞开的?

  王跃:是隔开的。中间有点像飞船的过闸段。

  记者:你知道520天试验中每天日程安排吗?

  王跃:目前不知道。据我了解是8小时工作制。8小时工作,8小时处理自己的事情,8小时休息。但是工作时间可能会延长到10至12小时。

  记者: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进行模拟训练时舱内着火,这次不会发生此类的危险吧?

  王跃:应该不会。这次做了充分准备,每个舱内都安装了灭火器。

  记者:进舱以后,你们洗澡、洗衣服的水是循环水,还是一次性的水?

  王跃:试验舱并不是可再生的循环系统,只是一个非常大的环保系统。贮存进舱内的水量是有限制的,你用掉一些就少一些,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来确定往返火星和地球之间需要消耗多少水。

  记者:用水的环境和太空的状态一样吗?

  王跃:我想可能不一样,因为没有办法模拟失重环境。

  记者:进舱后有没有要注意的事项?

  王跃:在我们进舱后每个人会有各自的手册,手册上规定的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手册上没有规定的就是我们不必做。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舱内生活?

  王跃:在俄罗斯培训期间,我在舱内生活了16个小时,其实吃住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把食品全部运进舱内,按照食品的不同保存期,每段时间所食用的食品是不一样的,有罐头食品和脱水食品。如果需要的话,每次食用的时候需要添加水分,或者是加热一下就可以简单食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但是非常狭窄,只有3.4平方米。也就是说一张床,床下是一个储物的柜子,还有一个简单的桌子。

  记者:进试验舱后,所准备的食品是一次性要满足520天的需要吗?

  王跃:对。

  记者:是中餐还是西餐?

  王跃:有中餐,也有西餐。

  记者:在舱内大家都可以互相交换食品吗?

  王跃:可以互换。食品也是一个试验项目。比如,在第20天到100天之内,每种食品的含盐量是不断增加的,每个人必须要求吃光自己所配给的食品,并测量自己的24小时尿量,这样就可以了解每天摄入的盐分跟排出的盐分。

  记者:光饮食也是一种挑战,一天新鲜,二天新鲜,到第三天就不想吃了。你们怎么办?

  王跃:吃饭也是试验的一个内容。不管有多难,你也得吃。

  试验舱内能与家人通话吗?

  ●可与家人进行有限沟通

  ●试验中有详尽应急预案

  记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外界的关注传达给他?

  李莹辉:会有一些信息沟通。到时候,我们会有关注、问候的时候。在整个实验项目协议条件下,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些问候传递给王跃。

  记者:会安排王跃和家里人联系吗?

  李莹辉:会的。从目前来说是有安排的。因为模拟太空飞行通信一次很费劲,这边打电话要20至40分钟才会有回应,所以安排的频率不会太高。

  记者:试验过程中有没有应急预案?

  李莹辉:有。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的问题、设备的问题等,针对种种问题都有一个非常详尽的预案。

  记者:比如,患了感冒或者是日常性的疾病,会有处理措施吗?

  李莹辉:我们的预案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志愿者,比如,试验期间生病了,该怎么处理?比如,在做试验的过程当中,因为培训的时间很短,可能他进舱之前掌握好有关知识,在进了舱后设备使用不够到位,或者是对于程序的理解不到位,等等。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告诉志愿者相关医疗知识,包括什么样的症状用什么药,怎么用药,这里都会有统一的考虑。试验舱内会有医生,可以同时帮助解决患病的问题。

  进舱后有哪些业余活动?

  ●试验舱内将坚持写日记

  ●业余时间练书法和绘画

  记者:520个日日夜夜是很漫长的,王跃在密封试验舱里能过节吗?

  李莹辉:这个问题提的挺好。虽然王跃参与到这个志愿者团队,但组织和临场的支持主要是俄罗斯的团队。我们也有自己的团队支援,有的心理师也做了专门的策划和设计。

  王跃走进试验舱代表的是中国人,我们也希望一些中国的文化能够和世界同行交流。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些设计,让他即使在舱里,也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支持和亲人的温情。

  记者:520天舱内生活很枯燥,你有没有放弃的念头?

  王跃:我有过彷徨的心理,但是并没有恐惧,更没有过放弃的念头。这一点,在我心里一直坚持。

  记者:为什么?

  王跃:可能是我所处的大环境影响。我的老师,我的同事,我的父母给我的教导,既然是责任就不应该逃避,既然我有了这个想法并且有这个机会去参加这个试验,我就不应该放弃。

  记者:在520天里,你们每天都会记日记吗?

  王跃:我想会记的,虽然俄方并没有做出要求。

  记者:在520天里你准备了哪些业余活动?

  王跃:我还是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准备了“文房四宝”,好好练练毛笔字、练练国画,字帖、绘画的书都准备了。因为进舱的志愿者有的年纪都差不多大,所以电子游戏也必不可少,可以进行一些交流。

  记者:听说你想教其他志愿者剪纸?

  王跃:对。小学时候学过。

  中国国旗会带进试验舱吗?

  ●中国国旗将带进试验舱

  ●发生意外不会中止试验

  记者:我们会带一些最具有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物品进舱吗?

  李莹辉:我们有设计。比如,在试验的载体上设计了一些中国元素,让王跃带进舱内,在不同时候会有一些展现。

  记者:王跃会带国旗进去吗?

  李莹辉:会带。每名志愿者会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王跃私人空间里国旗一定会有的。其实俄方也有考虑。另外,我们的服装上也会有。

  记者:对携带的个人物品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王跃:有。首先不可以带通讯器材,其次不可以带危害身体的一些器具。我们具体带什么,应该有一个详细的清单。

  记者:假如有志愿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承受不了,要求退下来。这个试验任务是否会终止?

  李莹辉:会继续。这个很明确。

  记者:哪怕只剩1个人也要继续吗?

  李莹辉:从目前来看是这样。

  你如何看待这个试验?

  ●进入火星表面模拟舱人员未定

  ●为人类探索火星付出无怨无悔

  记者:听说模拟试验中,只有两个人有机会进入火星表面模拟舱?

  王跃:据说,目前这两个人中有一名来自俄方,另外一名可能是来自欧洲,也可能是来自中国。但是,目前还没有透露。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个试验?

  王跃:人类需要探索宇宙,这是人类将来生存的需要。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但是地球上的人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当人的技术条件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在外太空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新环境。这是人类的未来,也是我们为子孙后代所考虑的。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打基础。同时,还有在超负荷条件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的试验,及在空间站生活超过100天、200天,对生理和心理影响的试验。

  记者:你想过吗,在520天试验中要长期被隔离,过着幽闭甚至恐惧的单调生活?

  王跃:我不知道您是否了解中国航天员中心。我们的理念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这是我们老一代航天人传给我们的精神。我不会感到孤独和恐惧,因为我的身后是伟大的祖国。我为我能代表中国探索火星之旅而自豪。

  记者:俄罗斯是航天大国,你在跟他们的接触当中,觉得他们对中国太空事业的印象如何?

  王跃: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被俄罗斯人赞扬。我跟俄罗斯人交往的时候,他们说,没有想到中国可以在短短的几年内,把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到如今的程度,有点不可思议。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题头设计:仓小宝 本版照片:孙海荣提供)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航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